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宋韵,就是重新找回浙江人的“根”

2022-05-06徐吉军

杭州 2022年7期
关键词:浙江文化

文|徐吉军

以文立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宋代是一个“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在宋朝社会中普遍盛行。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鉴于唐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教训以及为避免唐末五代以来长期的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以致君权削弱局面的重现,宋太祖赵匡胤便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以文化成天下”的基本国策。他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尊师崇儒,大兴学校,重视人才,认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并把书籍看成“教化之本,治乱之源”。在此背景下,宋代教育更加普及,藏书更加丰富,也让文化知识不再垄断于贵族手中,农、工、商甚至妇女这些阶层民众都得到了读书识字的机会。普通百姓人家均奉“家贫子读书”为圭臬,甚至出现了“家能著书,人知挟册”的壮观场面,这为挖掘宋代文化更大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基础。

▲ 八卦田

宋代统治者确立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范式,十分重视从知识分子中选拔官吏,担任朝廷和各州县的要职,并规定宰相须用读书人。重视科举选士,实行“取士不问家世,孤寒得以崭露头角”的宽松政策,文人的地位空前提高。在选拔官吏方面打破门阀等级制度,取消官僚贵族在科举方面的特权,看重寒门子弟,放宽科举资格,扩大录取范围,不拘一格选人才,使大批出身贫寒但有才学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有机会走上仕途,肩负国家重任。“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宋史》记载宋代“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巨公,皆繇此选”,由此出现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现象。像范仲淹、王安石、寇准、晏殊、韩琦、欧阳修等,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涌现出来的一代名相。宋代统治者还广开言路,鼓励知识分子关心国事、指陈时弊。宋太祖在太庙立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祖训,给士大夫们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使人人“无以触讳为惧”。

对外交流:多元包容,共同繁荣

在我国古代,国际间的商业与文化交流,唐代已经达于兴盛,开辟了由中国经印度洋到达非洲的“陶瓷之路”。到了宋代,统治者对中华文化高度自信,其时对外交流不论在贸易往来,还是在文化互通上,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其有外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从宋代之前20 余处增多到了近60 个,范围也从南洋(今南海)、西洋(今印度洋)扩大到了波斯湾、地中海和非洲东海岸诸国。陶瓷、茶叶、丝绸、图书等物品大量外销,故此又有“海上陶瓷之路”“茶叶之路”“书籍之路”等之称。特别是拥有100 多万人口的北宋首都东京和南宋都城临安,均是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穿“胡服”,品“胡食”,说“胡声”,听“胡乐”,拨“胡琴”,作“胡舞”,“所在而然……道路聚观,便同夷落……”毫无疑义,两宋文化的繁荣与海内外密切交流有很大的关系。

反过来说,处于更高水平的两宋文化,对海外文化的影响也是居功甚伟,让中华文化更多地泽被东西方世界。在东亚地区,宋代儒学文化与高丽、日本、越南等国的学术思想和民族文化相融合,产生了朝鲜儒学、日本儒学、越南儒学等东亚儒学,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宋代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饮食等风俗习惯也曾推广到东亚各国,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发展。而在对西方的影响上,宋代文化则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马克思曾评价:“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杠杆。”

科学技术:硕果累累,领先世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富创造力的时代之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度繁荣,不仅处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高峰,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也居于前列,为世界科技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著名的科技史家、英国人李约瑟在其主编的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中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又说:“宋代虽然军事上常常出师不利,且屡为少数民族邦国所困扰,但帝国的文化和科学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项都产生和应用于这一时期,对人类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建筑工程学、冶金学、生物学、地学以及造船、造纸、航海、农艺、陶瓷烧制等诸多领域,宋人也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很多科技成就不仅超越前代,而且也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对人类文明作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比如在天文领域,北宋时进行了多次较全面的恒星观测。景德三年(1006)关于客星的记载,是世界上著名超新星中的最早记录。杨忠辅制定的《统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数字与西方1582年颁布公历时的数据完全相同,比现代天文学所测数值只差26秒。再如数学方面,秦九韶的《数书九章》在北宋数学家贾宪首创的“增乘开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一种完整的高次方程数值解法。而欧洲直到1891年才由英国数学家霍纳创造出类似的解法,比秦九韶晚了五百年。宋元四大数学家之一的杨辉,在《续古摘奇算法》中所列的各色各样的“纵横图”,是世界上对幻方的最早系统研究和记载。

宋代科学技术的发达,与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与注重人文主义的唐代不同,宋代则较着重于科学技术方面,朝廷对科技上有重要发明之人,实行奖励措施。这为宋代的科技发展与进步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大大激发了创造热情,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宋代工业也相当先进,各种手工业作坊的规模和分工细致程度都远超前朝,出现了“原始工业化”的现象。

弘扬宋韵,找回浙江人的自信

浙江作为宋韵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当下许多政策导向、社会思想、民众行为等方方面面都有宋代风韵,那是今人和古人隔着时空的精神呼应,也是长期根植于浙江人民内心的历史积淀。

这些年,浙江、杭州在招引人才、教育改革方面动作很大。根据去年发布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数据,95 后的就业流向中,杭州紧随北、深、上、广之后,排全国第五,位列新一线城市之首。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杭州连续11年入选。浙江对于人才和教育的重视,其实也是对宋代普遍盛行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念的传承,南宋“投牒自进”(士子应举,可自行报名参加考试)、“锁院”(封闭贡院,避免请托舞弊)等唯才是举的政策,与浙江一直以来崇尚耕读传家,以及当下对人才的高度重视,都有传承千年的血脉呼应。

此外,还有很多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与延续。比如以经世致用为思想内核的永康学派、永嘉学派,一直很强调实事实功、建功立业,这对浙江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刻;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大大提升了后世的思想文化水平;宋朝对科技进步的重视,也一直影响至今,与当下浙江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目标不谋而合。浙江要继续发挥在互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上的优势,在面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攻坚,努力取得世界一流科技成果,力争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之地。延续至今的高度开放、多元包容的对外交流心态,也不断激励浙江坚持守好“红色根脉”,当好“重要窗口”的国际展示者,做率先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探索者。

从宋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不仅是生活美学,更包括文化、思想、制度、科技、艺术等多个方面。这种穿越数百年而成的积淀和传承,就是浙江打造文化高地,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的关键。

猜你喜欢

浙江文化
“浙”十年:品读浙江文化 见证浙江变迁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Mother
Task 2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