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温加湿高流量经鼻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2022-05-09乐世俊谢婷陈晓琴
乐世俊,谢婷,陈晓琴
(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江西 宜春 336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NRDS)是常见的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且肺结构发育不成熟而呈疾病形态,也是早产儿致死的主要原因[1]。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呼吸急促、发绀、呻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发生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患儿缺氧状态,解决肺泡萎陷症状,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措施[2]。但有创通气治疗后导致的多种并发症对患儿损伤较大,是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加温加湿高流量经鼻正压通气(heated an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ventilate,HHFNC)是一种新兴的无创通气模式,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呼吸支持方案[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加温加湿高流量经鼻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男 17 例,女 17 例;胎龄 28~36 周,平均胎龄(34.52±1.34)周;发病间隔时间5~10 h,平均发病间隔时间(7.91±1.26)h。观察组男18 例,女16 例;胎龄29~36周,平均胎龄(34.54±1.32)周;发病间隔时间6~10 h,平均发病间隔时间(8.01±1.28)h。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孕龄<36 周;患儿临床表现和胸部X 线表现符合《实用新生儿学》[4]第5 版中NRDS 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新生儿重度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膈疝等严重致死性疾病;重症感染、休克、肺出血;家长拒绝签字使用肺表面活性剂或呼吸机;入院时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儿。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确诊后进行气管插管,并给予牛肺表面活性剂。对照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经复苏囊加压辅助呼吸,1~2 min后拔出气管插管。初设参数:吸入氧浓度(inspired oxygen fraction,FiO2)35%~40%,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4~6 cmH2O,氧流量6~8 L/min。观察组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治疗涉及设备包括湿化器、患儿专用呼吸机。初设参数:FiO230%~40%,氧流量7~9 L/min,加温湿化吸入气体,气体温度37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趋于正常,同时FiO2<25%,氧流量<2 L/min 的情况下,可考虑进行撤机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气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24、48 h,抽取患儿桡动脉血2 ml,采血后10 min内送检验科检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无创通气时间、呼吸暂停次数、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感染、气胸、腹部膨胀、鼻面部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34 34无创通气时间(h)58.97±10.25 56.84±11.14 0.820>0.05呼吸暂停次数(次)6.89±1.37 4.16±1.24 8.615<0.05住院时间(d)24.78±3.45 20.37±3.21 5.457<0.05
2.2 两组不同时间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aCO2、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48 h,两组PaCO2低于治疗前,PaO2、OI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O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两组PaCO2低于治疗后24 h,PaO2、OI高于治疗后24 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血气指标比较(,mmHg)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mmHg)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血气指标比较(,mmHg)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mmHg)
注: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OI,氧合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OI例数34组别对照组PaCO2PaO2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 6.89±1.32 6.15±0.46a 6.03±0.51a 5.86±0.91 8.26±1.15a 11.53±1.27a 189.41±17.62 248.75±17.32a 256.86±16.90a观察组34 189.57±17.53 302.74±17.34ab 327.89±16.91ab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 6.91±1.32 5.52±0.53ab 5.26±0.30ab 5.88±0.89 12.07±1.65ab 12.29±1.28ab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呼吸衰竭、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好发于早产儿,通常出生后4~12 h 逐渐表现为呻吟等症状,甚至呼吸衰竭,且与新生儿胎龄密切相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患儿的体质量越轻,死亡率越高[5]。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为改善通气,纠正患儿缺氧的状态,改善氧合作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且多数患儿需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6]。加温加湿高流量经鼻正压通气治疗由加热导丝管路、加温湿化系统、空气混合系统构成,能准确地予以氧浓度,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同时气体加温湿化作用能保护纤毛转运,保持气道湿润,减少持续吸氧所致呼吸道黏膜损伤,提高呼吸道适应性;还能为自主呼吸患儿提供吸气、呼气支持性压力,确保气道呈扩张状态,避免肺泡萎陷,促进肺泡气体交换,改善通气血流比值[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PaCO2、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48 h,两组Pa-CO2低于治疗前,PaO2、OI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OI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许莹等[9]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原因为,采用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气道正压通气时,行充分加温湿化后的气流可增强气道传导性、防御性,减少呼吸分泌物,改善肺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方方等[10]报道结果相符。提示加温加湿高流量经鼻正压通气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减少呼吸暂停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为,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仅在鼻腔内置管,并未压迫患儿鼻中隔,同时予以加温湿化后,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预防鼻部受刺激,还能降低患儿胃肠道反应,故患儿并发症较少。
综上所述,采用加温加湿高流量经鼻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