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节选)
2022-05-07杨黎明
杨黎明
前苏联著名作家尤里·邦达列夫曾经说过:“几乎在每个人的命运中,书上的语言都起过无可比拟的作用,谁要是没有被一本好书俘虏过,那将是最大的遗憾。”是啊,假如人类社会没有书籍,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荒芜与空洞。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许多色彩斑斓的梦想。记得儿时的伙伴,有人梦想能拥有一双白球鞋;有人梦想将来能坐一次火车;有人梦想将来能去北京天安门看看。我却未曾想过白球鞋,也未曾奢望过坐火车。我只是非常羡慕语文老师的房间里有许多书。于是我就梦想自己长大后,也能像语文老师那样,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里排放着看不完的书,那样我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
这个心愿,从那时起,就像一个“结”,无可救药地长在我的心坎上,并伴随我一起在温饱线上挣扎、徘徊多年。它犹如冬天的太阳,温暖着我走过黯淡的童年,苦涩的少年和奔波的青年时代。在不同的岁月里,它都以相同的温度赐予我生存的勇气,给予我力量,给予我光明。
记得小时候,每当在割满一筐草后,总是得意地从兜里掏出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那滋味不亚于一个凯旋归来的将军大阅兵时的成就感,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仍觉得非常惬意。
也时常在放牛时,悠闲地躺在河边上看书,金色的夕阳斜照在我的脸上,似乎在有意地渲染着一个乡村少年的金色童年,为他装饰着贫瘠而简单的幸福。这种简单的幸福,不仅让我沉醉,更让我振奋。当我悠然自得地沉浸在故事中时,似乎世界的一切都已与我无关。那种以地当床,把天作被的超脱感,早已把自己宠化成宇宙的中心,以至经常把我美得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可当我醒来后,发现自己的牛,不是在吃人家的豆苗,就是在吃人家的水稻。就因为这事,我被无数人罵过无数次,心中也忏悔过无数次。
在这段黯淡的日子里,我读了《革命家庭》《血疑》《烈火金刚》《水浒传》《三打祝家庄》等小人书,特别是那本《革命家庭》,曾多次令我泪流满面。我记得其中讲的是一家人全是地下党,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坚贞不屈地与敌人斡旋,斗智斗勇,后来其家人先后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他们家每牺牲一个人,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悲伤不已。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信仰”。
童年的这段阅读经历,虽然量不多,但却向我幼小的心灵中注入了珍贵的精神营养。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仰,更让我明白什么是黑、白、忠、奸、信、义,什么是大爱无边。这无疑在不经意间建立了一个乡村少年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系,清晰地树立了我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对我以后的人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岁月流走,渐渐长大。变化的是年龄,是容颜,始终不变的是爱书的情结。学生时代,经历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幸好始终有我忠实的朋友——书的陪伴,使我顺利地跨过了许多沟壑与阴霾。
(选自《巴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