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现状与 发展模式研究
2022-05-07杨楠纪华
杨楠 纪华
摘 要:通过调研重庆与上海等国家级科技园,对湖北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模式予以探讨,讨论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其未来发展方向,发现体系建设和发展中的不足和差距,为推动湖北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发展模式;湖北省
中图法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大学科技园是指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大学为依托,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组织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大学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能力的强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与质量[1]。
1 国内优秀大学科技园发展概况
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超过100家,大多数是位居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的985或21l类型的重点大学牵头承建,已成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2]。我国大学科技园蓬勃兴旺发展,对提升国家科技研发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3]。
1.1 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
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简称“北碚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批准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采取“大学依托、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建设发展模式,由西南大学、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和深圳东南集团联合共建。85 000m2的科技创业中心大厦于2014年10月投入使用,整个项目投资超过6亿元。科技创业中心分为定位科技创新的科技企業加速器区,学生创业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区,还包括商业配套、培训和商务的众创社区。其主要特色包括:创新的“校地企”共建的“混合制经济”模式、创新的“人才引进区”规划布局与创新的“互联网+”创业服务体系。
1.2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与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与江干区人民政府四家共同建设。2002年批准为省级大学科技园,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项目位于江干区科技园,占地面积约3.33hm2,总建筑面积约9万m2,建设投资约3亿元。从2012年底建成到现在,现有孵化器的企业入住率超70%,入孵企业达85家,其中上市企业1家,年产过亿企业1家,被收购企业1家,高新企业4家,青蓝企业25家,入孵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 724个,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09项。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大力支持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在资金方面,科技园3亿元的建设投资主要由三方面组成:一是自有的5 000万注册资本金;二是公司通过银行贷款5 000万;三是地方政府全额出资2亿元,该部分固定资产划归政府,但使用权在科技园。
在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特别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运营。从项目启动至2012年建成期间,江干区政府为大学科技园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及孵化场地,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及时建立完善的种子基金资助体系,累计完成各类资助1 683万元。同时还启动青蓝计划,扶持高校教师转化科研成果,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制定具体支持政策,如大学生创业企业用房房租享受两年全免,三年减半,并择优给予一定启动资金。
1.3 上海杨浦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杨浦区国家大学科技园位于上海市中心东北部的杨浦区,教育和科技资源十分丰富,区域内有复旦、同济等10多所大学和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等100多家科研院所。本次考察重点为同济大学国际大学科技园和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4]。
为了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杨浦区政府提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三区联动”的理念中,校区是龙头,园区是学校与社会联动的桥梁,社区是保障和基础。在“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模式中,杨浦区政府充分发挥其主导和服务作用,从共享机制、融合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投资机制五个方面统筹使用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资源。
2 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现状
201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湖北省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将大学科技园主要功能进一步定位为科技研发创新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开发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开发与建设。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纷纷入驻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园区规划在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内,总面积227.2hm2,其中项目建设用地77.4hm2,配套用地50.87hm2。同年12月,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奠基仪式在未来科技城顺利举行,省领导到武汉未来科技城调研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要求项目于2013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力争2014年底之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在2014年后,各高校迅速启动项目环境评估、规划方案设计报批、施工图设计等各项工作,进展较快的高校都完成了工程招标,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高校的工程进度在2015年后都停滞不前。目前,湖北省大学科技园一期10个项目中,只有中南民族大学项目已经建设完成,但未投入使用,武汉科技大学面临退场,其他高校已经全部完成了退地手续,湖北省大学科技园项目地块已经重新规划。
3 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停滞的主要原因
(1)政府主导不够
前期,在政府的主导下,项目顺利推进。从立项到规划、再到具体实施,湖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自2013年6月教育厅专班撤出大学科技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来,政府主导作用逐渐淡化,从最初的“政府主导”到现今的“高校自建”,政府主导作用减弱,导致入园高校建设积极性也随之减弱[5]。
(2)建设资金难到位
项目启动后,各高校建设单位都不同程度遇到后期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高校自有建设资金有限,不足以支持整个项目的建设;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贷款、融资难度大;三是高校国有资产在投资和使用上受财政政策的限制,操作困难[6]。
(3)扶持政策不明朗
首先,在管委会关于大学科技园项目《供地例会纪要》中,要求高校承诺项目建成后只能自用或出租,不得对外出售,该政策限制直接导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其次,协议原定的225万元/hm2的土地价格,现因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高校按480万元/hm2挂牌成交后,土地款的补偿方式尚未达成一致;再次,项目建成后,政府对该项目的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和保障政策也不明确,部分高校还存在一定的困惑[7]。
(4)运营管理压力大
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为科技型企业孵化,但目前高校因产业招商还未启动,市场需求尚不明确,导致建设内容不够明确。且多数高校是首次建设大学科技园,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因而后期运营管理压力较大,建成后的运营状况直接决定其成本有效回收,一旦经营不善,将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和债务危机。
4 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主要经验及思考
(1)政府支持
强力的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园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前期的项目筹备阶段还是建设阶段,以及后期的运营阶段,政府始终应该从宏观上进行把控和指导,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决策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至关重用。在调研的科技园中,都有政府参与投资建设,在科技园中占有一定股份;江干区政府为浙江省大学科技园建设提供银行贷款担保,杨浦区政府为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政策,上海市政府和杨浦區政府为杨浦区科技园提供5年共15亿(每年3亿,上海市政府提供1亿,杨浦区政府2亿)的经费支持;税费政策方面,杨浦区每年返还80%~90%的地税到各园区、各企业;江干区为企业制定一对一的“专项优惠政策”。这些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大学科技园既是高校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也是地方经济建设和创新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取得地方政府的广泛支持,谋求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招商引资、投资担保、融资服务乃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尤其在建设期,出台优惠政策,助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针对目前省大学科技园土地款的问题,上海杨浦区方面建议:“是否可以考虑政府以土地返还款为额度出资占股,一方面让政府切实参与到大学科技园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学科技园土地款返还的难题。”
(2)统一管理
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和杨浦区科技园类似,采取“多校一园”的模式。在杨浦区科技园发展历程中,杨浦区科技园区管理办公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实施“协调、推进、服务、规划、指导、管理”。通过协调推进体现服务职能,并在管委会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的规划、指导和管理。浙江省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科技园的筹备、规划和建设期间,在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一制定重大决策方面至关重要;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在科技园后期运营管理期,在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政策措施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议主管部门明确和细化在省大学科技园工作领导小组中各方的工作职责,组织专人常驻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一方面协调上级相关部门落实扶持政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另一方面督促入园高校加快建设进度[8]。
(3)市场化运作
在各科技园建设和发展前期,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杨浦区大学科技园都充分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积极引进社会优质资源特别是民营资本,将其资金和灵活的市场运作优势为我所用。结合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建议借鉴上海杨浦模式,由政府牵头,为参建高校及后期入驻企业打造融资平台[9]。
(4)特色化发展
湖北省大学科技园采取“多校一园”的模式,在今后的发展中可能会遇到园区内竞争的问题。为有效避免园区内竞争,杨浦区科技园采取特色化发展道路,复旦大学科技园主打电子信息特色,同济大学科技园主要体现现代设计方面的特色,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是光机电一体化的特色,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是财经类现代服务业的特色,10个园区,10个特色,不仅丰富了杨浦区科技园的服务内容,更有效避免了园区竞争[10]。
参考文献:
[1]韩新明.我国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
[2]曹有光.对当下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5(6):57-59.
[3]董丞明,李红宇.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8):86-87.
[4]董淼军,陆震,王虹燕,等.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校科技,2019(10):82-85.
[5]冯健.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J].中国市场,2018(24):159-160.
[6]陈兴禹,王维才,鲁奇.关于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京沪等地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93-101.
[7]郭亚婷.大学科技园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校科技,2018(4):84-85.
[8]党咨文,安玉兴,王胜辉,等.基于大学科技园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212-215.
[9]唐锐.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创新管理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4(6):96-99.
[10]林同智,黄亚冰,黄翔,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新思路[J].大众科技,2017,19(2):115-117.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in Hubei Province
Yang Nan Ji Hua
(1.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ience Park Co.,Ltd.,Wuhan 430206,China; 2. Hube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ppraisal Station,Wuhan 430068,China)
Abstract:Through investigating national science parks such as chongqing and shanghai,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hubei university science park,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its construction,studie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and finds the deficiencies and gaps i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Provide corresponding policy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university; system construction ; development mode;Hubei Province
收稿日期:2021-12-10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9Q064)
作者简介:杨楠,男,硕士,主要从事科技管理与服务创新等方面研究。E-mail:439481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