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乡居民宿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三个人家”为例
2022-05-06王阳华邵秀英李昭阳
王阳华, 邵秀英, 李昭阳, 冯 敬
(太原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外出住宿不再局限于普通的酒店,而是开始追求有个性、有特色的乡居民宿。乡居民宿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加快了乡村的振兴,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基于此,山西省举全省之力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做强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培育一批精品民宿,即“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和“太行人家”(简称“三个人家”)。“三个人家”的本质是以不同旅游板块形成不同旅游吸引物,配置有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基本单元为院落且必须为合法经营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服务单位。山西省先后共评定了336家“三个人家”。通过研究山西省精品民宿的空间分布,提升山西省乡居民宿的质量,进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国外学者对民宿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民宿旅游者、经营者和行业发展等方面,主要集中于民宿旅游者、民宿的经营、旅游效应、消费过程及市场环境等研究主题。Santos[1]从消费者的位置出发,运用享乐价格理论,为民宿经营者指明改进方向。Kuo等[2]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流行的大背景下,面对民宿的过剩和同质问题,利用扎根理论研究创新方案与差异化战略;Dragicevic等[3]分析“分散式民宿模式”的可能性,通过以点带面的网络连接保持乡村活力,创造性的增强民宿旅游附加功能。Shi等[4]在体验经济蓬勃发展下,对家庭共享住宿体验进行空间存在、社会存在、知识共享等6个维度的质性分析,为未来家庭共享住宿奠定理论基础和经验。
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民宿经营者的市场营销、服务、关键成功因素以及消费者、游客的行为等[5-6]。随着民宿业的快速发展,对民宿的空间集聚研究越来越多。周琼等[7]指出台湾民宿的空间集聚已经形成民宿村或民宿群;吴佳佳等[8]以福建省为例,以多尺度研究民宿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张海洲等[9]以浙江莫干山民宿群为例,分析不同档次民宿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龙飞等[10]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研究该地区的民宿空间集聚与影响因素。
关于山西省民宿的研究,孙亚芳以三大旅游板块为背景,对山西传统村落民宿产品开发策略进行了研究[11],庞颖以山西省的民宿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民宿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12],王瑞花基于康养理念对山西省乡村旅游民宿开发进行了研究[13],朱专法等[14]针对山西的传统民居,重点探讨了山西省民宿的开发。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学者对于山西省民宿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研究山西省“三个人家”精品民宿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以山西省“三个人家”精品民宿为例,对山西省民宿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山西省民宿的研究现状,弥补了山西省在民宿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的研究空白,进而促进山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快实施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
关于对“三个人家”的解读与研究,郭仰博[15]对“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基本要求与评价进行了标准解读,具体说明了“三个人家”评定的标准,表明评定“三个人家”的做法用于指导推动山西省乡村旅游工作和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安黎霞[16]表明,山西乡村旅游、“三个人家”标准的实施让乡景更美丽、让乡味更浓郁、让乡居更惬意、让乡创更精彩、让乡民更富裕,对山西旅游发展的提档以及升级有很大的助推作用。由此看来,山西省“三个人家”是山西省乡居民宿发展的典型代表。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1 研究区域
山西省地处中国华北,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十分丰富。山西省的黄河、太行、长城等旅游资源自然造就了黄河板块、太行板块以及长城板块。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各种乡居民宿等服务单位也相继出现,这些服务单位基本分布于村落,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山西省“三个人家”精品民宿的确定依赖于山西省三大旅游板块的旅游资源,属于乡村旅游特色服务单位,“三个人家”民宿的发展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可分离。2019年山西省评选“三个人家”精品民宿175家,2020年汇总了161家“三个人家”经过整理,到2020年,山西省一共有336家“三个人家”。
1.1.2 数据来源
山西省“三个人家”精品民宿的数量来源于山西省政府2019—2020公布的两批“三个人家”名单,总计336个;山西省“三个人家”空间分布图主要是运用百度坐标拾取器进行坐标定位,运用ArcGIS 10.6软件将标好的点叠加在山西省地图上,山西省DEM数据获取自地理空间数据云的国家基础地理400万数据。
1.1.3 数据处理
首先将山西省数据从全国数据中截取出来,获取山西省矢量数据。其次使用百度坐标拾取器获取336个“三个人家”XY坐标,运用ArcGIS绘制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山西省“三个人家”的数量在忻州市和临汾市最多,大同市、朔州市、阳泉市、晋中市、长治市和运城市较少。
图1 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
1.2 研究方法
使用最邻近指数法来表示山西省“三个人家”的空间集散特征;使用地理集中指数分析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的集中化程度;使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的集聚中心;使用缓冲区分析法分析影响“三个人家”精品民宿的因素。
1.2.1 最邻近指数法
通过对山西省“三个人家”的空间分布进行观察发现,“三个人家”在山西省各地市呈现凝聚型分布。为了验证山西省“三个人家”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计算其最邻近指数。最邻近指数是用来表示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临近程度,其中的地理要素一般指点要素[17]。点要素的空间分布可分为随机、均匀和聚集3种类型。其计算公式如为
(1)
(2)
D=n/A
(3)
当R>1时,“三个人家”的空间分布类型趋于均匀分布;当R=1时,“三个人家”分布趋于随机分布;当R<1时,“三个人家”分布趋于聚集分布。
1.2.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用来表示地理要素分布的集中程度[18]。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可以反映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进一步验证其分布是集中还是分散。地理集中指数的公式为
(4)
式中:G为“三个人家”的地理集中指数;m为区域数;T为“三个人家”总数;xi为第i个区域的“三个人家”的数量。
当G越趋于0时,“三个人家”的分布越分散;当G越趋于100时,“三个人家”分布越集中。
1.2.3 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是用来反映区域内点状要素的聚集状态[19]。通过计算山西省“三个人家”的核密度值,可以分析“三个人家”空间分布的集聚中心。核密度指数公式为
(5)
式中:k[(x-xi)/h]为核函数;h为带宽;x-xi为估计“三个人家”x到xi的距离;n为“三个人家”的总体数量。
当fn(x)越大,“三个人家”的核密度值越高,其空间分布的集聚中心越多;当fn(x)越小,“三个人家”的核密度值越小,其空间分布的集聚中心越少。
2 “三个人家”空间分布特征
2.1 “三个人家”总体分布
在山西省政府发布的“三个人家”名单中,涉及10个山西省的地市,每个地市都分布不同数量的“三个人家”。将山西省336个“三个人家”的数量制成柱状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忻州市“三个人家”分布数量最多,达88家,其次是临汾市有57家,最后是晋城市达35家。
图2 山西省“三个人家”在地市的分布数量柱状图
2.2 山西省“三个人家”空间分布特征
2.2.1 山西省“三个人家”空间集聚特征
运用ArcGIS中ArcToolbox的最邻近距离分析工具,对山西省10个地市的336个“三个人家”进行最邻近指数计算,结果见表1。表1显示,山西省内各地市区最邻近指数为0.508 9~1.051 4,除了临汾市和大同市为均匀分布外,其余皆为凝聚型分布。总体来看,山西省“三个人家”在山西省各个地市大体为凝聚型分布。凝聚型分布说明山西省“三个人家”在各地市呈现集聚状态。
表1 山西省“三个人家”最邻近指数值
2.2.2 “三个人家”空间分布均衡性
对“三个人家”的空间分布集聚特征分析完成后,接下来对山西省“三个人家”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进行分析,使用地理集中指数对山西省的336个“三个人家”进行计算,得出山西省“三个人家”的实际地理集中指数和理论地理集中指数。计算得出实际地理集中指数为37.967 17,理论地理集中指数为31.622 78,理论地理集中指数小于实际地理集中指数,说明山西省“三个人家”的空间分布集聚特征较为明显。
2.2.3 “三个人家”空间分布密度特征
分析“三个人家”的空间分布,只用地理集中指数和最邻近指数得出其空间分布集聚特征和集聚程度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核密度计算,进而研究山西省“三个人家”的空间分布密度表现。
使用ArcGIS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山西省“三个人家”进行核密度计算,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山西省“三个人家”空间分布呈现出6个明显的高密度核心,其中3个核心组团分布在忻州市,1个核心组团分布在阳泉市,1个核心组团分布在晋城市,1个核心组团分布在临汾市。这说明山西省“三个人家”在忻州市、阳泉市、晋城市和临汾市比其他地市相对集聚。
图3 山西省“三个人家”核密度分布
3 山西省“三个人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3.1 区域基础环境因素
3.1.1 地形地貌因素
地形的形态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形不仅对自然地理因素,如气候、河湖、植被、土壤和雪线等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还对人文地理因素,如人口、工业、农业和交通等也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地形和地貌是决定聚落分布模式和形成聚落形态的一个重要条件,例如,地势低平地区和地势较高山区相比,前者的人口数量和密度比后者大。
地形和地貌是影响“三个人家”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地理因素,尤其是对乡村旅游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好的地形和地貌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甚至还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从而带来进一步的收益。
能反映地形地势的数据是海拔高程,高程变化影响了“三个人家”的分布结构及类型。在ArcGIS中将山西省高程图和山西省“三个人家”336个分布点进行叠置分析,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山西省“三个人家”在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及盆地地区的分布各有差异,但大部分分布于盆地。晋南地区有临汾市、运城市、长治市和晋城市,其平均海拔为949 m,在其范围内“三个人家”共129家,占总体分布的38%;晋中地区包括太原市、吕梁市、阳泉市和晋中市,其平均海拔为1 199 m,在其范围内“三个人家”共有86家,占总体分布的26%;晋北地区有忻州市、朔州市和大同市,其平均海拔为1 360 m,在其范围内共有“三个人家”121家,占总体分布的36%。由图4可知,山西省“三个人家”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晋南地区,其数量随着海拔增加而减少。晋北地区和晋南地区的“三个人家”的数值相差不大,因此,地形地貌对“三个人家”的分布影响相对较小。
图4 山西省“三个人家”与高程分布关系
3.1.2 水文因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乡村旅游角度来看,好的水文条件不仅可以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还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三个人家”依托旅游资源生存,因此水文因素对其分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山西省的河流水系较多,有一级河流黄河,二级河流永定河、子牙河和汾河等,四级河流漳河和沁河以及五级河流南洋河、御河、壶流河、浑河等。因为河流周边地势平坦,资源丰富,人口也密集,有利于“三个人家”的分布,因此,河流水系这一水文因素也影响着山西省“三个人家”的分布。
运用ArcGis中的缓冲分析,将4个级别河流的以14 km为缓冲范围作缓冲分析与“三个人家”分布进行相交计算,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4个级别河流缓冲区内的“三个人家”达246家,占全部总数的73%,且山西省“三个人家”大部分沿五级河流汾河、滹沱河、丹河、沁河、浊漳河、清漳河等分布,且其走势基本一般,这说明“三个人家”基本沿河分布。河流影响着山西省“三个人家”的分布。
图5 山西省“三个人家”与河流分布关系
3.1.3 交通因素
交通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完善的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者在进行一次成功的旅游决策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顺利到达和如何顺利返回,旅游路线的通达度和交通设施的便利性是决定旅游者旅游决策实施的重要因素,要完成一次完美的旅行,就要以良好的交通条件及运输工具为载体。“三个人家”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只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才会增加旅游者数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运用ArcGIS中的缓冲区分析,将山西省范围内的主要公路和铁路和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进行叠置分析,并将主要公路和铁路进行范围为40 km的缓冲区分析,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三个人家”基本分布于公路和铁路的缓冲区内,位于山西主干公路缓冲区的“三个人家”有106家,占总数的32%,位于山西铁路缓冲区的“三个人家”有117家,占总数的35%,公路和铁路缓冲区内的“三个人家”总数有223家,占总数的66%,超过了总数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位于主干公路和铁路40 km范围内的“三个人家”占比较多,交通因素对于山西省“三个人家”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图6 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与山西公路铁路关系
同时,为了进一步研究公路通车对“三个人家”分布的影响,将2019年山西省的公路通车里程运用ArcGIS表示出来,与“三个人家”进行叠置分析,颜色较浅的为公路通车里程较短的,颜色较深的为公路通车里程较长的。如图7所示,公路通车里程较多的市有临汾市、忻州市和吕梁市,同时,这3个市的“三个人家”数量也相应较多。由此可看出,“三个人家”的分布与公路通车里程也有一定联系。
图7 山西省“三个人家”与山西2019年公路通路里程关系
综上所述,交通因素对“三个人家”的分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为山西省“三个人家”的提高发展提供了思路。
3.1.4 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是各个产业的命脉,与“三个人家”密切相关的是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支撑“三个人家”的发展,从而获得较好的旅游收益,而经济较差的地区则无法成为“三个人家”的支柱,这样“三个人家”数量也较少。
在ArcGIS中,将山西省2019年的GDP以符号系统进行显示,颜色越深表示GDP越高,颜色越浅表示GDP越低。然后将GDP与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进行叠置分析。如图8所示,山西省的中部和南部颜色较深,即山西省中部和南部GDP较高,同样,山西中部和南部的“三个人家”数量相比于山西北部也较多,达211家,占总数的62%。由此可见,一个地市的经济发达与否是影响山西省“三个人家”的分布的一个因素。但在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数量较多,高密度核心区的地市,如忻州市、阳泉市、晋城市和临汾市,这几个地市的GDP却不在前列,这说明经济因素并不能直接影响山西省“三个人家”的分布。
图8 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与山西省各地市GDP关系
图9 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与三大旅游板块关系
3.2 旅游市场环境因素
3.2.1 山西省三大旅游板块因素
“三个人家”的划分是在山西省三大旅游板块的基础上评定的,山西省三大旅游板块为黄河板块、长城板块和太行板块。运用ArcGIS将三大板块和“三个人家”分布进行叠置分析,如图9所示。由图9可知,山西省“三个人家”在太行板块分布数量最多,其次是黄河板块,最后是长城板块。
忻州市的“三个人家”的数量最多,从三大旅游板块因素来看,忻州市中部属于长城板块主体区,西部既属于长城板块也属于黄河板块,东部处于长城板块和太行板块的交界处。总体来说,忻州市既属于长城板块也属于黄河板块,因此导致忻州市的“三个人家”数量最多。其次临汾市西部和中部位于黄河板块主体区和关联区,而其东部属于太行板块关联区,因此其“三个人家”数量也较多。吕梁市全市位于黄河板块主体区和关联区,晋城市全市位于太行板块主体区,由此看来,影响山西省“三大人家”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山西三大旅游板块。
3.2.2 山西省旅游示范村
山西省“三个人家”的批准是对乡村旅游乡居民宿的升级,因此,影响其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旅游资源,而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个人家”的分布。乡村旅游示范村不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而且是承载着乡村文化的旅游资源,乡村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业和特色的产业。将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做缓冲区分析与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进行叠加分析。如图10所示,在以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15 km范围内的缓冲区中,共有229家“三个人家”,占全部人家的68%,其中忻州市52家、吕梁市33家、临汾市32家和晋城市27家,这4个地市居全省排名前4位。这说明,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对山西省“三个人家”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图10 山西省“三个人家”与山西省乡村旅游 示范村缓冲区分布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运用软件中的空间分析方法,计算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使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三个人家”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对影响“三个人家”分布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山西省“三个人家”数量分布的前4位地市从多到少依次为忻州市、临汾市、晋城市和吕梁市。山西省“三个人家”的最邻近指数为0.678 5,说明山西省“三个人家”的空间集聚特征为凝聚型。山西省“三个人家”的实际地理集中指数为39.967 17,均匀分布理论地理集中指数为31.622 78,实际地理集中指数大于理论地理集中指数,说明山西省“三个人家”在地市的分布较为集中。
2)通过对山西省“三个人家”进行核密度分析,发现形成了忻州市、阳泉市、临汾市和晋城市4个高密度核心区,说明这几个地市相对于其他地市较集聚。
3)影响山西省“三个人家”分布的因素有很多,将其分为区域基础环境因素和旅游市场因素,其中区域基础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条件、交通和经济,旅游市场因素包括山西省三大旅游板块和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忻州市市内河流众多,公路通车里程较多,地跨黄河板块、长城板块及太行板块,其核心集聚在乡村旅游示范村周围并形成了多个核心组团,因此其“三个人家”数量最多;临汾市地处海拔较低的晋南地区,公路通车里程较多,其核心集聚在乡村旅游示范村周围,因此临汾市的“三个人家”数量居第2位且形成了一个组团;吕梁市位于黄河板块,其公路通车里程较多,且位于乡村旅游示范村缓冲区的数量仅次于忻州市,因此位于吕梁市的“三个人家”数量仅次于忻州市和临汾市。晋城市地处海拔较低的晋南地区,全市位于太行板块主体区,位于乡村旅游示范区缓冲区的人家仅次于忻州市、吕梁市和临汾市,因此可以形成集聚核心,但其市内河流分布不广且市内公路通车里程较短,所以晋城市的“三个人家”数量处于第4位。
综上所述,影响山西“三个人家”的因素中,旅游市场环境因素即三大旅游板块因素和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最重要,其次是区域基础环境中的河流因素,交通因素和地形因素,最后是经济因素。这对山西省“三个人家”及山西省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
4.2 讨论
1)从宏观视角出发,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手段以及非常传统的地理空间测度方法,对山西省“三个人家”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然而并不全面,未从微观上对山西省“三个人家”的具体类型进行分析。
2)山西省“三个人家”的分布是由很多因素错综复杂而成的,只对其地形地貌、水文、三大板块、经济以及交通因素的分析远远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对人口、气候、坡度坡向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