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探索
2022-05-07戴花妹涂南萍
戴花妹 涂南萍
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突出了现代家校共育工作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宝安区自1997年启动“家庭教育工程”以来,始终把家长和儿童的需求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长自主发展、家校社协同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立足实际,在多元文化中凝聚教育共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写照,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价值诉求的起点和归宿。通过调研、走访等实证研究,把握我区儿童发展与家庭文化的具体特征,是科学施策的前提。
多元、复杂文化给家庭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宝安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核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宝安的家庭结构以亲子或祖孙三辈共处的核心家庭为主,家庭代际关系从强家庭纽带转变为弱家庭纽带。由于区域、民族、代际文化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以父母为基础的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呈现多元化、复杂性的特点。家长承载着竞争激烈的工作压力,也脱离了族群和邻里的守望,容易产生育儿焦虑及家庭教育失策。
在多元诉求中谋求家庭教育“最大公约数”。在子女培养方面,家长的教育诉求呈现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特征。调查显示,74%的家长希望子女将来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幸福,19%的家长期望子女将来长大后能成为国家有用人才,7%的家长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的夙愿,可见家长的育儿期待各有不同。与此同时,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诉求差异性、复杂性、多元性特征明显。要在调研基础上,找到家庭教育的“最大公约数”,在教育观念、亲子沟通、学业指导等多方面给予家长以有效指导。
政府推动,构建区域家校共育工作机制
基于我区多元家庭文化特征,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人才培养需求,我区家庭教育注重传承与创新,积极构建优势互补的家校社共育工作模式。
政府提前谋划、汇聚各方力量。宝安区委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历经二十多年的耕耘与探索,现已形成“政府为主导,社会齐出力,学校来实施,家庭都参与”的“四位一体”育人格局。
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教水平。近年来,区教育局大力推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确保100%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形成“区域平台、课程引领、学校阵地、教师指导、家长主角、学生主体”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导运行机制。出台《宝安区中小幼家长学校管理办法》,完善家长学校三级管理和培训网络,扎实做好家长学校常态化教育教学工作。
丰富活动形式,打造家教品牌。每年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现已成为区域性家庭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家庭教育名家讲座”“家庭教育咨询会”“亲子社群”“优秀家长义工评选”等特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类活动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理念,深度促进家校交流与合作,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
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多元培训体系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负有主体责任,既要帮助他们掌握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科学施教的能力,又要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家长注重提升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围绕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区域家长教育方式。以“三维课程”为基础,通过讲座、读本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构建完善的家长教育课程体系。
全面开设“三维课程”培训,普及家教理念和方法。针对家长教育未成体系、随机性较大、碎片化的现状,我区面向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学生家长,开发了系列化的家长教育“三维课程”,对家长进行培训:立足学生成长维度的“身心了解”课程,着重解决认识学生的问题;立足家长成长维度的“教养方式”课程,提升家长素养;立足家庭规划维度的“学业支持”课程,聚焦适应未来的核心素养。
丰富教育资源,宣传科学家庭教育理念。近年来,我们通过编写家庭教育读本、录制教学视频、集结优秀教学课例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为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帮助。
契合家庭“最近发展区”需要,实现家庭教育的精准帮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面向家长的课程培训也必须契合家庭发展的周期性需要。为此,我们面向家长有针对性地开设“开学第一课”“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等专项培训。
外引内培,注重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重要阵地,加强以中小学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最为重要的是加强对教师有关家庭教育知识、能力与指导方法的培养和培训。为此,努力让中小学教师成为一支具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重能力”的优秀教育人才队伍,是发挥家校共育价值的重要保障。
全员参与计划,打造“金字塔”形师资队伍。着力培养遴选优秀指导师,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开设专题研修班。同时引进国内家庭教育专家,组建区家庭教育顾问团,与专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师培养等项目合作。多措并举、完整全面地夯实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
搭建成长平台,培养家庭教育名师队伍。推动区级、校级家庭教育指导名师队伍建设,鼓励各校设立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引领家长学校将课题科研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有机结合。
激发活力,发挥家长教育主体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学校的合伙人,不应该只是学校教育的旁观者和支持者,更是参与者。家校共育要着眼于每个家长的优势,提供平台让家长在教育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肯定。
建立“三级家委”,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更加重视家长的作用。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各校组织家长通过自荐、推荐、访谈、竞选演讲等程序,选举产生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激活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
招募家长讲师,发掘优质教育资源。个体社会化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堂是未成年人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场域。许多学校让家长站上讲台,发挥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开发多元化的课程,努力建设一个无围墙的学校。
培育“亲子社群”,打造生命成长共同体。亲子社群,是家庭与家庭联合,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打造父母互助成长和孩子成长体验的空间,实现家庭间的对接与互动。在学校指导下,家庭根据成长需要自由组织、自发形成一个又一个社群组织,形成学习型成长共同体,引导孩子在活动体验中增进交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科学引领,强化家庭教育探究意识
带着问题思考家庭教育,是我区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一直以来的视角,以课题研究、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方式促进我区多元家庭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破解了一些家校共育工作的难题。
多项课题持续开展,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现状与优化策略》(国家级)、《粤港澳大湾区家长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研究—以宝安區学校家长教育为例分析》(省级)、《中小学家长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研究》(市级)、《家书在家庭教育中意义和应用研究》(区级)课题研究。这些课题研究,紧贴家庭教育实践与家校共育目标,以多元视角和实践转化推动我区家庭教育科研水平。
创新开展专业团辅活动,探索引导家长科学育儿。开展升学规划、考前心理调适、社会情感力培养、亲子沟通等主题工作坊,让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参与,通过分享讨论、场景模拟、自我陈述、旁观感知等方式,提升自我觉察力,形成开放、内省、积极投入的态度,激发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积极关注特殊家庭需求,探究实施个案跟踪辅导。利用各学校家长来访接待室、家校沟通热线等阵地,及时了解与帮助家长特殊的需求,对有困难的家长予以关心和帮助。对重点关注学生及特殊家庭进行逐级报备,组织骨干团队进行个案咨询,促使当事人走出心理的低谷,重新创造生命的成功体验,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