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探析
2022-05-09李俊玲
李俊玲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中国绿色债券市場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然而,由于绿色债券的开发时间较短,在制度、政策等方面仍有许多需要优化的地方。对此,必须完善绿色债券制度体系、扩大绿色项目信息披露、降低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推动中国绿色债券和国际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绿色债券;生态文明;企业融资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讲话时强调,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发行绿色债券的必要性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扩张,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鉴于此,企业需要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以满足资本需求,而发行绿色债券这种融资方式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且发行流程简单,发行方式灵活,扩大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减少了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因此,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融资不仅有助于减少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鼓励企业制定适应其实际情况的长期发展战略。
——保障金融机构长期收益。绿色债券的主要发行人以及持有人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不仅获得了长期的利息保障,而且扩大了自身业务范围。目前很多金融机构推出的产业融资模式主要以绿色信贷为基础,把“绿色”和金融相结合。让更多投资者了解自己的绿色本质,进而推动资金的流动性,促进资源在经济社会的分配,保证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履行好碳达峰、碳中和的主体责任,也会对金融机构产生积极影响。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使企业的绿色项目得到更多的资金以获得长期发展,促进高能耗、低效率的生产技术转型升级,进而降低环境污染,致力于更多新能源项目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情况
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绿色债券市场,2017年成为世界绿色债券发行量第二大国家,发行量占比高达20%。2021年,我国共有247个发行主体共计发行755只绿色债券,发行金额达8027.6亿元,较2020年同期153个发行主体发行218只2895亿元的市场规模,在发行只数上增长246%,在融资规模上也增长177%,而且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样。(见表1)
同时,贴标绿色债券也快速发展。2021年,我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共6463.49亿元,较2020年增长123%。其中,用于气候或者环境的在岸贴标绿债 6034.29亿元。此外,还有一种未贴标却把资金投向绿色项目的“投向绿”债券。2021年,我国发行“投向绿”债券805只,发行规模为 13288.82亿元,较2020年增长6.32%。
在贴标绿债中,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ABS)、金融债、公司债的发行规模较大,发行规模分别为27.77%、19.39%、19.07% 和14.04%。在“投向绿”债券中,短期融资债占比12.09%、公司债占比10.59%、政府支持机构债占比9.78%、金融债占比8.66%、企业债占比5.63%。
发行绿色债券存在的问题
虽然绿色债券发行取得了明显成果,但是由于绿色债券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在绿色债券的发行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破解。
——制度设计不完善。一是绿色债券发行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虽然各方面都有涉及,有一定的覆盖面,但仍不够系统。这就使管理的水平难以提升,也增加了发行绿色债券的风险。二是国内大多绿色债券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划分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绿色属性在实践中难以准确界定。
——绿色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信息披露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反映了一个企业是否诚信。企业应该披露的部分不够全面或者不及时给予披露,会造成债券发行人和投资人信息不对称,使投资人掌握的信息不够准确,降低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影响企业投资人做出正确的决定,使企业造成亏损。
——绿色债券的交易成本较高。从成本角度看,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不仅需要向金融机构支付发行利息,还要支付第三方机构评估产生的费用以及其他额外费用。由于这些费用都需要发行主体支付,无疑增加了发行主体的成本,进而降低了其在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力,使其在发行价格上处于劣势,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
——市场参与度较低。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发行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由于国家对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门槛设置较高,其结果就是降低民营企业对绿色债券的关注,进而削减民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数量。同时,绿色债券相对来说在我国起步较晚,对绿色债券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导致大众对绿色投资缺乏关注和了解,继而直接降低了社会参与度。
发展绿色债券的对策建议
——完善绿色证券制度体系。一是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绿色债券发行制度建设。因为每个系统的引入和实施,首先要确定它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这是衡量其是否具有价值的标准。结合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支持,使发行绿色债券风险最小化。二是统一各部门对绿色项目的定义和标准,让规则以“绿色指南”代替“绿色统计”,让市场主体准确理解“绿色”的含义,明确绿色项目认定标准,进而加快绿色债券在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扩大绿色项目信息披露,树立企业绿色形象。企业在发行绿色债券期间发布绿色计划项目书,相关后续投入资金也应体现在计划书中。关于筹集资金的使用,企业应当及时通过权威媒体或企业官方平台公布每个绿色项目的资金使用比例,并定期报告项目的具体进展和遇到的问题。通过及时披露这些数据,可以在市场和投资者心中树立起公司的品牌形象,成为一个可靠、绿色和负责任的企业。
——降低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虽然我国对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就目前来看,发行成本仍然较高。为了引导企业对绿色债券的高度关注,应从根源上解决企业的发行成本问题,通过一系列举措,消除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顾虑。可以对确定的企业绿色项目进行专项补贴,例如为企业提供低息补贴,同时对企业所得税给予一定的减免,进而减少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综合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我国现阶段绿色债券市场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和民众参与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认为绿色产业收益低等而不愿意加入到绿色债券发行的队伍中,所以国家应该降低民营企业的参与条件,比如优化绿色债券发行的审批程序,实行绿色项目和非绿色项目的差别化利率等,提高民营企业参与绿色债券市场的积极性。同时,要不断加强宣传,向社会大众普及绿色债券知识,使更多投资者了解绿色债券,选择绿色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