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里的远古石艺

2022-05-09彭一

中华手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石材传统

彭一

古语言:“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

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亦是古人生产与生活的工具。特别是自秦汉以来,造园置景、玩赏奇石、孩童斗石……成为民间百姓的闲时雅趣。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人们与石对话,各生奇趣。这一文化印记,经千年锤炼,仍熠熠生辉。

放眼世界,纵观古今,人们或可从东西方审美情趣的差异上,来感知石所存在的意义。西方之石,乃造物基础,多用于建筑等社会功用。与西方习惯于按照固定模式、塑造“结果”不同,东方更注重石文化的挖掘与创造。华夏人民手中之石,凝聚成一种妙不可言的时代文化,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一生收藏奇石无数……从文人爱石、写石、咏石即可洞见几分——对中国文化影响极为深刻的石,大至宫殿御园,小至文房器玩,皆妙不可言。

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大材”,到时代更迭所诞生的耳目一新的趣味“小料”,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诸多变化,让它不仅成为一种材料符号,更成为一种生活新风尚。

为了打破石材仅用于基础建设、家居空间的固有印象,如今的设计师们有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以个性化的方式打磨手中的石材,使其走进大众生活:柔化石材线条,加入手工元素,逐渐打破石的冰冷“设定”,最终拉近石与人的距离,使其转换为一种治愈、温润的材质。

石的活化传承不仅在新生群体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内大大小小的传统石材品牌,同样在深耕传统文化、打造创意石产品上掀起了全新的浪潮。东方美学、中国故事与石的巧妙融合,使品牌的符号日臻清晰。

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与石材相关的各类产业集群约70多个,分布在20多个省市,其中大部分集群品牌已联合艺术家、设计师与手艺人,进行石材文创设计、生活美器等方面的开发,以丰富品牌文化。如“世界石材之都”南安水头,为整个石材行业树立起一枚引领性的“航标”。这里的传统石材品牌不囿于关注材料本身,而是向更加现代、更加生活的石设计、石艺术等领域进行探索。

“一城易得,一石难求”,若将古人的妙语放至今日,同样深刻。当下,我们所理解的难求之“石”,或许早已不是某一块山川密林中难以寻觅的奇珍异石,而是经过深刻的文化论证、创意的设计赋能,进而为大众生活所用的石材美器,这样的佳作或许才能称之为“稀缺”。

除此之外,国内外以“石”开展的主题展览、公共项目,甚至是研究课题与日俱增,一方面是人们希望致敬传统,纵向展开工艺创作;另一方面,或许是立足生活、横向赋值,通过创意设计,多元呈现石的无限可能。

值得肯定的是,石在当下的创新发展,有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特别是优秀的创作者,也有了许多崭露头角的机会,他们深知,石的发展从不是单一的投石探路,而是经过材料探索、市场论证、创意设计、多方营销等环环相扣的步骤,以“石”筑“山”。如果说“石”是时代文化的印记,那么“艺”则是创作者们心中的桃源,两者巧妙融合所诞生的石艺美器,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美好的存在。

石的下一片蓝海,或许难以探明,但清晰可观的是,如今的艺术家、手艺人、设计者,似乎更青睐将生于自然、养于天地的传统石材,以前沿的艺术与设计驾驭材质本身。更以睿思巧工,开拓全新的应用领域,演绎石的万般精彩。

我们有理由相信,与石相关的文化、设计与艺术,将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各放光彩。无论是石的极致塑造或是大眾创造,未来,先锋之艺与质朴之美都同样迷人。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石材传统
甜甜圈
月满中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大树
宇宙
2020年《石材》目录
为何石材难以大量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材洞采风险预防
2019年中国石材贸易仅86亿美元,再次表现深幅下挫——中国石材贸易已经失去多个世界石材第一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