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2-05-07卢飞霞王璐莎
卢飞霞 王璐莎
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自古有之,且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内涵表现。应坚持由远及近、坚持由内而外、坚持有理有情、坚持由知到行的“四个坚持”原则,便于高校更好开展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几千年来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勇前进,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懈奋斗。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重要时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形势也发生很大变化,迫切需要做出新的谋划部署。高校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爱国主义的相关概念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爱国的对象非常明确,即“国”,“国”指向祖国,更指国家。祖国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人们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固定疆土;国家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机构,是一个历史文化和政治法律共同体。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国内学者对“爱国主义”的内涵要义进行了广泛的深入分析,虽然角度不同结论不同,但是普遍认同爱国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统合性范畴,是由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2]它既是民族情感,也是国家意志;既是文化认同,也是政治认同,遵循知情意行整个过程的统一性。吴潜涛、杨峻岭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爱国主义是三方面的统一,一是情感系统,二是民族精神,三是行为准则体系。情感系统表现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对主权制度的维护;民族精神表现为支撑民族繁荣发展的精神核心;行为准则体系表现为道德准则、政治准则和法律规范的遵循。[3]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涵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卢梭认为,爱国主义并不是天经地义,一旦出现小于国家或超越国家利益冲突时,就会引发个体情感对抗混乱,只有对社会成员反复灌输情感教育,才能够进一步增强社会成员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4]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作用,指导着个体认同维护国家利益,引导个体自觉践行爱国实践,承担历史责任和使命。爱国主义教育要遵循客观规律,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回应新时代新问题新挑战,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5]这也为新时代我们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
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特征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沿革
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自古有之。统一多民族形成之前,“忠”是传统爱国主义的朴素表达,《左传》对于“忠”有最早描述,“天之所覆……莫大于忠”。孔子教导弟子们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6]教导子民为国家挺身而出。刘水静、魏薇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归纳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观念,为民请命、以道事君的爱民敬民立场,崇文兴化、绍统保教的文化使命意识,德泽天下、协和万邦的国际主义情怀”,[7]这也是当时所处历史时期的教育主张。
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凝结而成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都是近现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写照。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华儿女用坚强的意志与敌人殊死抵抗,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和平发展时期,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和衷共济,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汇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充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冲到一线,守土尽责;众多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成为了最可敬的白衣战士;千万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社会各界人士心系疫情、守望相助。中国人民在抗疫“大考”中提交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分答卷”,再一次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爱国情怀。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家比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学生在理智和感情上都要如饥似渴地听取关于祖国的每一句话,都喜欢阅读关于祖国的每一本书和每一行字。”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都创造了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方法。美国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公民教育,包括政治、历史、国情、危机、宗教、法治教育等,其核心就是反复强调“做一个美国公民最值得骄傲”的观念。日本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传统文化教育、乡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其教义是强调对君主忠诚、对祖先尊敬、对父母孝顺,在此基础上产生“爱国”“忠诚”“服从”的心理基础。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礎,更加注重道德教育。新加坡的爱国主义教育核心是国家意识的培养,强调认同和贯彻“共同价值观”。俄罗斯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国家为主导力量。[8]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纲要》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9]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对于学生个人成长还是国家长远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10]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使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是高校立德树人必须解决好的时代课题。高校应把激发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实践效国之行作为大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逻辑思路,引导学生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引导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央名义下发《纲要》正当其时。无论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还是发展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化,都需要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矢志奋斗。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广大青少年们在天安门广场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词,展示了今日青年对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新时代面向青年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浓烈的爱国热情,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关键意义。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抓住青少年“拔节育穗”的关键时期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1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多元社会价值的错误干扰,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年轻人朝着正确方向成长的必修课。《纲要》指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12]我们要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为他们营造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爱国信念的良好氛围,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肩负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四个坚持”
(一)坚持由远及近,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既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须具备新时代背景下的鲜明特色。一方面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传统延续下来的精髓;另一方面也要扣紧时代脉搏,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高校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题,引导青年大学生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使之成为强国时代的奋进之魂和民族复兴时代的力量之魄。[14]
(二)坚持由内而外,将民族主义与国际视野相结合
在全球化浪潮和日益复杂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简单片面地将爱国主义定义为排除异己的家国忠诚,脱离国际视野谈爱国主义,将形成狭隘的民族主义。[15]“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6]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向世界传递了实现民族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理念和愿景,准确阐述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充分展现了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在释放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时,需要懂得和注重战略的运用,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样才能够在国际大舞台充分展示“中国智慧”。
(三)坚持有理有情,将浓厚情感与理性表达相结合
爱国热情很可贵,但怎样表达、用什么方式表达爱国热情很重要。一般而言,情感所支配的行动强烈而短暂,理性支配的行动持久而稳定。“情”与“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情感激发动力,理性则指明方向,没有情感的表达,爱国主义就会失去活力;而失去了理性的控制,爱国主义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最终误入歧途,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和损失。青年大学生总的来说是热情高涨、激情澎拜的群体,更要引导他们理性爱国,只有展示出理性和法治的力量,爱国主义才能占据正义的高点,才会更加稳定持久,赢得世界的尊重和支持。
(四)坚持由知到行,将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相结合
爱国外化于行,当践报国之行。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17]真正的爱国主义是深沉情怀与坚决行动的高度统一,爱国不是空喊口号或空洞抒情,不是当国家有召唤的时候选择“隐身”,只有将爱国之情化作脚踏实地的报国之行,才能回答好新时代如何爱国这个大问题。有人说: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我们每个人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把国家变得更好,这就是每个人最朴实的报国之行。[18]
参考文献
[1][17]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2]崔健.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06).
[3]吴潜涛,杨峻岭.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
[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吕琨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5][9][1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3日06版.
[6]温静.论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1).
[7]刘水静,魏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起源、内涵与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9).
[8]张馑.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10]董振瑞.为伟大复兴汇聚强大道德力量[J].瞭望,2020(36).
[1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01).
[1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处理好四重关系[N].济南日报,2020-05-09(A06)
[14]李争婕.辩证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内涵[N].中国教育报,2020-08-24(03)
[15]卢飞霞,顾淑霞,王璐莎.德育共同体视角下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就业观的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20-09-15.
[16]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
[18]吳林红.让爱国之情化作报国之行[N].安徽日报,2019-12-05(01).
作者简介
卢飞霞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王璐莎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四位一体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202045345)
浙江大学第九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课题“构建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ZDSZZD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