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径通幽耕读处 乡村振兴正当时

2022-05-07耿震

全国新书目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

耿震

摘要:“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文化赋能乡村,乡村滋养文化,二者相得益彰,共助民族复兴,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将是未来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石,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因此,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意义深远,根基扎实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关键词:乡村公共文化综合体;村集体经济;乡域特色;职业教育;乡贤劳模;金融保险支农;县级融媒体;非遗传承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现在乡村富了美了也更现代化了,绿水青山的清澈淳朴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磅礴力量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激昂迸发?

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体系建设不均衡、联动不足

以北京为例,即使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大都市,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资源优势雄厚,但仍然存在覆盖盲区。发达城区资源高度集中,边远老旧乡村相对薄弱。城区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辐射联动作用发挥不充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共建共享普惠体系,公共文化服務品质和成效的层级断裂现象明显。

2.精准扶持有待提升

乡村文化建设在政策解读、媒体宣传、品牌特色、产业配套、经营培训、法律援助、文体展演、科技支撑、持续消费、长久发展等方面缺少有力的精准扶持。同时,城乡就业条件差距巨大,传统务农无利可图,导致弃农务工背井离乡,留守老幼情感缺憾等问题突出,亟需建设一批有乡域特色、有品质有内涵、能持续盈利的村集体企业,吸引人才和资金建设乡村。

3.乡风民俗存在一些陈规陋习

乡土文化孕育守护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近年来,尽管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卓有成效,但是一些陈规陋习仍然存在,天价彩礼、酗酒赌博、横行乡里、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环保意识差、言行素质低、讲排场爱攀比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中移风易俗尤为关键,亟需荡浊扬清。

4.县级媒体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

多年来,县级融媒体发展迅猛,但也积累了许多问题,使其左支右绌。包括:从“相加”迈向“相融”的思维转变步履维艰;文艺产品冗余,内容单调、乏味、同质化;各大网络平台公众账号僵化滞后、水准不高、原创性低、活跃度差;新型媒体人才、观念、技术、资金面临瓶颈。

二、解决建议

1.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乡村文化体系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乡村建设必须尊重乡村人文特点和生活习俗,保留静怡舒适的田园风光,避免城市建设中千篇一律、贪大求全等弊病。比如素有“雄关锁钥”之称的北京密云古北口镇,在古村文保开发上颇有建树,秉持“修旧如旧,因地制宜”原则,充分挖掘庙宇古刹、边塞长城、林深泉清、峰峦环抱等特色元素,尤其是在古北水镇度假村建成后,北国风光中平添了一抹江南灵韵,水镇泛舟和山城夜景更是堪称一绝,目前已成为京郊旅游地标景区,彻底激活了当地文化和村集体经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让山水田间荡起古朴雅风,焕发出新时代传统文化魅力。在文化建设上,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建设兼具现代文娱和乡俗传统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阅读研讨、技能培训、文体休闲、集会庆典提供硬件保障。在乡村教育上坚守育人初心,提升素质教育,树立自尊自强人格,提倡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晴耕雨读,胸怀锦绣”的情怀;紧密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双减”政策,积极化解“教育内卷”和“阶层固化”等社会现象给乡村孩子带来的压迫感和焦虑感;聚焦职业教育,引入高水平师资,优化职称制度,重视农科教育,注重劳动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相配合,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在深耕厚植中迈上新台阶,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树立环保意识,开展美化家园行动,保持房前屋后洁净清爽,农具牲畜整齐有序,培养节能低碳习惯,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科学防控疫情疾病。

2.紧密契合新时代,精准赋能乡村文化

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人民心声,引领明德风尚。结合乡情乡韵让村民出门见绿、推窗看景、留乡致富,以北京门头沟区马栏村为例,其始建于元代,因明代为圈放马匹之地,故而得名。马栏村多年来坚持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在市、区、镇三级党建引领、精准扶持的基础上,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和历史底蕴,以龙王庙为中心依山而建,临水聚落,古树石桥星罗棋布,现有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龙王观音禅林大殿、古戏台、原生态水湖岗景区和马栏林场等文旅资源,已成为“京西第一红村”并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据2020年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马栏村村集体年收入为331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142元,村民成功走向了致富路。成功经验表明,乡村文化建设要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乡风民俗和乡民期盼,科学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理念、队伍建设、资金保障,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精准扶持和长效联动。以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院校为中心推进总分馆模式建设,提升阅读体验。通过网络技术促进城乡共建共享,利用元宇宙、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融合线上线下,打造虚拟展演、云享书香、网上授课、云游古迹名胜等沉浸式体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后续、外延,提升精度、广度、深度、趣味性和个性化,实现城乡文化服务互通互联,同频共振。

3.政策法规保驾护航,移风易俗树立新风

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设置,党建引领文旅、教育、执法、新闻出版、经营商户等机构间沟通协作、信息共享。加大“扫黄打非”和“扫黑除恶”力度,严惩村霸及其保护伞,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聚焦农村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消除高额彩礼、酗酒赌博、攀比浪费、横行乡里、破坏环境、封建迷信、言行不雅等现象,制定百姓认同、行之有效、依法有据的村规民约,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倡导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乡村文化產品的审核推优、出版发行、经营维权等机制,打击盗版侵权,持续跟踪问效,让书香润泽每个角落,成就乡村文化振兴。推选一批明礼崇德、锐意创新、诚待乡里、孝善齐家的“新乡贤”,探索新时代“宗祠文化”,共商本地党建行政事务,凝心聚力共建农村公序良俗,传承乡土文化精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乡村建设规划中,分析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趋势,捕捉乡村振兴的症结点和着力点,凸显地域特色优势,让数字化更好赋能乡村治理,促进农村产业链健康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度和趣味性,加大文创产业补贴,培育农耕文化体验园和精品民宿,拓宽务农和农闲收益模式,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促进文化交流,倡导文明旅游,陶冶生活情操。不断缩小城乡就业创业待遇和机遇差距,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金融支农项目改革,让农民看得懂、用得起、得实惠,实现人才返乡,人才驻乡,激发本土智慧,共建共享振兴乡村。

4.县级媒体展新姿,欣欣向“融”奏强音

县级媒体在地缘上、心理上距离农民和农村最近,是我国四级媒体融合发展布局中的“最后一公里”,是乡村公共文化的直接创造者和受益者。县级融媒发展要重视平台建设、用户沉淀、政商资源聚合、内容创新,加快媒体融合从“相加”迈向“相融”,促进全媒体矩阵提质增效。在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展示会上,各家县级融媒共襄盛举,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传统民俗民风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展示区内沙河鸟笼、蒲坑茶、社火脸谱等非遗技艺和农产品异彩纷呈,充分展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磅礴动力。县级融媒体要强化使命担当,提升“四力”本领,优化舆情应对机制,紧扣时代,关注民生,树立国民健康观念,守护乡愁家国情,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县域宣传不能生硬教化,文艺作品要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鼓励新人新技术新作品,助力“三农”出版物和地方风物志,加大影视节目与农村元素的结合力度;开设并维护好微信、今日头条、学习强国和短视频等公众账号;生产新颖优质的沉浸式体验产品,积极尝试制作VR/ AR、H5、短视频、条漫等形式的内容,例如湖南长沙雨花区融媒体中心的《一支新冠疫苗的开箱Vlog 医务人员的争分夺“苗”》利用温馨的Vlog形式,展现了新冠疫苗运输入库保存背后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选树各领域返乡榜样模范、宣扬社会良好风尚、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常态化、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让优良美德成为民众、家庭和社会共同成长的纽带,逐步形成耕读乡间、山清水秀、家庭和睦、邻里相助的现代田园画卷。

三、结语

乡村振兴不仅是仓廪钱财富足,更是知书明礼崇德。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母版,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压舱石,书香社会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厚重深邃。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乡村,最强力最绵长的后劲也在乡村。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同时要不断对农民赋能,培养农民的乡村振兴能力,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用双手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出版事业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15-01-14).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 content_2804250.htm.

[2]习近平: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EB/OL].(2019-08-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 642530668980671789&wfr=spider&for=pc.

[3]朱永新,丁林兴.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J].集美大学学报,2005(3):3-13.

[4]阚敬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县域媒体大有可为——县域媒体服务乡村振兴调研报告[J].传媒,2018(22):28-31.

[5]王磊.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之路[EB/OL].(2018-07-09).https://www.mct.gov.cn/whzx/ qgwhxxlb/sd/201807/t20180709_833708.htm.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