APP下载

记叙文出彩途径例谈

2022-05-10刘广献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老槐树榆树记叙文

刘广献

有些老师认为学生阅历有限,对社会生活体验不深,达不到记叙文写作“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的要求。但其实,只要训练得法,学生完全能够把记叙文写得精彩动人。

记叙文出彩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呢?下面笔者结合一些习作片段浅谈几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在写作时,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多角度描摹,就会使记叙对象丰满而不干瘪、立体而不扁平,从而使读者印象深刻,深受感动。

“你的柚子甜吗?”正当女孩做着激烈的内心斗争时,一个路人似乎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女孩的心嗵嗵跳了起来:这或许是最后一个客人了,失去这个机会,自己想要已久的《作文大全》就又……她咬了咬牙,拿着柚子的手微微颤抖,脸上带着羞涩答道:“甜……不甜!”话音刚落,女孩的眼前便浮现出书店里那一本本《作文大全》,它们仿佛都在皱眉摇头。夕阳的余晖流露出了遗憾的色彩,连树枝上归巢的小鸟都发出了嘲笑的吱吱声。

“是本能,还是脑子一时‘短路’?”她自己也说不清,但她的心中有一股莫名的轻松。———程慧敏《羞涩的柚子》

作者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场面描写,尤其是生动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了一位贫困中保持本真、两难中选择诚实的女孩形象,其内心斗争的过程真实而感人,合乎主人公的年龄、身份和性格,人物形象也更显丰满可爱。

一篇记叙文,在叙事和描写的文字后面,设置一两句“点睛”式议论,可以起到点题、扣题、深化主题、升华感情之功效。

在《暮年迟钟》这篇文章中,作者先叙述了外祖母暮年迟钝的行为,描写了她唠叨的碎语,然后发出了下面这段议论:

于是,我从外祖母拐杖点地的声音中,从她似乎带着哀伤和愤怒的腔调里,听出了对亲人的关切和不舍。外祖母生命钟摆的声音,也将永远响在我的心中。———刘雨晴《暮年遲钟》

文章笔调伤感而不消沉,叹惋而不悲凉,无奈而不失希望,于苍茫的灰色中闪耀出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内容上对主题进行了深化和升华。

叙事要有所寄托,有所象征,以小见大,以实写虚。命题虚则以实出之,命题大则以小见之。学生经历的大都是平淡的日常生活,但若能以生活小事反映社会问题或现实热点,文章就会厚重,主旨就会深远。

例如下面这篇文章,作者听到村头那棵老槐树被砍的消息后,回忆了自己与老槐树之间发生过的童年趣事。结尾写道:

我突然想回乡下老家,摸一摸老槐树的苍老树干,嗅一嗅老槐树的气息……老槐树被砍了,村子被拆了,城镇化了。我闭上眼睛,任眼泪滴落,以后我怀念的过去,怕是只存在于回忆中了……———张甜甜《落槐花》

文章通过对老槐树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淳朴乡情、祖母亲情、童心童趣的眷恋,也思考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怎样留住乡愁的时代命题。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在记叙文写作中,如果语言饱含感情,那么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都容易打动读者,引起共鸣。请看下例:

龙门在望,我开始加速,加速,加速……我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我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跃过,我一定能跃过!我一跃而起,惊起丈高的浪花———刹那间,我感到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巨变,我看见了七彩霓虹,我看见了琼楼玉宇,我看见了白云在身下飘飞……我变成了一条龙,腾飞于天际。———陈继方《奔向龙门》

激情洋溢于字里行间,高三学子读之,怎能不激荡起奋斗的豪情、拼搏的壮志?

激情澎湃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潺潺溪流般的柔和语言亦有一番隽永的魅力。请看下例:

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在老榆树下迈出了求学的脚步,青年婚礼的喜庆鞭炮在老榆树下点燃,老人葬礼的哀乐在老榆树下奏响……老榆树的年轮与叶脉贮藏了乡亲们多少希望和失望,见证了乡亲们多少欢乐与悲伤。

那一年的春天,从地里劳作归来的太爷倒在了老榆树下。他带走了一把榆根似的胡子、榆皮似的皱纹和榆枝似的骨头。出殡时,送葬的纸钱连同纷飞的榆钱,随着我那苦难的太爷一同远去……

唉,饱经沧桑的老榆树啊,你再也看不到村庄上空那袅袅的炊烟,再也听不到蛐蛐儿的欢歌,再也感受不到孩童们骑在肩上掏鸟蛋、捋榆钱的快乐了。———李德龙《故乡的老榆树》

作者选择个性化的材料,挖掘最能打动自己心灵、也最能叩击读者心弦的生活瞬间,写出了自己深挚的感情,以伤感的笔调、田园牧歌式的语言成就了一篇生命的祭文。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细节。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细微之处、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中学生写记叙文容易空泛,逼真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则可以将枯燥化为生动,把笼统变为充实,使记叙从浅薄走向深刻。请看下例:

我们每天在晨光的迎接下牵手踏进校门,在夕阳的陪伴下说笑着回家。我们会为一道难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也会为一起战胜困难而击掌欢呼。我们会在彼此最失落时,各自弯起食指,微笑着向对方喊出一声“拉钩”,许下决不消沉、保持乐观的誓言。“拉钩”,你那充满活力的声音陪伴着我渡过了多少次挫折、失败和痛苦!———李二娟《小娟,拉钩》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最忌平铺直叙。倒叙的叙述方式能够设置悬念,使叙事过程波澜起伏,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文章《石头与老榆树》的开头:

“刘石头率领一群人气势汹汹地向这边赶来了!”施工队长下意识地摸了摸衣袋里的协议书。虽然同老榆村签订了关于铺路伐树的协议,但是执行起来可不容易!刘石头同这棵老榆树之间生死与共的“交情”,这三里五村没有不知道的。再加上刘石头的“牛”脾气,让施工队长一直担心会出事。———刘松林《石头与老榆树》

看完这篇文章的开头,读者不由得绷紧了心弦,随后却发现原来刘石头是被驻村扶贫工作组做通了工作,要移树,这才长出一口气。这种构思有力地突出了文章“扶贫先扶智”的主题。

记叙文中的巧合必须自然真实才有震撼力,不能生拉硬拽,脱离生活实际。下面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虚荣心作祟,以收资料费的理由要走了家里僅有的一百元钱,买了一双和同学们一样的高仿白球鞋。有一天,父亲到学校看望主人公———

看到儿子,父亲满脸的笑容顿时凝固了。他呆呆地看着儿子的双脚,手里提着的袋子掉在地上。

父亲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

他走上前去,捡起手提袋,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那竟是一双和自己脚上穿的一模一样的白球鞋!———贺恒《校园流行白球鞋》

文章结尾的巧合合乎父亲关爱、理解儿子的亲情,彰显了伟大的父爱,和儿子的虚荣心形成强烈对比,也让读者享受到了波澜起伏的情节带来的美感。

八、让结尾出乎读者的意料

记叙事件时,循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层层推进,在文章结尾时笔锋一转,揭晓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使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更深刻。

《温柔的红尖椒》一文写班主任偶然发现一名“差生”手冻肿了,先后送给“差生”几种特效药,最后送了土方红尖椒细末,可是都没有效果。结尾出乎班主任意料,也出乎读者意料:

我脱口喊道:“老师,您不用再想办法啦!”他惊讶地问:“为什么?”

我看着他,泪水在眼里涌动。

我喃喃地说:“老师,不是药不好,是我怕……怕治好!因为我怕,怕失去您关爱的目光!”———刘布克《温柔的红尖椒》

情到深处文自高,欧·亨利式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关爱‘差生’”的主题,令读者也和主人公一样,“泪水在眼里涌动”。不过,这种“出乎意料”细品起来又在情理之中。

对人物先做贬损性的描述,最后用褒扬的笔调描写其正面的行为与优秀的品质,通过前后反差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旨,形成抑扬起伏之势,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位半疯傻的农村妇女,衣着破烂、肮脏,神情痴呆,但她心地善良,为了救出“仇人”之子在村外池塘淹死。

“人们把她捞上来时,她的两条胳膊还向上举着,脸上还傻傻地笑着。”泪珠从母亲的眼角滴落。

“噢……”此时,多娴阿姨在我脑海中似乎形成了一个定格的可爱形象:两手高高地举着,脸上傻傻地笑着……———肖梦《定格》

作者笔下,主人公外貌的“丑陋”和内心的美丽、精神的失常和心地的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者说,正是她的脏和傻,才使其美和善的举动产生了催人泪下的感染力。

写好记叙文的方法不止这些,而这些方法也并不需要在一篇文章中全部呈现。但只要有意识地进行尝试,学生笔下的记叙文就能够产生“真实”的力量,拥有“真挚”的魅力。

猜你喜欢

老槐树榆树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坐在老槐树的怀里
榆树苗木繁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勘探老工人胡老六
心底的榆林
山羊奶奶的老槐树
老槐树
四年级阅读训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