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共同体”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5-06吴婷莉
吴婷莉
一、引言
进入21 世纪以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转变。适应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改革。2017 年12 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产教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提高行业和企业办学参与度,努力完善多元化办学体系,形成“产教融合、协同教育”的发展格局。面对商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在用人方面出现“一将难求”的困境,基于“育人共同体”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型商务人才培养研究已成为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多。郭扬等(2008)认为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基本问题:“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董泽芳(2012)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八个要素构成: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模式、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隐性课程形式、教学管理模式和教育评价模式。
国内较多研究的是产教融合模式。谢尉慧等(2020)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实践,研究了产教融合全过程中的联合教育体系,认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戴彬等(2019)结合北京大学航空航天的实践,提出“三螺旋”跨地域产教融合模式,并总结了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驱动机制和保障机制。周彦兵(2020)着眼于国外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研究了德国产教融合模式,将职业学校和企业并列为双元教育;鄢彩玲等(2020)分析了德国的“学习工厂”模式,探索了解决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的路径,认为产教融合的开展需要从传统的校企合作发展到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等多元主体协同,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充分使用;高锡荣等(2020)以英国华威大学为例,分析创业型大学如何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项杨雪和陈劲(2020)以阿里巴巴为例,研究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联结、互动和网络效应。
目前,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型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较多,但基于更完善的“育人共同体”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和一般对策研究,依然不够成熟。随着“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逐步加深,我们必须加强基于“育人共同体”视角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尤其是系统探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三、“育人共同体”培养模式的形成
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商科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利益驱动的自愿“协同育人”仍需在健全政府引导调控下进行。因此,基于柏林、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政府、产业、大学、研究、应用、家庭”的协同创新模式。在政府主导下,产、学、研、用、家相结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社会组织机构、家庭之间的合作创新,不断推进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之间的深度合作,探索“开放、集成、高效”的合作新模式,通过开放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多机构、长效率的“育人共同体”,促进开发、应用新商科人才队伍培养,“育人共同体”的实质是通过建立共享育人平台,与地方产业共同构建战略联盟,与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建设研发基地,与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申请科技研究项目,整合办学力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平台会通过与政府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服务,为学习开展培训、与其他机构进行交流等形式实现双边有效运作,见图1。
图1 “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四、基于“育人共同体”构建“145”新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育人共同体”的本质是产教融合的升级,更适应新时期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本课题创新性地将互联网、大数据、产教融合等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融入商科专业,构建“一中心—四跨越—五融通”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图2)。
图2 “145”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心”即以能力为中心,推进各级人才培养的渐进式发展,突出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四跨越”即构建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跨科”(跨学科)知识体系;推进线上线下“跨域”融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政、产、学、研、用、家”协同创新;基于“育人共同体”视角的“跨界”资源共享和联合培养模式;拓展师生境内境外双向交流的“跨境”国际合作模式等。“五融通”是“学与练融合”——核心模块(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运营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提供独立或全面的实践课程,实现学习与实践的一体化。“学与赛融合”——学科竞赛深度嵌入课程体系,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嵌入POCIB 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在“宏观经济”“市场营销”等课程中嵌入浙江省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竞赛,持续强化学生实践管理水平。“学与训融合”——通过一线精英进校宣讲、企业实景课堂等多彩多元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实习,如开展特色化“商务策划”“企业管理诊断”“企业管理提升”等课程,“金融学”课程邀请银行、投行一线专家参与教学演讲等活动,不断提升课程的特色化和实用性,大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与创融合”——针对有创业创新意向的在校大学生,开展领导力提升、创业创新指导等特色化课程,邀请创业专家、企业精英和创投机构等,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点评。
五、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保障措施
第一,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新商科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培养创新,强化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引。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出现,经济发展前进的方式出现了较大变化,产业复合化、集成化愈发明显,带来产业组织边界更加重叠模糊,新商科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第二,强化双师人才队伍。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引进培育有专业影响力的专业建设领头人和带头者。加强校企互通合作,引导教师力量参与企业一线生产管理实践,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大校外企业专家校内讲演力度,聘请优秀企业领军人才,为新商科人才进行校内讲课、校外实训。
第三,加强多方互通合作。建立学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等机构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形成“共育共建、共享共赢”的专业化服务平台。持续用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力量,以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培育为目标,加大资源共享互通,建设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