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思考∗
2022-05-09赵映慧左汶轩
赵映慧 左汶轩 姜 博 张 慧
(东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一、引言
中国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紧跟新时代社会经济转型趋势[1]141,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新时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顺势而为,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当前,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呈多元态势[2]1-6,包括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
(一)教学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团队建设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优秀的教学团队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林媚珍等[3]从师资队伍、教材课程、教研平台、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五个方面,构建了“五位一体”模式的教学团队。
当今时代,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海量数据的不断产生,驱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推动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5]。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需要建立“三融合四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6]。但同一专业在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差异,不同院校,专业建设定位存在差异。教育部直属的综合型、师范类院校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7]。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需要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地方发展服务,以服务推动专业建设[8]。
(二)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建设需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不断更新课程,推动课程改革研究,包括单一专业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赵映慧等[9]认为应重点推进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增设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与城乡规划基本技能的课程。赵静和朱红云[10]从核心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和案例教学三方面提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胡娟等[11]强调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两大专业的理论课程、方向课程、技能课程三方面推进课程体系融合。贺艳华和周国华[12]构建了人文地理、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和技术应用“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总之,专业课程体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突显时代特色。从创新能力培养视角看,应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采取多元(多种过程评价+期末考试+特色考试)评价的模式[13]。
(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也是专业建设重要的一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实践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改革的研究包括某一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出了诸多改革模式,包括“任务完成型”的实践教学[14],“启发交流式、项目实战式、科研互动式、行为理念式”的实践教学[15],“基础提升+特色凝练+应用引领+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16]。许树辉[17]以“双师、双证”为导向,提出以“地方、项目”为平台,推动地方院校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岳秋丽等[18]以“素质+能力”为导向,提出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19]。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实践教学的检验,马国强等[20]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构建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二、新时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专业建设背景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高质量建设。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5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6 年2 月教育部通知要求加快“双一流”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增强高校学科设置针对性,推进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21 年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2021 年9 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要求提升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话语权。2019 年5 月23 日国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指出,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若干意见》提出,教育部门要研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与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紧密的联系,面对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发展新形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必须顺势而为,响应国土空间规划,推动新时代专业建设,培养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在新时代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土空间规划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研究,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社会服务职能,提升本专业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话语权。
(二)专业建设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需要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离不开国土空间规划,必然对国土空间规划人才产生旺盛需求。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需要培养国土空间规划人才。《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开始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做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国家、省、市县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地结合实际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庄规划)都需要规划专业技术人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当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培养规划专业技术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 号)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要求切实提高村庄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村庄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要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规划服务,搭建乡村规划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大专院校、规划设计单位下乡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服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面临为乡村服务的良好机遇,培养的专业人才将在乡村规划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口径差异
从全国高校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看,还存在定位不明确、专业建设差异较大等问题[21]。不同学校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同,综合性大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或者综合性人才(见表1),要求掌握的理论、方法、技能较多,侧重“厚基础、宽口径”。而一般院校的培养口径较窄,主要面向社会需求与就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按照《地理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4 个专业按类培养,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比较多,宽口径培养人才。培养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全球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灾害监测与管理、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国防建设等与地理科学有关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应用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总体而言,学校类型与层次不同,学校优势与特色不同,则专业定位口径不同,即使是同一类院校,专业定位口径也有差别。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虽然都属于师范类高校,都属于国家一流专业,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同。
(二)专业发展方向因学科而异
不同高校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所依托学科不同,发展方向差异较大,这是必然存在的现象,专业发展方向不能“一刀切”,也不可能都是同一个方向,多样化的发展方向能够拓展专业发展空间。例如,北京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依托地理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具有强大的地理学背景。此外,一流的师范高校也具有地理学一级重点学科和人文地理二级学科。也有高校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不依托地理学,例如武汉大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设置以测绘学、环境科学为基础发展方向[2]5。然而地方院校则是有专业无学科,或者所依托的学科不是地理学。在综合性大学和理工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方向为资源环境规划方向[22];在建筑背景的院校,该专业主要朝城乡规划方向发展;师范类高校以地理学为学科平台,基于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该专业发展方向多为区域规划与管理。在农业类院校则朝乡村规划与管理方向发展。例如,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所依托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分别是公共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面向乡村规划培养人才。
表1 部分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主干课程
(三)专业课程内容多样,缺乏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服务的课程建设指南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从2013 年开始实施,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撤销,新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诞生,开设该专业的高校,纷纷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尽管很多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但是专业课程构成存在较大差异。一般都设置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不同的是,有的包括产业经济方面的课程,有的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课程,有的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课程,还有的包括土地利用与规划方面的课程。这是因为各个学校该专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基础、师资等存在差异,专业课程设置多样,新时代规划体系重大调整背景下,缺乏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课程建设指南。
(四)专业实践技能不强,地理综合技能较弱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一些高校定位为培养管理型人才,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技能培养不足[23]。一些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课程比重普遍偏低[1]145,实践课学分低于25%,有的财经类、农林类院校该专业的实践课程比重甚至不足10%,未达到人文社会科学类不少于15%、理工农医类不少于25%的规定。主要原因包括高校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教师轻视实践教学,学生轻视实践锻炼,实践考核标准难以定量化,等等,本质上都是学校不重视实践教学。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需要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体系,包括国土空间“双评价”、“三线”划定、“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技术等。加强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强化地理学的综合性,增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包括以综合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评价能力,以GIS 为基础的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等。
四、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举措
(一)加强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本科教育学业标准:“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及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此可见,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专业的应用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技能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需面向行业,着眼就业,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需要保持密切联系,专业人才落地需要就业岗位支撑。研究工作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加强专业的理论性,需要依托学科,前瞻研究生教育,让专业培养人才具备人文地理学思想、理论与方法,具备初步的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能力。一般而言,科研强、师资水平高的专业,更重视专业人才的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而科研较弱、课题项目较少的专业,更侧重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综合而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当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
(二)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密切联系国土空间规划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建设,至今已有9 年历史,专业发展趋于稳定,但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方向存在差别。无论是综合型高校,还是师范类、农林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都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正如杜玉波同志所说:“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是衡量高校学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24]2018 年中央1 号文件提出:“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在建立,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新趋势,适时调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方向。特别是农林类高校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把培养乡村规划人才作为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25]。
(三)丰富专业课程体系,增设国土空间规划专业课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隶属于地理学,因此该专业在多数高校具有浓厚的地理特色,而对土地学科、城乡规划学科、管理学科等借鉴不足,应该在保持地理学主干学科背景下,适当增加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课程,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借鉴城乡规划学(082803)、土地资源管理(120404)等相近专业的建设经验,完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例如,增加国土空间规划的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审批体系和实施监督体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设置国土空间规划导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课程。当然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改革过程中也要重视与新设的国土空间规划专业的区分度,前者侧重从地理学视角为国土空间规划服务,后者侧重应用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统筹指导国土空间规划。
(四)加强规划技能培养,增加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实践
2012 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规划设计服务。农业类高校应将乡村规划设计作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或者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支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为乡村进行规划和设计。选取“零规划”的乡村,建设乡村实践调研基地,开展自然资源调研,结合遥感技术,掌握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体特征,解决乡村“家底不清”的问题。建立高校规划服务与研究中心,鼓励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联合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工程整治等专业师资力量,带领专业学生开展“规划万村”的编制行动,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献上规划智慧,同时增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五、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案例
2014 年9 月东北农业大学正式提出“五项改革、六大工程”,其中核心工程是“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加快推进东北农业大学一流本科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具有东北农业大学特色的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2021 年11月,《东北农业大学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现新突破行动方案(2021—2025)》提出“实施乡村建设支撑行动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其中“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服务”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提供服务平台,促进专业社会服务技能的提升。
(一)加强师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现有教师13 名,其中2 名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增强了城乡规划设计技能的教学。其他教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东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总体而言,师资结构合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融合了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与土地资源管理。未来将继续引进相关学科背景的师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东北农业大学拥有全国较早的土地利用规划专业,后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999 年依托学科建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3 年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背景下,学院决定,借助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以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服务能力为目标,修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1. 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乡村规划
2021 年8 月东北农业大学修订完成2021 版人才培养方案。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见表2)。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需要,具备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具备通过社会调查、网络查找、文献检索等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数据的能力,能够分析、归纳、整理地理规划类数据,掌握一定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定量分析地理与规划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规划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的专门人才。
表2 2021 版与2016 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对比
2. 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行业衔接
突出表现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齐齐哈尔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工程师、一线规划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从国土空间规划行业角度对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诸多建议,建议集中在理论知识与规划技能两个方面。因此,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理论课程:地学导论、区域科学导论、国土空间规划导论;规划技能方面增设Skechup 制图、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城乡规划设计系列。鉴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需要较多的自然地理学知识,因此新开设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学。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新设自然地理学实验、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实验、国土空间评价实习。
3. 增加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技能培养
国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2016 版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设置专项规划方面的课程,2021 版增设生态修复规划、文化与旅游规划、道路与交通规划,作为选修课程,同时,3 门课程都设有相应的实习课程,加强专项规划实践技能培养。此外,还设置了专业拓展类课程,由学生从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选择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课程学习,拓展学生专业视野。
4. 增加实践教学,加强行业对接
虽然2016 版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总学时比重达到25%,但是个别实践课程的实践效果不理想,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不密切,因此2021版专业教学计划中予以删除,增加了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密切的实践课程,包括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实验、城乡规划设计实验、生态修复规划实习、文化与旅游规划实习、道路与交通规划实习,并且与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齐齐哈尔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四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每年为其分派专业实习生(见表3)。
表3 两版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比
(续表3)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地理学者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重大决策。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为地理学对国土空间规划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必然推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新时代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应当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为国土空间规划服务的能力,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培养更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规划能力突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