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研究

2022-05-07涂宇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区教育

涂宇明

摘  要:在创新社区治理实践中,厦门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从现代先进的社区教育探索、绵长悠远的历史文化传承、富于活力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丰富多样的社会资源汇聚等方面,打造社区书院的教育体系,力图开拓深化社区治理新格局。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集于一体的社区书院规范化运行管理,是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新探索,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打造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和新风文明建设的七大平台,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有效促进了社区治理目标达成,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区治理;社区书院;文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5-00-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区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在总结过去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各地从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之路。社区教育因为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具有社会适应性和教育连续性等特点,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倡导全民阅读、营造社区书香氛围,使社区居民素质有了明显提升[1]。社区教育兼顾社区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对社区治理有很大助益。所谓社区治理,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由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主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为实现社区生活的有效运行、推进社区发展而开展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治理主体的多元多元化和主动参与、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和互动交流是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厦门市在创新社区治理实践中,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打造规范化运行的社区书院教育体系,力图开拓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厦门社区书院基本特征

第一,社区书院突出需求导向,彰显居民群众主体作用。社区书院作为社区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重要阵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尊重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回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推动社区教育工作行稳致远。如在同安区,因地制宜推出为民、便民、惠民的实实在在的措施,“暖心宅急送”“助学圆梦”“父母学堂”等多个惠民品牌项目,增强了当地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人民群众认可度、满意度高。

第二,社区书院依托平台优势,注重盘活各路资源,推进基层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在以往经常存在着项目割裂化、资源分散化导致的治理碎片化困境,针对困难问题,社区书院通过平台汇聚资源,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一是统揽全局、系统联动、协力推进,市、区、街(镇)和社区,各级组织实现全覆盖,力争优势累积叠加,发挥“1+1>2”的效果;二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探索运用“互联网+菜单式服务”“广电网络+志愿服务”等新模式,将碎片化的居民需求与分散化的社会资源实现对接,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创新能力。社区书院重点推动基层社区教育工作,精准施策,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互动化的服务。如探索“五单”工作法:社区居民点单、基层单位制单、社区书院派单、师资(志愿者)接单,课后传单(评价反馈),实现服务资源对接的精准性和便捷性,有效改变了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

二、书院铸就“七化”运行模式

第一,基础配置标准化。各社区书院都设置了书院信息发布栏,及时更新发布书院的课程和活动信息,并打造书院主讲堂,配置音响、电脑、投影仪、桌椅等基本设施设备,设立图书阅览室或图书角,添置各类图书报刊资料,营造书院书香氛围。

第二,管理运作规范化。各社区书院都成立了书院理事会,协调与指导书院的规范化运作。为加强党建引领作用,理事会会长一般都由社区书记担任,社区贤达能人担任理事会副会长,参与书院管理。书院建章立制,包括书院理事会制度、需求对接制度(分析调研社区不同人群需求,回应需求开展课程活动)、学员规范制度(公示学习活动纪律和学员行为规范)、激励反馈制度(遴选表彰积极分子,吸引促进群众踊跃参与)、课程评价管理制度(多元评价,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等。书院日常工作有人管、不断线。

第三,资源整合多元化。书院理事会体现多元化构成,成员包括社区两委、居民代表、志愿者骨干、社区社会组织领袖、社区共建单位代表等。社区书院课程活动和各项服务的开展,融合专业力量,挖掘内部力量(如社区贤达、能工巧匠、非遗传人、居民领袖、组织骨干、热心志愿者等),整合外部力量(如职能部门、共建单位、公益商家、爱心组织、各类支持机构等),汇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第四,课程设置品牌化。社区书院立足于共治共建和谐社区、提升居民群众素质,回应社区居民实际需求,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4+2+1+X”品牌课程。即4个常设讲堂、2个流动讲堂、1个社区特色讲堂、節庆系列文化活动等。其中4个常设讲堂各社区书院因地制宜、因应社区不同情况设置,如有的社区根据幼儿、少年、青年、老年各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开设“育苗、花蕾、青年、耄彩”4个常设讲堂;而有的社区根据主题内容分类,设置“红色、新风、家庭、筑梦”讲堂。2个流动讲堂是市、区级投送的精品课程,市级课程资源库中,有时事政策宣讲、党史国情教育等精品课程千余门,社区可根据需求点单,市、区专家送课程下基层,分享精品资源。1个社区特色讲堂是有品质、有特色的“一院一品”,各社区依托自身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产业经济、特色资源,有“乡土文化”“农耕讲堂”“红色之旅”“绿色园博”“古厝家训”“探寻古城”“居民之窗”“暖阳微公益”“西亭印象”等,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第五,组织培育立体化。书院立体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居民积极学习,促进互帮互助、沟通交流,发掘社区居民骨干,组建各类兴趣团体、志愿服务队伍,并持续发挥培训功能,规范化建设发展,进一步反哺社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共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培育,前期是队伍组建、成员稳定、建章立制,随后是骨干领袖的增能培训和提升,不断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运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基层社区治理平台上发挥主体作用。

第六,宣传管理信息化。书院利用系统化、信息化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服务宣传。线下通过社区宣传栏、发放宣传页、悬挂条幅和开展活动等方式,线上通过书院平台、社区网页、居民微信群等渠道,结合报刊等多种媒体,扩大社区书院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第七,活动开展常态化。书院开展的课程活动,专业性、群众性、公益性相结合,固定课程和流动课程相结合,实现书院常态化运作。节庆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有“五一”、国庆时节的庆祝活动和宣传教育,也有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传统佳节的民俗娱乐活动、对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的慰问关怀,增进社区福利,增添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

三、书院搭建文明实践服务平台

第一,理论宣传平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核心价值观,以及党的先进理论,“宣讲进村居,理论进课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学习,“重温百年史,坚定理想信念”,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红色记忆回顾等。

第二,社会宣传平台。链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根据地旧址,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红色游学活动;開展法律咨询和普法知识讲座、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应急演练;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交通安全主题教育、节约粮食主题教育、环境保护、洁净家园、节约能源,倡导社会公德、净化社会风气、禁止黄赌毒等。

第三,教育服务平台。传承人类文明知识,创造美好生活。根据不同年龄段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特点,开设相应教育课程:针对少年儿童群体,开设成长课程,促进优良品质品格的培养形成;针对中青年群体,开设亲职教育课程,提升科学育儿的能力水平;针对老年人群体,开设他们关注的健康养生类课程,促进积极养老、健康养老。

第四,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帮助居民跟随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科普知识传播,开设网络信息、人工智能、趣味科学实验、养殖种植、设备操作技能等多种培训讲座,提升居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帮助少年儿童群体拓宽视野、增长科普知识、培养科学探索兴趣;助力中青年群体的职业技能提升;耐心陪伴老人学习智能手机及其他设备设施的使用,跟进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步伐。

第五,文化服务平台。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国学、诗词曲赋、书法、国画、民族舞蹈、声乐器乐等;传习闽南特色文化,如闽南语、南音、木偶戏、歌仔戏等地方戏曲、闽南地方特色美食等;研习世界文化遗产,如鼓浪屿世遗文化、嘉庚精神侨乡文化,游历自然美景和古厝遗迹,发掘社区历史人文故事,探索研习地方特色文化。

第六,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回应全民健身的积极热情和服务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锻炼活动。如老年人喜欢的太极拳、健身操、广场舞;少年儿童喜爱的各种球类训练比赛、跆拳道、武术、技巧运动;家庭参与其乐融融的亲子游戏,社区趣味运动会、啦啦操比赛、健步行活动等,倡导全民健康运动,强身健体,快乐生活。

第七,文明新风建设平台。讲文明,树新风,倡导志愿服务行动,营造和谐互助温馨的社区氛围,展现新时代健康向上精神风貌。宣传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开展洁净家园行动;移风易俗、扫黑除恶、摈弃黄赌毒,倡导好家风。培育组建各类社区社会组织,书画社、摄影班、悦读会怡情养性、提升修养;合唱团、舞蹈队、各类运动团体发展兴趣、活力焕发、强身健体;党员先锋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小小志愿者、夕阳红志愿者等服务团队扶危济困,为社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反哺社会、弘扬新风[4]。

四、书院融入社区治理取得成效

第一,在微观层面,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提升了社区居民个人和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社区老年群体一般时间较宽裕,但往往不少人有孤独寂寞感。社区书院开展的健康养生知识讲座,回应了老人最关注的健康养老需求;健身操、太极拳等运动锻炼课程能助力老人强身健体;手工制作等兴趣小组既锻炼手眼协调性、益智延缓衰老,也为老人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平台,增强了晚年幸福感。中青年家长可通过书院的亲职教育课程以及亲子游戏活动,加强提升亲子互动沟通技巧,更好地营造和谐融洽、理解温馨的家庭氛围。少年儿童更是获益良多:趣味科普讲座和体验有助于开阔眼界,琴棋书画课增进才艺、发展兴趣、提升素养,情绪管理、人格教育讲座促进社会化和优良品行养成。

第二,在中观层面,回应了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需求,培育了社区社会组织,加强了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邻里互帮互助。社区书院开展的移风易俗、垃圾分类教育与实践,传统文化研习课程、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使许多社区居民和家庭走到一起,交流协商,通力合作,增进了理解,加强了守望相助,使社区更有温度。如在“善行八闽”中获奖的“暖阳·微公益”项目,社区书院推出“微公益”系列课程,培育“暖阳”小小志愿者,小朋友们在家长带领下,从小感受公益服务的温暖与快乐,协助社区义卖,传统佳节上门探访孤寡老人,赠送家长精致的手工美食,给弱势困难群体送去温暖慰藉,社区邻里感情更浓了。

第三,在宏观层面,发掘利用社区人、文、地资源,链接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提升改造社区环境,塑造社区特色品牌,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社区书院搭建平台整合各路资源开展服务。依托如山寨峡谷、林场耕地、溪流海滨、养殖种植园等本地自然资源,开辟游历体验线路;发掘如古厝城墙、名人故居、传统技艺、非遗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开展文化教育和服务;开发课程资源,如点单分享市级专家学者讲授的精品课程,发掘本地贤达、能工巧匠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广泛联系辖区和周边职能单位、专业机构、医院学校、企业商家、爱心慈善组织等,助力支持服务开展;汇聚融合党群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教基地、体育场馆等场所阵地,发挥统筹作用,系统集成、联通共享公共资源,开展便民、利民、惠民的各项服务活动。因地制宜的探索各具品牌特色,有“探寻古城”“西亭印象”“红色之旅”“绿色园博”等,社区治理不断创新,促进社区全面发展[5]。

五、结语

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进一步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厦门市在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中,把握相关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建设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社区书院,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让时代风尚、公民道德、家庭美德飞入寻常百姓家;搭建资源互通的基层治理平台,凝聚各界合力,突破项目割裂化、资源分散化、治理碎片化的困境,增强群众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开启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人人参与、人人服务、人人受益,探索建立资源聚集、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参考文献:

[1]杨淑珺.路径如何选择: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发展分析——基于杭州多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7(33):53-59.

[2]邵晓枫.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机理及功能体现[J].终身教育研究,2019,30(2):34-40+52.

[3]张胜涛,何羽龙,陈航.社区治理中社区教育的功能与发展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28):118-120.

[4]张瑾.社区教育的社区治理功能透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6-11.

[5]程仙平.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机理与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3):67-71.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社区教育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