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岛森林健康状况评价及影响因子分析

2022-05-06王兴周石爱健朱春雷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黑松刺槐松材

王兴周,石爱健,周 瑶,朱春雷

(1.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 烟台265800; 2.长岛综合试验区北长山乡政府,山东 烟台265800)

选择长岛南长山岛为研究区,以现场调查取样为基础,分析其森林健康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反映森林健康状况影响因子,旨在为我国海岛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效能,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1.1 数据来源

2021年8—9月,以均匀分布为原则,在南长山岛有林地内布设25 m×25 m 样地20 个,用GPS 测量各样地经纬度;记录样地内胸径≥3 cm 活立木和枯立木种类、胸径、树高等,调查样地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生境因子(表1)。

表1 样地调查记录表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统计样地树木种类、株数等,标注活树、死树。 根据各样地树木种类和数量判断群落类型,当某一树种株数占样地总株数70 %以上,则定为纯林群落;当任一树种株数均未达到样地总株数70 %,则定为混交群落。因树木根桩仅有基径,依据已知根径和胸径数据,建立胸径-根径回归方程,补全胸径信息(表2)。

表2 树木生长信息回归方程

根据树木死亡率,评估森林健康状况(<10 %,良好;10 %~20 %,一般;20 %~30 %,较差;>30 %,极差)。

将林分密度划分为60~80 株/样地、80~100 株/样地、100~120 株/样地和120 株/样地以上4 个区间,分析不同林分密度区间树木死亡率变化。 将胸径划分为3—5 cm、5—10 cm、10—15 cm、15—20 cm 和20 cm 以上5 个区间,分析胸径—死亡率关系,探讨不同树种在不同胸径区间内死亡率变化特征。 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海拔、坡度和坡向与死亡率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不同坡位死亡率差异和特征。

2 森林健康状况

共调查树木2047 株:黑松1317 株,刺槐698 株,麻栎等其他树种32 株;树木总死亡率22.72 %,其中:黑松死亡率26.20 %,刺槐死亡率17.05 %,其它树种死亡率3.13 %。 黑松健康状况为“较差”、刺槐健康状况为“一般”,其它树种为“良好”,所有树木健康状况为“较差”(表3)。

表3 不同树种数量及健康状况

20 个样地中有黑松林样地9 个、刺槐林样地6 个、混交林样地5 个。最大林分密度137 株/样地,最小林分密度63 株/样地,平均102.3 株/样地;由大到小依次为混交林(129 株/样地)、黑松林(103.8 株/样地)和刺槐林(77.5 株/样地)。 各样地树木死亡率最大值33.63 %, 最小值11.36 %,平均值22.16 %,由大到小依次为黑松林(33.8 %)、混交林(32.0 %)和刺槐林(25.6 %)。 同时, 森林健康状况显示:30%样地“一般”,65 %样地“较差”,5 %样地“极差”状态;黑松林、混交林总体健康状况处于“较差”状态,刺槐林“一般”(表4)。

表4 各样地树木死亡率及森林健康状况

3 森林健康状况影响因子

3.1 生物因子

3.1.1 林分密度

随着林分密度增大,树木死亡率呈现出波动增长趋势。 就健康状况而言,60~80 株/样地和80~100 株/样地为“一般”,其余区间为“较差”(表5)。

表5 不同林分密度区间死亡率及健康状况

3.1.2 胸径

黑松死亡率随着胸径增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刺槐则相反。 黑松在胸径3—5 cm、5—10 cm 区间健康状况为“一般”,其它为“较差”;刺槐在胸径3—5 cm、5—10 cm 区间健康状况为“较差”,其它为“一般”(表6)。

表6 不同胸径范围死亡率及健康状况

3.2 生境因子

死亡率与海拔、坡向相关关系不明显,但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表7)。

表7 地形因子与树木死亡率相关分析结果

3.3 影响因子探讨

树木死亡原因多种多样,即有内因,也有气候、环境、立地条件等外因,对南长山岛树木而言, 海岛生态脆弱性是影响树木死亡的主要原因,淡水匮乏,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树木生长环境恶劣,干旱、海风、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这些因素会导致树木死亡率增加。 现有黑松、刺槐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工栽植,林龄老化,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混交林、复层林少,生长态势差,林分质量偏低,上世纪九十年代南长山岛发生松材线虫病,这即与树木整体抗病能力下降有关,也与海岛生态脆弱性相关,一般而言,松材线虫生长繁殖最适宜温度为25℃, 在年平均气温>14℃的地区松材线虫病害普遍发生,年平均气温在10~12℃地区能够侵染寄主但不造成危害(宋玉双和臧秀强,1989);长岛年平均气温约为11.9℃,理论上处于松材线虫能够发生但不致明显危害区域,但却成为山东乃至我国北方松材线虫病首个疫区,这是由于在脆弱的海岛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产生和传播更为容易和广泛。 加之,近几年长岛持续干旱少雨,又有倒春寒,进一步恶化树木生长环境,增加树木死亡率,仅2021年就清理病死树19 万余株。 总体而言,脆弱的海岛生态系统是影响南长山岛人工林健康状况的根本因素,病虫害和干旱是导致黑松和刺槐死亡的主要诱因。

猜你喜欢

黑松刺槐松材
寒冬至 森林菌香涌入餐盘
刺槐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究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矜贵黑钻魅力意式美馔
刺槐树
刺槐造林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故事棒棒堂小猪秀秀的觅食之旅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刺槐无性系生态适应性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