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北京2022

2022-05-07

全国新书目 2022年3期
关键词:申奥场馆新华社

就在新书付梓前的一个星期,2021年12月4日,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来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古杨树场馆群——美丽的“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相约北京”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和北欧两项洲际杯在这里举行。

蓝天下,阳光里,白雪覆盖的壮观雪道格外耀眼,运动员从高台上一跃而起,掠过我的镜头。在我眼前,仿佛形成了一条银色的时间隧道,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穿梭到了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前不久,国际奥委会前媒体运行总监安东尼来到北京冬奥会做媒体运行顾问,助力北京冬奥。他刚落地北京就发微信给我,传来了两段视频,是飞机经过白雪覆盖的长城和延庆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中心的景象。他掩饰不住激动之情,写道:“太美了,Cindy,你看到了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有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我能再次到北京,太幸福了。”

站在赛道旁,我看着负责摄影服务工作的年轻经理和志愿者忙碌穿梭的身影,时光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这个时候,我特别想念当年年轻、充满活力的摄影服务团队的小伙子和姑娘们。

在北京奥运会前,我在国际赛事上采访,遇到的摄影运营官和摄影经理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北京奥运会,所有场馆的摄影经理都是经过招聘培训出来的中国年轻人。我参与了所有摄影运行团队成员的招聘,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在北京奥运会中体现的专业素质、倾心奉献和出色表现,让我倍感自豪。他们中只有少数做过摄影记者,大多数有媒体经验,但大都没有做过国际赛事的摄影服务工作。经过培训、测试赛和奥运会,他们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可以在国际赛事主管摄影服务的优秀摄影经理。我很幸运拥有这样一支团队,和他们在奥运筹备和赛事期间并肩战斗的日子令人难忘。

…………

记得奥运会刚结束的时候,我接到从新加坡打来的电话,青奥会组委会邀请我去做摄影运营官。当时,我正雄心勃勃规划跨入出版界,所以我推辞了邀请,推荐了我们摄影团队篮球馆的摄影经理宋羲。宋羲是《华西都市报》的体育记者,有丰富的体育采访经历,我招聘他的时候,他的小孩才刚出生不久。他离家到北京,一腔热血,奉献奥运。团队里的赵刚、杨世明和郑晓东都成了青奥会场馆摄影经理,成为北京奥运会后第一批在海外做摄影服务的中国人。

在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我遇到了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部副部长,我的新华社同事和上司徐济成。如今他已经成为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部部长,又进入了“战时状态”,白天晚上忙得不可开交;当年在北京奥组委的好兄弟,场馆管理部的郑翼程,又坚守在冬奥会总部场馆管理岗位;当年场馆管理部副部长姚辉,现在成了冬奥会场馆管理部部长,统筹各个场馆;当年年轻的新华社摄影记者廖宇杰现在是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和摄影服务的负责人,承担了当年我的角色。

不久前,伴着北京冬奥会的热度,曾经历莫斯科申奥的新华社记者许基仁、刘广、曹剑杰和李贺普老师又聚在了一起。作为新华社体育部主任的许基仁将带领团队报道北京冬奥会;当年一起在莫斯科奋战的刘广已任职于中信集团。回想当年意气风发、激动人心的申奥岁月和马上迎来的北京冬奥会,大家都感慨万千。当年在莫斯科,他们写下那篇经典的申奥成功新闻,其中两句话“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仍然回响在耳边。2008年,我10岁的女儿李清越在北京奥运会观看了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比赛后,开始投入网球训练,后来成为美国大学网球队主力队员,现在已经毕业。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今天我来到即将展开北京冬奥会冰雪畫卷的赛道,向伴着梦想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和奋进、奉献的年轻人致敬。仰视跳台雪白的赛道,面向临近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泪湿眼眶。

对过往的朝拜,是对未来的信任。让我们伴着北京冬奥会的口号,共勉。

一起向未来。

猜你喜欢

申奥场馆新华社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新华社烈士传》再版发行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
奥运串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