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现代出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创新

2022-05-09于珊

华东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经营人才

文/于珊

(江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南昌 330006)

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1]出版业经历了复苏探索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和繁荣发展阶段,经过了从产品数量增长向产品质量提升的转变;内容生产由传统纸质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变;经营模式由单纯线下服务向“线上+线下”双服务模式转变;人才队伍建设由单一专业性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这些转变无疑都对出版的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出版业推出一系列改革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三精出版”发展理念,大力推行实施“三制”机构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实施等。出版社要落实这些举措,就要转变思维方式,优化结构,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出版企业作为文化企业,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在确保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出版企业应遵循意识形态发展规律、市场竞争规则,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探索构建市场化、数字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以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竞争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出版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传统的行业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营管理思想落后,发展方式粗放。长期以来,国有出版企业迫于经济发展压力,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问题上,更倾向于经济效益,形成了快速扩大产品规模、盲目追求表面经济效益的发展路径,存在忽视研发投入、创新发展、风险防控等深层次问题,造成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偏低。在非市场化惯性思维影响下,国有出版企业过度依赖政策性、垄断性出版资源,对出版行业的新动向、新变化改革动力机制不足,市场化意识不强。这种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追求个性化、多样性消费的文化需求,缺乏竞争实力。

第二,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效率竞争低下。现阶段,大多数出版企业仍采取传统的“人治”方式进行管理,没有把现代信息技术和出版行业的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而正确认识并主动运用“互联网+”构建企业管理体系的还相对较少。出版企业“数字化”管理意识不强,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效率、分析市场、辅助决策、防控风险的水平不高。在出版经营活动中,出版企业对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工作仍存在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缺乏对图书核心内容的创新以及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品形式的创新,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方法不多、效果不佳。在经营过程中,出版企业往往更重视销售产品,而忽视了为消费者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务,没有在市场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三,绩效评价机制落后,核心人才匮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核心人才。当前出版企业的绩效考核导向比较模糊,方法比较粗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激励性,尤其是对核心人才的激励机制不足,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在“互联网+”经济引领下,出版企业从事传统编印发流程管理下的案头编辑和业务人员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出版工作的需要,既有熟练的编辑业务能力,又懂数字技术的新兴出版内容生产复合人才、懂新技术研发人才、懂资本运作人才、懂现代企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短缺。也就是说,出版企业的人才队伍结构需要优化,人才的培训和职业规划需要加强。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企业竞争力不足。企业文化是柔性管理里决定企业发展和命运的深层次因素,存在于企业的每一项行为中。近年来,出版企业出现了员工待遇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贡献度却在下降的现象,其原因在于: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以人为本”,片面地注重管理制度的建设,而忽视了对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自我管理意识的引导,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以致企业管理效能不强。

2.提升现代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思路

对于现代出版企业来说,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走出一条更加注重能力建设、质量提升、科技创新、风险防控等全新发展模式的道路。

第一,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出版企业应树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建立战略性管理制度,以出版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为中心,遵循市场竞争规律,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质量与数量、重点出版与大众出版、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走出去和引进来等关系,增强内容建设能力,健全双效考核机制,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实施“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细分岗位职责,细化目标任务,细化制度流程,培育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构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企业命运共同体;建立让广大员工认可的使命、愿景、目标和价值观,把主人翁精神提升到担当精神、奉献意识上来,构建合作共进、合作共享、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

第二,完善经营管理体系,提升综合管理效益。出版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坚持走机制改革道路,提高组织运转效率,优化出版企业的整体结构,有效配置生产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能力;[2]通过实施“三制”机构建设,提高出版企业经营的高效性、创造性、灵活性,让企业管理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服务;运用大数据信息为企业提供管理依据,精细管理标准,辅助绩效评价,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对过时的、不适用的制度加以修订完善,并制定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企业管理制度,尤其要重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制度、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和销售控制制度等,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制度意识和执行监督,明确和落实制度执行的责任,增强制度执行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包含选拔、评价、使用、奖励、培养等在内的人才管理体系,切实推动出版企业的核心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助推企业跨越发展,让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积极探索更具科学性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坚持走高质量出版道路,提升两个效益升级。进入新时代,出版企业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必须提供高品质的内容产品,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用更优质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进一步实施“三精出版”工程,实现出版创新,加强重点出版,做优市场出版,做好专业出版,尤其在主题出版、国家重点、“走出去”项目、基金项目、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取得新业绩,以突出的社会效益支撑起发展实力,不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始终坚持自身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出版选题、编辑、印刷、营销、发行等各环节管理,形成大则有实力、有规模、有影响力,小则有特色、有专长的出版社品牌格局;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通过积极的引导、扶持等方式在政策、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经营管理工作更大的支持和保障,夯实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根基。

坚持走融合发展道路,实现出版转型升级。新技术带来了新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出版生态,让传统出版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出版企业要以优质内容资源为支撑,以数字化技术、网络化营销和新出版思维积极推动出版转型升级,由单一业态向多元新兴业态升级,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积极拓展音频、视频、AI、VI、动漫、游戏、影视、文化创意等衍生产品线,为读者提供图书、听书、电子书、网上销售、网络出版等多种文化产品形态,以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和读者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通过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化产品的融合发展,形成以市场化产品为主体的商业模式;实现从产品生产、经营向内容运营、服务的转变,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时代进化为智能时代,智能阅读将成为发展趋势。出版企业如果能利用短视频、直播、社群等新型经营模式,推出个性化、人性化基础上的智能化阅读,必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和企业产值。

坚持走人才兴企道路,提升出版队伍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是出版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面对新时代出版发展要求,人才培养既需要系统化的理论,也需要创造性的实践。出版企业需要以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业绩好的标准来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高素质出版队伍;坚持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以德为先选人,以业绩为先用人,采取轮岗、竞聘的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以职业培训、岗位历练、公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来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3.结语

出版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正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时期。出版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决定着出版社发展的未来。现代化创新型管理举措有利于激发出版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使其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出版企业唯有强化以管理为先的理念,整合各方面资源,持续开拓创新,抓住机遇,做强做精主业,才能获得持续健康优质发展。

猜你喜欢

高质量经营人才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人才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