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辽宁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路和对策
2022-05-09钱福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感觉招工难;政府越来越感觉养老金支付压力大;人们越来越感觉养老难。不管我们是否情愿,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我们一起进入了一个“未富先老”的新时代——人口老龄化社会。辽宁省情况尤其突出。进入“十四五”阶段,我省该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国家战略呢?本文从问题入手,分析辽宁省情,提出浅见和对策。
关键词:辽宁;人口老龄化;对策
联合国关于“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或者65岁比例超过14%。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辽宁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954467人,占25.72%,而65岁及以上人口为7417481人,占17.42%,可见辽宁省已經提前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向重度迈进。
一、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比起全国各个省份,我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归纳起来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人口构成“两高一低”
1. 企业退休职工占比高,退休金待遇低。辽宁省如今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180万人是20世纪末国企改革退休或下岗的职工,他们的退休待遇很低(月工资2000-3000元),这部分老人生活较困难。
2. 农村老龄人占比高,生活条件较差。我省农村人口中,老年人大约有400万,这部分老人领取农村养老保险,每个月200元左右,这些老年人生活条件很差。
3. 儿童出生率低,儿童数量少。2021年辽宁人口出生率仅为0.52%,远低于全国0.85%,并且0-14岁人口为4737939人,占11.12%,远低于全国0—14岁人口占比的17.95%。
(二)普适性老年公寓发展较慢,条件较差
1. 数量不足。截止2020年,辽宁省养老机构共有1838个,床位数有166755张,可是老年人口742万,民政部调查显示,全国约5%比例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辽宁约有371000的病床需求,由此可见,即使全省的床位全部得到利用,缺口仍有约21万张。
2. 质量不高。辽宁省的养老机构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但是无条件老人的精神需求、医养康养等高端需求;此外,对于高龄失能老人的特护照料亟待加强。
3. 人才不足。由于养老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加上薪酬制度不完善,人员晋升途径不畅,连普通的服务人员、护工人员都有大量不足, 而中层以上的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十分缺乏。
(三)养老模式单一,互联网应用不足
1. 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养儿防老+养老院”养老为主。
一是农村的老人多数居家养老,靠儿女每个月给点生活费,如今国家会给养老金,但是也是杯水车薪。尤其是生病住院,高额的费用让农村的老人难以承受。
二是农村的养老院条件简陋,管理不善,基本上都是鳏寡孤独的老人会在那里艰难度日。
三是个别城镇地区在尝试“社区养老”、“时间银行”、“医养康养”等新模式,但是没有得到普及。
2. “互联网+养老”应用不足。
我省目前的养老服务行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护理、人工服务的阶段,与5G和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化、科技化平台的结合的很少,远远没有建立“互联网+物联网+养老”的新模式。
二、解决辽宁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党总揽全局,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坚强保证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辽宁省和各市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全省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为推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献计献策。
(二)坚持积极作为,把握战略先机和主动权
要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提前谋划,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全省人力物力财力,把握人口老龄化战略机遇和主动权。
(三)引导政府、企业、个人参与老龄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涉及领域广、参与主体多,要由政府牵头,协调各方资源和市场主体,形成齐抓共建的局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统一,互助和谐的新局面。
(四)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科学精准施策
我省人口老龄化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因此,全省要根据省情,考虑财政承受能力,既要因地制宜,又要量力而行,从实际实效出发,科学精准施策。
三、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健全监管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一是“扩容”。探索新的养老保险缴费方式,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养老保险的事业中来。二是“保值升值”。让专业的团队来运作这笔“保命钱”。在企业年金方面,完善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为职工缴纳年金。在个人商业保险方面,完善制度,扩大宣传,把好事做好。同时要完善监督机制,设立第三方的监督检查机构。
(二)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要制定长期规划,实施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要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增加劳动力供给;要完善0—20岁连续补贴政策,缓解家庭教育抚养孩子的后顾之忧;要提高出生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素质。
(三)构建“居家养老+日间中心+养老社区+医养康养+互联网物联网”养老新模式
要建立老人分级制度,以居家养老为主,辅助高龄老人日间中心托管、养老社区集中照料,建立医生和护理保健人员普遍参与的,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及大数据智慧平台,实现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
(四)完善“义工”制度,推行养老人才培养新机制
要推行“义工”制度,让所有的学校和养老机构结成对子,同时把升学、就业、考公务员、事业编与“义工服务时长”相关联,营造人人“爱老、敬老、孝老”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要加强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中专、高职、大学增设护理专业和课程,并且注重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让大学生去养老机构实习,修学分。
(五)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要支持老年人老有所为,继续创造社会财富;要健全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大龄劳动者和老年人就业创业;要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完善内需体系;要树立新发展理念,紧跟老年消费需求变化,深化老年产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高新技术和适老化技术产品研发,推动银发经济大发展,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参考文献:
[1]王霞,冯泽永,李秀明,等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的探讨[]].医学与哲学,2015,2(36):58.
[2]伍海霞.“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2015(4):124-125.
[3]马宇峰.养^地产CCRC模式对北京A项目应用研究[D]. 北京理工大学,2017.
[4]美国养老地产的3种模式及典型案例[J].中国房地 产,2019(29):22-26.
[5]杭州和容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式持续照料养老社区 开发全流程解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10〉.
作者简介:钱福东,1980-04,副教授,辽宁省委党校,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和商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