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双侧颌下腺木村病1例

2022-05-07张亚庆黄旴宁王秋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木村粒细胞酸性

张亚庆 黄旴宁 王秋兰

患者男,24 岁,因发现双侧颈部肿物3 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双侧颈部各触及一肿物,左侧大小约5.0 cm×2.0 cm,右侧大小约4.0 cm×1.0 cm,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地中等偏软,边界清晰,活动度好,双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2.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73×109/L,血清IgE 1504 U/ml,余指标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双侧颌下腺增大(左侧增大明显),实质回声不均匀,内见回声减低区,左侧范围约4.7 cm×1.9 cm(图1),右侧范围约3.9 cm×1.1 cm(图2),边界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见多发小片状低回声,其间可见条索样及点状高回声,呈不均匀的“网格状”改变;CDFI 于病灶内低回声区探及短棒状血流信号(图3)。双侧颌下腺内及周围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较大者约1.3 cm×0.5 cm,皮髓质分界不清,皮质增厚;CDFI 于淋巴结内探及“门型”血流信号(图4)。超声提示:双侧颌下腺实质内不均质实性病变,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性大。MRI检查:双侧颌下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等T1、混杂长T2 信号影,DWI 呈混杂稍高信号;双侧部可见多发淋巴结显示,DWI 呈高信号。MRI 提示:双侧颌下不规则肿块,性质待定;颈部多发淋巴结,部分弥散受限,需结合临床诊断。术后病理检查:送检组织中可见淋巴滤泡大小不一,滤泡内可见粉染无结构物沉积,周围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小血管增生(图5)。免疫组化检查:CD20(+),CD21(滤泡树突网+),CD3(+),CD68(KP1,部分+),Ki-67(生发中心+),S-100(-),CD1a(灶+),CD3(血管+),见图6。结合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诊断:符合木村病。

图1 左侧颌下腺(箭头示)声像图

图2 右侧颌下腺(箭头示)声像图

图3 CDFI 于左侧颌下腺病灶内低回声区探及短棒状血流信号

图4 CDFI 于左侧颌下腺淋巴结内探及“门型”血流信号

图5 颌下腺木村病病理图(HE染色,×100)

图6 颌下腺木村病免疫组化图(IHC 染色,×100)

讨论:木村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良性浸润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紊乱、过敏反应、非特异性感染等有关[1],其多见于唾液腺,呈良性病程,复发率较高。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清IgE 水平增高[2]。本例病变位于双侧颌下腺,超声表现为双侧颌下腺内低回声病灶,其内见多发小片状低回声区间夹杂“网格状”高回声,其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腺体内及周围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结内探及“门型”血流信号。既往文献[3]报道涎腺内木村病病灶内部未见此“网格状”高回声征象。郭芸蕾等[1]报道木村病累及淋巴结时,淋巴结内部可见线样高回声形成细小均匀的“网格状”改变,而本例淋巴结内部无此特点。分析本例病灶及淋巴结超声表现与上述文献不同的原因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相关[4]。临床需注意与IgG4 相关性颌下腺炎、慢性颌下腺炎、软组织内血管瘤等相鉴别。最终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猜你喜欢

木村粒细胞酸性
131I治疗Graves甲亢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分析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大寒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搬酒工木村翔:这棵“杂草”打败邹市明,卫冕金腰带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酸性(H+)环境下NO-3氧化性的考题“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