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2022-05-06张新慰王孟筱武海卫王克枚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悬铃木交尾羽化

张新慰,张 艳,王孟筱,武海卫,刘 慇,王克枚

(1.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250014;2.黄岛区自然资源局,山东 黄岛266555;3.诸城市林业发展中心,山东 诸城262299 )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属半翅目网蝽科(Hemiptera:Tingidae),原分布于北美中东部,2006年在武汉首次被发现入侵我国,随后扩散至湖北、上海、山东、河南和北京等地,并呈暴发态势[1]。 该虫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特别是对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 L.)的叶片危害尤为严重。 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起初时造成叶片形成黄白色斑点、致使叶片失绿,严重时致使叶片由叶脉干枯至整叶萎黄、青黑及坏死,从而造成树木提前落叶、树木生长中断、树势衰弱,甚至死亡[2-3]。同时,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传播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高温低温耐性好、危害严重等特点[4],为了有效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扩散和危害,特别是控制在山东地区扩散蔓延,本文调查观察研究了济南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明确了其越冬习性、成虫羽化行为和时间、成虫交尾行为以及其寿命和产卵量,以期为后续开展精准有效防控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供试昆虫采集于济南市二环南路悬铃木行道树和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中稷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老僧口苗圃1年生悬铃木片林。

1.2 试验方法

1.2.1 越冬成虫分布调查

2019年2月—3月,在济南市二环南路选取受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的悬铃木30 株(平均树高6.5 m,平均胸径15cm),自下而上每隔1 m 调查并记录越冬成虫的数量。 选取树枝集中分布的长约1m 主干30 段,分东、西、南、北4 个方向逐段调查并记录越冬成虫的数量。

1.2.2 越冬虫口密度和性比调查

2019年3月,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中稷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老僧口苗圃,以1 a 生悬铃木片林(株距0.5m×05m,平均树高2.0 m,平均根径1.5 cm)为研究对象,采用“Z”字型取样,设10 个1m×1m 的样方,逐个调查并记录样方枯枝落叶层厚度和越冬成虫(含死亡的成虫)的数量,随机调查10 组成虫的性别,每组数量不低于50 头。

1.2.3 成虫羽化时间和羽化行为观察

2019年7月,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中稷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老僧口苗圃采集悬铃木小枝保留有虫叶片,插于盛清水的三角瓶内,放于室温下饲养。 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将采集的枝条分成3 组,早晚各观察记录一次羽化成虫的数量。 另选取有5 龄若虫集中分布的小枝(虫口数量不少于100 头),插于盛清水的三角瓶内,放于室温下饲养。 逐头观察若虫蜕皮和成虫展翅过程,分别记录若虫蜕皮和成虫展翅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1.2.4 成虫交尾行为观察

2019年8月5日,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中稷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老僧口苗圃采集悬铃木小枝保留有虫叶片,插于盛清水的三角瓶内,放于室温下养虫笼中饲养。 待成虫羽化后有首次交尾行为出现时,记录交尾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然后用红、黑、蓝三色记号笔分别在雄虫左右翅的上半部或下半部作出细小标记,标记数量不少于5 头,跟踪观察是否有多次交尾现象。

1.2.5 成虫寿命和产卵量观察

试验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T=26±0.5℃,RH=75±5%,光周期14:10),将新羽化的成虫雌雄配对后放入直径9 cm 的培养皿中同时放入新鲜的悬铃木叶片供其产卵,及时更换叶片。每24 h 记录成虫的存活情况并在解剖镜下计数产卵量,直至成虫全部死亡。

1.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17 和IBM SPSS 19.0 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习性

悬铃木方翅网蝽以成虫群集于寄主枝干开裂的树皮下或地下枯枝落叶、碎石瓦块下等隐蔽处越冬。 在1a 生严重发生的苗圃地内,由于苗木枝干无隐蔽越冬位置,较厚的枯枝落叶层(平均厚度10.70±0.56cm)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成虫越冬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10 个样方的调查结果表明, 每平方米枯枝落叶层中有559.6±63.51 个成虫越冬,雌雄性比约为1:1.3,越冬成虫的死亡率约为8.82±1.62%。 越冬成虫在寄主干枝不同位置的分布有显著的差异 (F3,116=107.00,P<0.01), 在距地面2 m~3 m 主干与第一侧枝交叉处分布最多(图1),这大概与该处树皮脱落较少并且受干扰较少有关。 主干上不同方向上越冬成虫的分布数量有显著差异(F3,116=11.74,P<0.01),越冬成虫在主干南向的分布比例显著低于其他3 个方向,而在东、西、北3 个方向上没有显著差异(表1、表2)。

表1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主干不同方向分布的方差分析

表2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主干不同方向分布的多重比较

2.2 成虫羽化时间与羽化习性

室内观察结果表明,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成虫在白天和夜晚均能羽化, 羽化数量差异不显著(F1,4=0.779,P=0.427)。 成虫羽化平均用时26.14±1.19 min, 其中若虫蜕皮历时约15.44±1.10 min,成虫展翅历时10.91±0.81 min。雌虫和雄虫在蜕皮和展翅过程中所需时间均没有显著差异 (蜕皮历时:t25=0.387,P=0.702;展翅历时:t25=0.497,P=0.624)。 雌虫蜕皮和展翅历时分别为15.53±1.66 min、10.06±0.93 min;雄虫蜕皮和展翅历时分别为14.40±2.55 min、10.80±1.12 min(图2)。 新羽化展翅的成虫双翅呈雪白色,约1 h 后变为灰白色。

图2 不同性别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蜕皮和成虫

2.3 成虫交尾、产卵习性

室内观察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成虫在羽化当天即可交尾,单次历时平均30.31±4.33 min,最短8 min,最长可达67 min。 同时,观察期间发现其雄虫有多次交尾行为,而雌虫未发现多次交尾行为。 室内观察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56.07 h,最长存活时长可达为305 h,但产卵量极低,仅为1.53±0.64 粒/雌。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悬铃木方翅网蝽以成虫群集趋向于寄主枝干开裂的树皮下或地下枯枝落叶、碎石瓦块下等隐蔽处越冬,且多分布在距离地面2—3 m 的主干与第一侧枝交叉处,不喜树干南侧,这也与罗优、Vasic M 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这可能与其偏好分布处树皮脱落较少、天敌种类少、受干扰较少等因素有关,也是该虫适应越冬环境的一个表现[5-6],明确这一生物学特性,可将涂干高度调整至2—3m 的位置,可用于越冬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精准防控。

我们观察测定恒温26℃条件下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56.07 h,最长存活时长可达为305 h,且产卵量极低。 这与李金甫等[7]人的研究在湖北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夏季世代的成虫寿命大多在30~65d之间有所不同,但他也另文研究恒温条件下饲养也发现了成虫寿命明显缩短现象,且单雌产卵量明显降低,这一研究结果与我们观测相近。 同时,柳乙君等[8]人研究也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单雌产卵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同时受温度、湿度、食物、种群密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护卵、护幼等习性因子的影响,推测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较为适合在变温条件下生存与产卵,且在野外可能具有更高的繁殖能力。

猜你喜欢

悬铃木交尾羽化
怎样提高中蜂蜂王的交尾成功率
——育王批次和场地的安排
悬铃木树
悬铃木树
谈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
悬铃木
悬铃木种子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二)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笼养黑鹳繁殖期的交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