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守护战“疫”供给线
2022-05-09嵇伟彬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农村局
于 斌 嵇伟彬/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农村局
自2018年起,常州市金坛区连续五年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主题年活动,从突破到深化,从推进到提升,从增效到攻坚,坚持将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抓服务、强优势、重转型、促发展,推进一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落地见效,85个项目累计投资超52亿元。一是全过程抓好指导服务。坚持服务导向,突出发展理念,切实营造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营商环境。延续金坛全球网络招商大会的热度与力度,紧扣重大项目“双招双引”目标,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营造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二是凝心聚力加快项目建设。落实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持续推进项目“三个一”挂钩服务联系制度(建立一个项目、挂钩一个工作组、定制一套推进方案);针对建设进度缓慢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加大投入,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创新机制加强要素保障。针对性完善区级农业农村项目申报指南,对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重大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为各项目建设主体争取上级发展扶持资金近亿元,同步全面统筹“人、地、钱”三要素,形成抢抓项目、大干项目的良好态势。战“疫”前线,金坛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勇当先,保民生、稳供给、助生产,为筑牢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线,稳定区域经济增长线提供长效保障。
发力精深加工,丰富“菜篮子”供给
“通过沙拉蔬菜及鲜切菜净化工厂项目,公司实现每天配送沙拉蔬菜6000份,精品蔬菜30吨,辐射常州、上海、南京、苏州,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用安全新鲜蔬菜,满足疫情期间少聚集、少外出的需求。”江苏一号农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蒋仁奎表示。近年来,金坛区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扩链、强链、补链”上做文章,全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做优做深农产品精深加工,总投资6.8亿元的江苏一鸣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常州鸣源现代牧业建设项目相继投产,实现奶牛现代化、数字化养殖同乳饮料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精准衔接,实现全产业链项目的一产、二产投产见效。疫情期间,一鸣食品每日向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长三角地区700多家门店供货20余车。南顺食品面粉生产线改扩建项目、正平生猪屠宰场项目、江南制粉优质稻米加工提升项目等农产品加工流通类项目的相继投产,进一步加快了关乎群众生活基础的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为农产品销售由“线下”转为“线上”按下“快进键”,倒逼农业种养由“粗放型”“经验型”转向“绿色化”“标准化”发展。
给力农业装备,保障农业物资供应
金坛区是常州市畜禽、水产养殖大区,年生猪饲养总量为15.92万头,家禽3123.1万羽,畜禽养殖户全市占比超2/3;河蟹养殖面积14万亩,产值近15亿元。以饲料为代表的农业物资需求量巨大,金坛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着力农业装备提升,天牧家禽、米猪原种场等畜禽养殖企业先后配套提升仓储设施,新建米猪原种场配套料塔5个,总仓储量55吨,可满足疫情封闭期间7—10天猪场全负荷运行。天牧家禽饲料成品散装化设施建设项目新建料塔24个,可实现年周转成品饲料5万吨,供给7个基地及合作养殖大户50余家养殖需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给力点”,以技术升级筑牢生产物资安全“防守线”,金坛区大力推行河蟹养殖技术革新,在蟹池“小精高”和“155”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基础上,推行河蟹全程配合饲料投喂技术,以颗粒饲料替代传统冰鲜鱼,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双赢。常州万丰饲料有限公司、常州万叶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饲料加工企业先后布局河蟹颗粒饲料加工,颗粒饲料易仓储、便运输的特性,在疫情期间,助力蟹农渡过河蟹养殖“倒春寒”。金坛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将科技成果转化同农民生产所需有机统一,推动“科技力”转为“生产力”,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防范化解疫情风险对农业生产影响,保障农业产业稳定发展。
聚力联农带农,化解农业生产难题
“喂,周国华,我这边联系到涟水县采茶工20人给你,3天后到公司来办手续。”茅麓茶场办公室主任李兵这几天尤为忙碌,春茶采摘在即,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周国华等种植大户年前预定的采茶工却因疫情防控政策变动而不能如约而至,眼见一年的收成要泡汤,茅麓茶场按照疫情防控政策要求,积极联系落实安徽、河南、江苏等地采茶工302人,为茅山青锋茶趣苑项目周边20余种植大户解决采工空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在前期摸底园区采茶工需求的基础上,凸显“带农”效应,挖潜本地闲置劳动力参与春茶生产工作,落实本地采茶工近千人,大大缓解了疫情期间用工短期问题。金坛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坚持发展的落脚点是人民,推动产业联农、带农、富农,金坛区先后推动金城镇、直溪镇、朱林镇等粮食种植重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民建设起“旱可灌、涝可排、易作业、能保肥”的标准化种植区,同时吸引安徽、江苏其他城市人员来坛承租土地,从事稻麦种植。2022年初,因疫情政策变动,部分外地种植户无法来,金坛区积极落实“田管家”服务,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农机合作社、本地种植户构建起“绿纽带”种植无忧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提振农业生产信心,以点带面,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广泛参与、农村持续向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