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及推进方略

2022-05-07杜小荣

新西部 2022年4期
关键词:妇女攻坚农村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任务。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的五个方面来看,妇女在乡村振兴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乡村振兴给农村妇女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必然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充分发挥妇女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关系扶贫成效和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激发内生动力”[1]等新思想、新观点,并就此做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实现了2020收官之年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妇女是助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做好乡村振兴中的妇女工作,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汇聚乡村振兴力量的重要抓手。陕西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陕南陕北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因素等影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扶贫开发任务尤为艰巨,脱贫后也易返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筑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隐性贫困作为脱贫攻坚防止返贫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调整脱贫攻坚机制,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对当前巩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陕西妇女脱贫的现状

自2016年“三秦巾帼脱贫行动”实施以来,陕西省相继出台了《陕西省妇联关于妇女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陕西省妇联关于印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2]等文件。与此同时,陕西各级妇联组织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通过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妇女民生项目建设等系列帮扶措施,开展贫困妇女紧急救助,促进隐性贫困妇女脱贫。

1、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截至2020年,陕西金融机构累计为10147人次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共计96657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妇女缺资金的难题。

2、开展贫困妇女紧急救助

各机构累计申请贫困妇女紧急救助资金72.8万元,其中2020年下拨特困妇女紧急救助资金26万元,发放救助金5.1万元,救助130人次。

3、推动妇女民生项目建设

各级政府累计争取财政资金247.5万元,重点支持巾帼家政示范基地、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示范基地、妇女手工艺示范基地、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建设省市级妇女民生项目180个,累计投入各类培训资金117万元,举办手工艺、家政、农业技术和电子商务等就业技能培训班374期,受益妇女26258人。

4、实施“巾帼脱贫圆梦行动”

在脱贫攻坚中,陕西通过实施“妇联组织+贫困妇女”“女致富带头人+贫困妇女”“女企业家+贫困妇女”的“巾帼脱贫圆梦行动”,同时借助示范基地作用,探索“示范基地+贫困妇女”“巾帼家政+贫困妇女”“合作社+贫困户+贫困妇女”“手工艺制作+贫困户+贫困妇女”等多种扶贫模式,组织示范基地、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与贫困妇女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帮助贫困妇女增收致富。[3]

5、巾帼扶志千村行

根据《关于开展“巾帼扶志千村行”活动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妇联成立妇女编织服务队、女子创业协会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维权服务队、基层妇女工作者服务队、家政服务队等50多支队伍,深入乡村开展“三送三建三促”活动,为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巾帼力量。

6、搭建妇女创业就业平台

陕西省成立妇女创业就业“五大联盟”,带动更多妇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陕西的巾帼脱贫精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多元保障。

乡村振兴视域下巩固深化陕西妇女

群体脱贫成果面临的挑战

2020年,我国已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脱贫攻坚使命永远没有终点。陕西地处西部腹地,历史文化悠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陕南依临秦岭大山,陕北腹拥黄土沙漠,地理环境条件复杂,极易导致一些隐蔽性和特殊性“深水区”的贫困死角不被涉及,这就给我们全面脱贫攻坚带来了挑战。

1、贫困妇女收入来源渠道不甚乐观

贫困问题首先要考量的是经济问题,农村贫困妇女收入来源主要有:务农所得收入、政府補助、外出打工收入等。在广大农村,受家庭结构的影响,妇女和男性共同承担着家庭的生产劳动。在农业生产中,妇女参与农业活动的全过程。农村地区家庭分工一般是女主内男主外,男性外出打工,能获得较高的非农收入,家庭地位也相对较高。女性则基本留守农村,承担家务、生育、赡养老人等,劳动量大却不能体现为货币收入。[4]

为了补贴家用,部分留守妇女还承担农业劳动,又要趁着农闲时间到附近的村镇做临时工。超负荷的工作使她们身心俱疲。由于家庭分工不同,最终导致家庭内部女性收入远低于男性,妇女越是“主内”,越难获得高收入,越难获得社会资本和资源,越难提升眼界和交往能力。这种恶性循环固化限制了农村妇女提升收入,进而导致贫困。

2、性别歧视仍是深层桎梏

近年来,陕西在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下,贫困妇女的生存性贫困已有效缓解。但乡村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明显滞后于法制建设,各类隐蔽性或特殊性的性别歧视现象依旧大量存在,比如:在劳动力市场上,贫困妇女的就业机会更少,在同一行业或相同岗位,同等技术含量的工种对女性的偏好也比男性低。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无形中增加了妇女脱贫的难度。

另外,在社会分配和保障制度方面,尤其是贫困地区,在落实政策时也将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等方面将妇女边缘化,甚至剥夺了她们的应有权利。如陕北一些农村出嫁女会失去村集体资产股份分红的享有权、被剥夺口粮田、责任田、宅基地的所有权。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思想在农村部分地区仍根深蒂固。女性受教育程度偏低及劳动力处于劣势特征并没有被纳入乡村振兴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考量范围,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政策很少受到性别主流化的影响,成为妇女在农村社会发展中施展力量的深层桎梏。

3、传统观念的束缚消减深化脱贫攻坚的力度

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将妇女置于从属地位,这种封建腐朽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精神贫困,甘于现状阻碍了农村妇女积极脱贫的意识。陕西的一些农村将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田间农活等家庭责任都压到妇女身上,而在家庭决策、资源控制等方面妇女却没有话语权。不仅如此,陕西一些农村还流行着“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等陈规陋习。更有甚者将对女孩的教育投资视为消耗家庭资源,不让其上学读书而认为应该早点帮衬家里。[5]这些错误观念导致贫困农村地区妇女受教育程度低下,思想观念落后,成为“无知识”“无技术”“无社会资本”的“三无人员”,最终导致农村妇女既没有能力和精力创业致富,也没有信心和动力改变现状,致使其越来越处于社会的底层。这种传统观念陋习成为思想上行为上限制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掣肘。

4、贫困妇女的健康风险防御机制仍不完善

尽管政府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措施中已经为贫困户购买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但家庭成员中身体健康状况的好坏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则意味着劳动力个数多少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家庭经济收入。妇幼健康保障是“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两癌免费筛查”等项目将妇女健康问题置于首位,以预防因病返贫风险。但陕西一些边远农村妇女健康意识欠缺,常见病筛查与早诊早治率仍是短板。在城乡人口流动加剧的情况下,政府针对流动妇女的保健知识宣传工作明显不到位,妇女性病等健康风险防御机制不够完善。

5、政策投入力度不够

现有政策中,针对贫困妇女的帮扶政策忽略了战略性别的需求,仅关注实用性别,尤其是“输血式扶贫”,由于对妇女的职业培训投入、补贴力度不足,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女性就业需求,未能唤醒贫困妇女自我脱贫的意识。另外,在实际执行贫困妇女政策时效的针对性上缺乏战略意义。比如商洛某村扶贫政策中的小额贷款对象并不是面向贫困妇女,而是贷给那些“有一定经营能力且有一定文化知识,只是缺乏启动资金的相对贫困户”。据有关数据显示,14%的男性和9%的女性,相同条件下获得的生产经营性贷款,贫困妇女的信用风险更大,所以许多项目会将她们排除在外。[6]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深化乡村振兴的框架方略

2021年是“十四五”第一年,也被称为中国乡村振兴元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将全面推進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定为总目标。为了全面消除隐性贫困妇女人口,巩固脱贫攻坚基石,各方联动形成合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政策法规支持保障,建立联动机制

陕西省妇联组织应与扶贫办建立分工合作机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支持保障,专人负责、上下对口、部门对应、责任到人。在具体分工中,妇联与扶贫办共同负责实地考察、资金发放等环节。其中,妇联负责项目审批、情况汇总,组建联合体、选拔带头人、审核农户及申报资金计划工作。扶贫办与财政部门配合,负责资金申报发放,资金计划直接下拨到区县(市)扶贫部门。同时,建立协同监管机制,设立联合体扶贫资金专户,所以资金经妇联、扶贫办、财政局三部门共同审核对贫困户确认后,由财政专户划拨到联合体账户,再经联合体发放给贫困妇女(户),并登记备案。[7]

2、尊重贫困妇女主体地位,引导其参与经济与社会发展

传统文化习俗中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制约,导致农村女性长期以来习惯依赖于男性,依附于家庭和家族。造成了农村妇女生存、土地保障等权利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根本上激发农村妇女自我发展的意识。

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贫困妇女积累了丰富的乡土知识和应对本地区资源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因此,政府要通过文化教育及政策导向,引导贫困妇女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求发展谋富裕的内生动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市场经济中去。如陕西省委党校对口扶贫对象商洛小韩峪村,扶贫中以赋权女性为核心,将贫困妇女的乡土知识与经验纳入扶贫项目规划设计中,保障妇女的参与权,合理制定参与的目标、指标和参与实现机制,尊重女性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调动贫困妇女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从被动受助到主动救助。

3、产业带动,抓好“三秦巧娘”“巾帼秦嫂”品牌建设

产业扶贫是农村实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手段。巩固脱贫攻坚期应突出创新精准扶贫模式,积极组织贫困地区的妇女通过掌握巧手之长,升级传统的编织、剪纸、贴画、刺绣、香包等手工业产品,发挥“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的脱贫效应,使之精细化和实用化,实施“巾帼扶贫”计划,打造陕西“三秦巧娘”“巾帼秦嫂”致富品牌,开发具有陕西特色元素的个性化高端化新型产品。[7]创新品牌产业管理经营模式,深化“互联网+”的应用程序,建立“三秦巧娘+巾帼秦嫂+合作农户”的网络培训平台和生产管理平台,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推送脱贫品牌产品,提升“三秦巧娘”“巾帼秦嫂”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抓手,抓紧“双创”支撑平台机遇,加强与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发达地区手工制作设计研发团队和文化企业的交流合作,构建贫困妇女创业孵化平台,引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向承载地域文化的手工业有序转移,辐射带动灵活就业,扶持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正能量。

4、将社会性别纳入精准识别系统

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应将性别差异纳入脱贫攻坚的各环节。对于亟需获得帮助的贫困妇女要精准地进行识别,进而开展具体的帮扶措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隐性贫困妇女除了与其他贫困户共有的地理环境恶劣、信息渠道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灾害频发等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如:缺乏教育和技术知识、性别歧视、久病致贫等。只有精准识别这个病根才能针对隐性贫困妇女制定一系列符合妇女特点的可操作性政策,给出正确而有效的脱贫良方。

参考文献

[1][7]肖爱民.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城市学刊,2018(05):10-13.

[2]黄国勤.中国扶贫开发的历程、成就、问题及对策[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3):8-8.

[3]聂常虹王雷.我国贫困妇女脱贫问题政策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01):59-67.

[4]巾帼展风采脱贫勇担当·西安市妇联脱贫攻坚工作纪实[OL].2020.

[5]韩连贵,李铁君,刘春生,朱晓光,吴习丰,王英单,董齐,李振宇.农村脱贫致富综合开发治理、科学精准扶持建设方略规程[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57):35-44.

[6]张永光,张鹏.中国特色反贫困思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2):5-5.

作者简介

杜小荣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文化和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妇女攻坚农村
攻坚脱贫
当代妇女的工作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