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文化校园认同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2022-05-09杨丹吴忠泽
杨丹 吴忠泽
摘要:传统戏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教育基地。为增强传统戏曲文化的校园认同,本研究通过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审视传统戏曲文化的校园认同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尝试进行成因分析,从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曲”径探索等方面落地具体举措,增强传统戏曲文化的校园认同,以期为高校开展包涵传统戏曲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戏曲文化 校园认同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7-0023-04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不断繁荣和发展中逐步演绎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然而,伴随着新时代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戏曲文化频现濒临消亡的迹象。2015 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 〔2015〕52 号)、《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宣发〔2017〕 26 号)等,提出“戏曲进校园”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指出文化为民族灵魂,文化自信具备愈发基础、深邃、长期的能量。有着辉煌灿烂历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的传统戏曲文化如何在高校土壤中传承和发展,如何再次熠熠生辉,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审视并深思的。大学生又是传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因此提升传统戏曲文化校园认同,活用这个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提上了日程。
一、传统戏曲文化校园认同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依托问卷星平台,于2020年1月-6月,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开展问卷网络调查,面向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大一、大二学生无记名发放。共设计 12个题目,其中,包含 2 个基本信息题、6个单选题(含3个重要程度排序题),2个多选题,1 个开放性题目。
回收问卷 166 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 97%。基于基本信息题统计,本次调查中,以年级为选项,大一和大二学生占比分别为 55%、45%;以性别为选项,男生和女生比例占比分别为50%、50%,结果基于本学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传统戏曲文化的认知认同(问卷共设置了3 道问题)
回答“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剧种”时,统计结果显示,17人选淮剧,占约11%;43人选越剧,占约27%;4人选梆子,占约2%。此题的正确答案是京剧选项,学生中96人选京剧,答对率占60%。各类回答存在着错误的学生占约40%,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认知认同水平有待提升。回答“戏曲有一特点就是将众多的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它包括哪几方面”时,统计结果显示,158人选文学,占约99%;159人选音乐,占约99%;154人选舞蹈,占约96%;138人选美术,占约86%;127人选杂技,占约79%。超过95%比例的同学基于日常的知识积累能够在戏曲文化的直观感受下甄选出文学、音乐和舞蹈的选项;但也有80%左右的同学显现出相对于美术、杂技的认知度稍微低一些,当然,它们也是艺术形式之一。因此,需要强化学生对戏曲聚合标准的认知,并分别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方面加大对其的重视,使得学生对戏曲的内容认知更加全面。回答“戏曲表演讲究‘四功五法’,‘四功’指的是哪四功”时,戏曲表演讲究“四功”“五法”,四功指的是唱念做打,统计结果显示,98%以上的同学都了解唱、念、做、打这四项戏曲基本表演,能够完整的选出这四项,其中,160人选唱和打,159人选念,158人选做。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对此认知存在偏差,其中,2人选学,1人选说。在实地调查中也了解到,有的同学误解戏曲表演功法,将其与相声文化的说学逗唱相混淆了。由此可见,学生群体中需要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促进学生对戏曲表演能力的提升。由上述三道问题的结果可见,在传统戏曲文化的认知范畴看,同学们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掌握并不全面。
2.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认同(问卷共设置了6 道问题)
回答“你之前有接触过戏曲文化吗”时,统计结果显示,119人只是看过听过但没有接触过,占约74%;24人从未接触过,占15%;17人有够接触,占约11%。戏曲文化接触比值表示近7成学生缺乏对戏曲文化的进一步直观接触和了解。回答“在你的家乡有戏曲类文化存在吗”时,统计结果显示,154人,约占96%的同学了解家乡存在戏曲文化;仅有6人没有关注过或者说是不知家乡戏曲文化。可见地方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还是力度很大的,而绝大多数同学同样有着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回答“你是否对戏曲文化類有兴趣”时,7人约4%的学生对戏曲文化有兴趣,92人约58%的学生对戏曲文化稍微有点兴趣,61人约38%的学生则对戏曲文化没有兴趣。回答 “你是否去听看戏曲类的节目”时,10人约6%的学生选择会去听看,59人约37%的学生选择不会去听看,91人约57%的学生表示有吸引的会去听看。回答“你是否有兴趣参与到戏曲节目表演”时,3人约2%的学生因对传统戏曲文化有浓厚兴趣而愿意参与相关节目表演,103人约64%的学生对感兴趣的戏曲才做出参与其中的行动,54人约34%的学生却表示对传统戏曲文化不感兴趣,也不考虑参与到表演之中。约6成的同学对戏曲文化表达有兴趣,愿意看或尝试,约4成的不感兴趣、不去看,原因在进一步的实地访谈中了解到,听不懂或是不理解带来了共鸣低迷的现象不容忽视。回答“你认为我们欣赏一种戏曲的时候是否需要去事先了解一下该戏曲类型”时,统计得出147人表示有必要,占比约92%;仅13人表示没有必要,占比8%。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传统文化践行方面需要提升。
3.传统戏曲文化的前景认同(问卷共设置了 3道问题)
回答“你感觉戏曲文化是否能和现代文化很好的融合”时,统计结果显示,有147名学生认为可以,占比约92%,仅有13名学生不认可,占比约8%。回答“你感觉是否可以将戏曲的唱与现代的歌曲进行改编创作”时,统计结果显示,151名同学觉得可以,占比约94%,仅有9名同学认为不可以,占比约6%。回答开放问题“你对今后戏曲文化发展的意见”时,学生多数表示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走向值得期待,但是传统戏曲文化需要改变,倾向于多元化的传承方式增强大学生文化修养。由统计数据可见,学生从思想上是认同传统戏曲文化的,并有意识地赞同戏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空间和发展前景,殷切期待戏曲文化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更广阔的精神维度得以认可传承、加以创新发展。
学生们基于理论认知和实践基础,提供了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一方面希望能够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增加传统戏曲文化的元素,普及戏曲文化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戏曲节目的接触机会,提高活动储存量。
二、傳统戏曲文化校园认同的问题及成因
(一)认同度不足
传统戏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涉足少,不如新媒体等天生的亲切和熟悉,接触甚少。所以,尽管学生群体十分认同传统戏曲文化的优秀精神内涵,但在调查中暴露出看来的认知体系混乱、内容表面化等问题。
(二)践行力不足
大部分高校都没有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有的高校虽有戏曲社团,但在社团活动中占比较少,“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多以交响乐、民乐、歌舞剧等,戏曲名家专场比例比较少。大学生主观上愿意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没有氛围的戏曲校园行动缺乏宣传力度和共鸣引力,在参与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与践行等方面显现犹豫不决、踯躅不前等问题。
(三)教育手段不足
高校在推进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第一课堂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生硬领悟,配合受教;第二课堂的活动缺乏专业教师的引导,未能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创新性不足
传统戏曲文化除了具有教育性之外,它本身具有娱乐性。产生于农耕时代的劳动人民艺术结晶,戏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审美需求,相较于新媒体下跌宕起伏的现代影视作品,不太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鉴赏习惯,雅俗文野产生了冲突。
(五)支持力不足
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高校的政策支持和经费配比也往往不足。以就业为考核指标的高校,更偏重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戏曲文化的专业人才存在断层,受众群体很是薄弱,引发传统戏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落地缺位。
三、传统戏曲文化校园认同的提升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 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守住民族之魂,切实推行“戏曲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在更多的青年学子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过程中,构建青年一代坚实文化软实力。
(一)从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发展层面考虑
传统戏曲文化,是民族艺术瑰宝,在精神文化生活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千百年来,从酬神寿诞到节庆习俗,从官方盛宴到民间堂聚,戏曲彰显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审美特征与视听水准。当今,多元文化冲击下,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的认知越发淡漠,感兴趣者寥寥无几。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戏曲文化注定要沿着前人的经验,在不变初心的前提下,寻求创新,注入新的时代之魂,最终得到发展。推陈出新,才能受到青年学生群体的推崇与喜爱,从戏曲魅力、美学特征、文化品质、文化根源等方面,融表演、演唱、歌舞为一体,通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表演,雅俗交集,视听共享。
传统戏曲文化要走“新”路,新在活力,新在形式,新在内容,使作品成为讲故事的年代,有清晰的育人目标,合理的戏曲编排,科学的演绎体系,契合国家培养青年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主要主张。比如,昆曲创新后青春版 《牡丹亭》就是适度改变后的成功创新,新在满足青年一代需求和喜好,新在角色演艺大胆启用青年演员,新在戏曲服饰具有青春气息,新在舞台布景融入现代元素。“新”戏得到了青年人的偏爱和认可,出演了“百场纪念演出”。
(二)从校园文化建设“曲”径探索层面考虑
1.打造戏曲进校园的专业师资队伍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戏曲进校园的知识普及、教学方法依托在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上。首先,教师对戏曲文化的认同和态度在戏曲进校园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要看到戏曲文化的立体、鲜活的民族认同作用,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推动作用,以谦卑和虔诚的态度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才有可能做到践行戏曲传承的带头人和实践者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其次,稳定的专业戏曲教师队伍是戏曲进校园推进的基本保障。正规戏曲知识、特色的戏曲元素,从传授唱念做打舞、示范手眼身法步,到铺陈服装、道具、化妆、头饰、伴奏乐队等周边知识点,这些起点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方向和成效。一堂具有权威性与专业性的戏曲课堂,才有助于学生在戏曲文化的学习中习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者,教师既要守住艺术之正,又要争创曲艺之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断训练技能、体验学习、揣摩合作、科研推动,在坚持速度、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安全的全方面发展中,完善学科课程建设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组织戏曲专业教师赴南通地方戏曲田野考察、赴徐州开展梆子剧、柳琴戏调研,以江苏地方戏曲为研究对象,在“做中学”“学中做”,以科研亮点打造戏曲专业特色,以日益精进的课程教学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种”在校园内,让文化得以传承。
2.推进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的立体课程体系
开设相关课程,系统普及戏曲文化。在对戏曲浓厚兴趣的学生群体访谈时,喜爱戏曲、欣赏戏曲的原因或从小跟着家中长辈有着长期听戏的经历,或是因戏曲的服饰、动作的喜爱而对戏曲有一定的了解。而不爱听的同学多半是听不懂,不了解。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主力军的大学生了解戏曲文化基本知识最好的方式是课堂。有基础的高校可打造交叉专业的课程,比如在设计学院开设戏曲服饰专业,在艺术学院开设戏曲舞蹈专业,在体育学院开设戏曲体操专业。没有专业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戏曲文化方向的选修课程,比如北大的“经典戏曲欣赏”通选课,传授稳定、系统的戏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在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史的精华契合中,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3.畅通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实践渠道
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需要用心用情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总结、凝练并得以传承发展的。戏曲文化在高校的傳播可以有多种,传授传统戏曲文化的第一课堂是戏曲进校园的官方发起形式,组建戏曲社团,将对戏曲保有赤子心的青年学生召集起来,就是第二课堂模式下戏曲进校园的实践渠道。在这样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上,齐心合力,对传统戏曲服装加以改良,对戏曲脚本进行创新,以多样化戏曲元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成为传播戏曲文化的主角,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
依托社团文化艺术节,举办戏曲文化节,将传统戏曲文化以剧本编排、服饰展演、脸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重活动呈现出来,不同的实践菜单满足更多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戏曲手抄报、戏曲人物绘画、戏曲知识竞赛等活动,将戏曲文化元素渗入到校园文化各个角落,在戏曲文化的“海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学生在不同的视角体验中既传统戏曲文化的深度魅力,又涵养校园戏曲文化生态。比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学期中开设“昆剧丑行表演艺术家——至美的昆丑”“昆曲净行表演艺术”等专题讲座,近距离体会戏曲文化的生动表演和娴熟技艺,亲身体验戏曲之美和艺术美丽,感受戏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戏曲人生的文化自信。
加大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力度,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借助地方特色成立实践教育基地,拥有了一定校内传统戏曲文化熏陶的学生亲身实地了解传统戏曲文化的厚重,真心实意共情中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校企合作、家校互动,由学校到企业、由学生到家庭,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断层”“断代”问题,增强文化凝聚力的辐射面,助力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自信。
4.丰富传统戏曲文化的宣传教育阵地
当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影响并改变着青年一代的学习与生活,传统戏曲作为艺术与文化的特殊载体,开辟丰富传统戏曲文化的宣传教育阵地,有助于实现文化传承,提升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与媒介素养。一方面做好“线下”传承。高校以物质文化设施为抓手,结合地域文化特征,选用学生耳濡目线的历史名人雕像,命名校园建筑名称,打造蕴含传统戏曲文化主题园景等方式,构建蕴含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物质文化,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质。以戏曲广播体操为亮点,将传统戏曲文化独特元素融入大众化的广播体操中,兼具强健体魄与艺术审美的双重教育价值,在集体无意识的行为文化建设中提升更多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校园认同。另一方面进行“线上”传承,动态维护传统戏曲文化主题网站,与时俱进挖掘传统戏曲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云端形成了一条校园精神文化构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共生之路,在传统戏曲文化的个性和魅力中找到文化身份的归属感。
四、结语
戏曲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文化还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坚持文化立校,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不断创新文化育人路径,经过戏曲文化的浸润,无形中能丰富其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让传统戏曲文化成为培养学生爱祖国情怀,探索并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树立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01-25.
[2]潘汉秋.传谈“戏曲进校园”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认识[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17):7-8.
[3]徐诗琦,唐欣悦,严昕瑜.“曲”径通幽寻胜境——浅谈文化自信视阈下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途径[J].丝路文化,2021(02):94-98.
[4]刘彬彬.“品味中国古典戏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高校开设《中国戏曲鉴赏》课程的深远意义及教学方法探究[J].戏剧之家,2016(08).
[5]韩弥明,卞小艺.戏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析安徽农业大学戏曲文化教育的实践经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6]孙光辉.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7]蒋培培,王星明,戴倩.略论戏曲文化在校园和谐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作者简介:杨丹(1979—),女,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9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守正创新 培根铸魂——从“戏曲进校园”探究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项目编号:XJ201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