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解决策略
2022-05-09王永梅,陈金萍
王永梅,陈金萍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唯分数论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落伍,根本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基于此,为了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达成能力、思维、知识等目标,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现状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随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06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22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束缚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下,以“成绩”作为课堂教学的追求,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极强的功利性、形式化。这与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严重制约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的达成,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逐渐进入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中,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研究
(一)教学目标存在问题
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目标时,依然将其集中在“基础知识”上,片面地认为教学目标就是简单地完成知识掌握,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应用、探究、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正是因为教学目标中存在的偏差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出现不会应用、运用同一种方法解答问题、题目稍微出现改变就无从下手等现象,难以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另外,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彰显出数学课程中的情感熏陶、思想交流、价值引导等功能。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常常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致使学生常常认为数学没有多大的用处,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味,难以体会其重要性和自豪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学科产生“望而却步”的现象[1]。
(二)课堂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结果。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过分依赖教材中的内容。教材虽然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编排的,但是针对同一知识点的内容,教材上则将其分割开来,借助不同的单元和章节将其呈现出来。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知识建构。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并未对其进行调整和整合,致使课堂教学呈现了碎片化的现象,难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并未对教学内容进行变通和补充。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中不符合实际的内容未进行变通和补充,致使学生的数学面非常狭窄,常常局限于教材中,严重制约了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明确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中心”地位,要求数学教师应指向“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等,最终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并未从传统的师生角色中解放出来,依然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导,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对数学知识进行灌输;同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给学生预留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制约了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程度,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
(四)教学评价中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不甚理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部分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仅仅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否达到了思维、能力的发展,致使教学评价缺乏全面性;还有的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并未及時进行评价,致使教学评价呈现出极强的滞后性,制约了教学评价价值的发挥[2]。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一)指向新课改做好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还是教学观念的转变。面对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重新设置课堂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对新课程理念、数学核心素养等内容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育人理念,尊重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塑师生关系,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等,使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其次,与数学教材进行深层次对话。为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还应与新课程标准、数学核心素养、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对话,不仅要了解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还应与其展开深层次的对话,明确其布局、内容、教学重难点等。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使其涵盖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分析学生,制定“三维目标”。为了增强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还应对学生展开全面的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思维发展状况、认知能力、学习态度等。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面设置数学教学目标,确保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3]。
(二)拓展和完善教学内容
课堂内容是开展高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可以说,课堂内容选择的科学与否、质量如何,直接决定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结果。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围绕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以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可结合某一个数学知识点,将与其相关的数学史、数学家、生活中应用等内容进行整合,并制作成为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将其播放出来,以做到课堂教学的补充。如此,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给枯燥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此外,在拓展和完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应对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模块进行充分的利用,依托教材上的内容,以生活实践活动作为载体,指导学生在丰富多样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不仅深化了所学的内容,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利用,落实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三)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借助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探究等。
1.情景教学法。为了将小学生从“依赖、被动”的学习状态下解放出来,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猜测、联想和交流活动中,教师可灵活借助情景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形象的情景体验中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在情景的刺激下发现问题,在质疑中思考问题,在思考中完成知识的探究学习。另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还可灵活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引领学生在直观的情景体验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生活化教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一旦脱离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也对其给予了强调。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紧紧围绕数学内容,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搜集素材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最终促使学生在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落实“学以致用”的目的,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4]。
3.分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关注点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学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所有学生均可在有效的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发展。面对这一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特点等展开分层,并结合学生的分层状况,制定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练习题目等。同时,教师还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最终确保所有层次的学生均可在有效的教学指导下获得进步和发展。
4.分组探究。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应明确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实现了思维、能力的发展。面对这一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可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与学生认知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确保其具有极强的探究价值。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交流和探究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不仅完成了知识的构建,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面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旨在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给学生探究的契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还应结合教学内容的“探究点”设计一定的问题,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探究时间,以便于学生在探究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积极开展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要以数学练习题目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一题多解训练,或者对数学题目进行改变,引导学生在数学题目的变式训练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积极开展实践操作。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应积极开展实践操作,比如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如此,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在“做中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最终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面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布置作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后作业可促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基于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设计出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玩,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数学作业模式下解放出来,使得数学作业不再枯燥、乏味,将数学游戏等融入数学作业中,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如此,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作业积极性、主动性。其次,依托实际生活设计数学作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時,常常以考试为导向,集中在理论知识层面上,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因此,教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数学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中完成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最后,设计具备实践操作型的课后作业。教师还应关注数学作业的实践性,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
(六)构建健全、有效的课堂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部分。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可精准判断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等,并据此调整课堂教学方案。同时,有效的教学评价还能及时发现现行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调整和改进,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需求。首先,从评价目的上来说,应从学生现有的数学成绩上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评价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还应在教学评价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其次,从评价内容上来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应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表现、积极性、兴趣、能力发展等纳入评价中,使得教学评价内容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最后,从评价主体上来说,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将学生这一评价主体纳入其中,引领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更好地投入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传统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学生学习需求。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完善,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丛龙芬.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4):175.
[2] 何大龙.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2021:3.
[3] 赵新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20(99):84.
[4] 吴志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提升整体课程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3):68.
[责任编辑 万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