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熊猫基地野放研究中心游憩行为意向研究
2022-05-07钟美玲唐勇王尧树
钟美玲, 唐勇, 王尧树
1.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6;
2.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活动加剧,使得生态保护和游憩活动矛盾突显[1-3]。《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2017—2020)方案》《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均提出了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成世界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域的目标任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熊猫谷”)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支撑部分,位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边缘地带,其发展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游憩发展双重任务。在此背景下,如何协调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游憩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4]。
近年来,对国家公园的研究热点逐渐从概念探讨、案例借鉴等转向国家公园生态环境问题[5],特别是生态保护[6]、生态旅游[4]、游客行为特征等方面。国家公园研究密切关联的游憩感知行为问题是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7-11]。前期成果主要集中在游客特征、地方感、环境认知、价值观、环境态度、环境意识和旅游体验等对环保行为的影响[11-13]。近年来,基于“感知评价—情感反应—行为意向”关系的旅游目的地研究成为热点[13-14]。
段义孚等将“恋地情结”引入地理学研究[15-16]。自此,地方感或地方依恋逐渐成为探讨“人—地”关系的热点[8,13,17-18]。研究内容集中于概念辨析、维度构成和影响因素[19-20]。研究对象以旅游者和居民为主[21-22]。地方感具有多维度结构特征,主要有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地方意义、满意度、归属感、安全感、根植性、环境与健康、对地方的适应性等[8,18,23]。性别、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特征[23],以及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联系和社会经济地位等环境因素通常会对地方感产生影响[24-27]。地方感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关系问题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28-32]。Ramkissoon[33]等人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地方依恋、地方满意度和环保行为的关系。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凸显[2]。环保行为驱动机制是研究的热点领域[34]。游客环保行为涉及“环境责任行为”“环境关注行为”“保护旅游地环境行为”等概念[9,11,35]。环保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有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收入、职业)、环境意识、地方特质、环境态度、社会规范、环境感知、地方感(地方依恋)等[35-36]。环保行为意向的测量维度不尽相同,通常分为主动型环保行为、遵守型环保行为2个维度[33]。地方感或者地方依恋作为一种情感变量[24,29],对环保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31-32]。然而,景观价值评价通常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评估,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较少,且关于景观游憩价值感知评价对地方依恋以及环保行为的影响研究鲜有涉及。有鉴于此,以熊猫谷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其景观游憩价值、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意向问题,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游憩活动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假设
基于“感知评价—情感反应—行为意向”关系的旅游目的地研究积累了较多的成果[13,14]。例如,景观认知程度、地方特质对地方依恋与环保行为影响显著[35,37]。近年来,从游客景观感知、游客体验、游客行为的角度出发的游憩价值研究成为热点[7-8,38]。前人对森林、景区和遗迹等景观的价值以及环保行为意向驱动机制作了较多研究[34,39]。然而,景观游憩价值感知评价是否会对游客地方依恋、环保行为意向产生影响尚不得而知。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游憩价值对游客地方依恋有正向影响
H2:游憩价值对游客遵守型环保意向有正向影响
H3:游憩价值对游客主动型环保意向有正向影响
H4:游客地方依恋对遵守型环保意向有正向影响
H5:游客地方依恋对主动型环保意向有正向影响
H6:游憩价值通过地方依恋对环保意向产生正向影响
1.2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问卷以熊猫谷游客为调研对象,根据相关文献设计自填式半封闭结构化问卷[33,35]。以5分制李克特(Likert)量表为度量尺度,量表共包括人口学特征、游憩价值感知、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意向4组问题。第一部分是人口学特征,涉及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第二组问题涉及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娱乐价值、生命维持价值、知识价值、生态价值等12个景观游憩价值感知。第三组问题为地方依恋相关问题。第四部分为环保行为意向,共7题。游憩价值、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选项强度描述均为“完全不同意(1)”“基本不同意(2)”“一般(3)”“基本同意(4)”“完全同意(5)”。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前往熊猫谷游览的中国籍游客作为调研对象。2018年9月10日—2019年1月13日共前往调研地点7次,回收问卷366份,有效问卷311份,有效率为84.97%。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a>0.5,说明问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样本中女性(52.9%)略多于男性(47.1%),24~34岁年龄段的游客占比最大(42.4%);从受教育程度看,集中于本科(46.1%);约74.8%的游客是第一次来,到访3次及以上的游客占9.4%;大部分人是专程前往熊猫谷(79.4%);超半数游客为全职工作(54.8%);因景区面积较小的原因,游客停留时间基本在1~3 h以内(93.5%);大部分游客觉得景区票价较高(72.3%);47.7%的游客愿意再次前往熊猫谷,10.7%的游客不愿意再来;调研对象中四川省省内游客(61.3%)略多于省外游客(38.7%)(见表1)。
表1 人口学特征Tab. 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1.3 数据处理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和IBM SPSS Amos作为定量数据分析工具,运用克兰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步骤如下:
首先,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揭示人口学特征。然后,使用SPSS将311份调研问卷随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49份问卷,命名为“DATA1”,第二部分包括162份问卷,命名为“DATA2”。第一,使用DATA1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第二,使用DATA2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第三,检验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数。第四,对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构建游憩价值、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结构方程模型。
2 研究结果
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使用DATA1对地方依恋、环保行为意向做因子分析,KMO值均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表示适宜做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提取公因子,地方依恋累计解释方差占比64.094%,环保行为意向累计解释方差75.930%。“我只想到这里来看熊猫”(B8)因子载荷过低,因此删除。
第一个公因子“地方认同”(Factor 1)包括“这里带给我许多回忆”“这处景区对我有特别的意义”“到此一游让我反思(认识)自我”“我对这里很有感情”等7个变量;第二个公因子“地方依赖”(Factor 2)包括“没有任何其他大熊猫景区比这里更重要”、“这处熊猫景区是我最想来看大熊猫的地方”和“这处大熊猫景区比其他同类景区更值得来”3个变量;第三个公因子“遵守型环保行为”(Factor 3)涉及“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遵守景区环境准则”、“劝阻破坏环境行为”等4个变量;第四个公因子“主动型环保行为”(Factor 4)包括“自愿为景区环保捐款”“为景区环保建言”和“支持景区环保宣教”3个变量(见表2)。
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2.2.1 测量模型信效度检验
使用DATA2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运用Amos检验量表的信效度,因子负荷大于0.5,组合信度大于0.6,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大于0.5,说明量表有良好信效度。除游憩价值AVE<0.5(AVE=0.44),A2、A3、B3和B8等4个因子负荷<0.5外,其余指标均达标,表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保证量表的质量,删除题项A2、A3、B3和B8题项(见表2)。
表2 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Tab. 2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2.2.2 区别效度检验
游憩价值(0.45)、地方认同(0.54)、地方依赖(0.51)、遵守型环保行为(0.67)和主动型环保行为(0.64)的平均方差抽取量大于与其他4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平方,表明游憩价值、地方认同、地方依赖、遵守型环保行为和主动型环保行为5个潜变量之间具有区别效度(见表3)。
表3 区别效度分析Tab. 3 Discriminant validity analysis
2.2.3 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游憩价值、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测量初始模型验证分析拟合部分指数未达标,通过删除因子负荷较低的指标A7(0.49),并根据修正指数连接残差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修改。修改后游憩价值测量模型χ2 /df=1.892,CFI=0.982,RMSEA=0.074,TLI=0.970,PNFI =0.585,IFI=0.982;地方依恋测量模型χ2/df=1.990,CFI=0.975,RMSEA=0.078,TLI=0.959,PNFI =0.582,IFI=0.975;环保行为测量模型χ2 /df=1.226,CFI=0.996,RMSEA=0.037,TLI=0.993,PNFI =0.514,IFI=0.996。修正模型拟合指标达标,模型拟合良好(见表4)。
表4 模型拟合指数评估及修正Tab. 4 Evaluation and correction of model fitting index and adjustment
2.3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
2.3.1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共涉及6个潜变量,分别为地方依恋(FAC6)、地方认同(FAC1)、地方依赖(FAC2)、遵守型环保行为(FAC3)、主动型环保行为(FAC4)、游憩价值(FAC5)。结构方程模型初始模型拟合部分指标未达标,根据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修正,再次对模型二进行估计,χ2/df =1.808,CFI=0.922,RMSEA=0.071,TLI=0.910,PNFI =0.728,IFI=0.923,指标均达标,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见表4)。
2.3.2 假设检验
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假设1验证成功,即游憩价值(FAC5)对地方依恋(FAC6)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假设2验证成功,即游憩价值(FAC5)对遵守型环保行为(FAC3)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假设3验证成功,即游憩价值(FAC5)对主动型环保行为(FAC4)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假设4验证失败,即地方依恋(FAC6)对遵守型环保行为(FAC3)没有影响:假设5验证失败,即地方依恋(FAC6)对主动型环保行为(FAC4)没有影响;假设6验证失败,即地方依恋不具备中介效应,地方依恋(FAC6)对环保行为没有直接效应,当然游憩价值也不会通过地方依恋这个中介对环保行为产生影响(见表5和图1)。
图1 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化解Fig. 1 Modified structural model with an estimated path coefficient
表5 最优模型路径系数估计Tab. 5 Significance tests of individual parameters
3 结论与讨论
熊猫谷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支撑部分,位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边缘地带,其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矛盾突出。紧扣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背景,选取熊猫谷为研究案例,采用定量研究设计,从游客视角揭示熊猫谷游憩价值、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认知结构关系,取得如下认识:
首先,地方依恋分为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两个维度,环保行为可以划分为主动型环保行为意向和遵守型环保行为意向两个维度。其次,游憩价值(FAC5)对地方依恋(FAC6)、遵守型环保行为(FAC3)、主动型环保行为(FAC4)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即对熊猫谷游憩价值评价高的游客的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意向度均较高,该研究结论支持研究假设H1、H2和H3。景观游憩价值与地方特质(地方自然环境、地方社会环境)具有类似的作用,作为外生变量,引入地方依恋与环保行为关系研究中,构建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证实环境背景对旅游者的地方依恋与环保行为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26,37]。最后,游客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意向没有影响,即游客地方依恋程度高低并不会影响其环保行为意向,游憩价值不会通过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产生影响。该结论不支持研究假设H4、H5和H6。与万基财[37]对九寨沟的部分研究结果类似,即地方认同对主动型环保行为没有影响,地方依赖对遵守型环保行为倾向没有影响。与其不同的是,本研究将地方依恋作为一个整体,并未考察其不同维度的差异。与仇梦嫄[35]对厦门鼓浪屿的研究结果部分类似,即地方认同会对环保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而地方依赖不会有影响。虽说“游憩价值-地方依恋-环保行为”和“声音认知-地方依恋-环保行为”关系研究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具有不同的结论,具体而言就是本研究中的地方依恋不具备中介作用。可见,不同类型研究区地方依恋与环保行为的关系存在差异[18]。
综上,基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的开展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成立的背景,从游客的视角探讨熊猫谷游憩价值、地方依恋、环保行为意向认知结构关系,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缓解人地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续研究将扩大熊猫国家公园研究范围,并考察社区居民等不同利益体的地方依恋特征。
致谢:感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及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李华成、郑薇薇等同仁为调研提供了热情帮助。感谢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胡小英帮助整理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