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是0!
2022-05-07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22年7期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是0。
为什么要碳中和呢?
这还要从气候变化说起。
☆在格陵兰冰盖的顶峰处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首次降雨,而不是降雪。
☆加拿大的冰川快速融化。
☆自2013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在2021年达到新高,同时海洋也在持续变暖和酸化。
☆加拿大和美国邻近部分地区的致命热浪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个村庄的温度推高至近50°C。
......
从海洋深处到大山之巅,从冰川融化到无情的极端天气事件,全球的生态系统正在遭受破坏。这些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温室气体继续无限制排放,全球变暖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哪怕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C,都将对地球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国家也自愿做出承诺,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
碳中和,就是0排放吗?
根据碳中和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实现碳中和并不是要求不能产生温室气体,而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温室气体消耗或固定住,使得排放量=吸收量,从而实现总体上的“零排放”,而且是“净零排放”。
也就是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借由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进行抵消,使得最終核算的二氧化碳当量为零。
名词解释
二氧化碳当量,是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这种气体的吨数乘以其产生温室效应的指数得出的。例如二氧化碳的指数为1,而甲烷是25,那么1吨甲烷的二氧化碳当量则是25吨,即减少1吨甲烷排放,就相当于减少了25吨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