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自省式德育活动:在反思中塑造健全人格

2022-05-06刘长乐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7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塑造反思

刘长乐

[摘要] 自省作为一种自我提升的途径,为中西方传统教育所推崇。自我意识的发展为高中生进行自我省察提供了心理基础。在高中阶段开展自省式德育活动形式是多样的,老师设计的自省主题和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我们也应注意自省式德育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真正发挥出塑造“拔节孕穗期”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功能。

[关键词] 自省式德育;反思;塑造;健全人格

一、自省的传统视角与心理学视角剖析

自省即自我省察。从中华文化传统的角度看,自省是君子美德,为圣人所推崇。如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朱子曰:“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省是君子养德之道,通过反复省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生命的意义在于觉悟、自省、进取。自省作为一种自我提升的途径,自古为中外所推崇。

自我的发展是毕生持续性的。在现代心理学视域中,自我意识是中学生能够自我省察的心理基础。

在高中阶段,随着大脑、心肺系统等器官的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机能、自我评价能力相较于小学、初中阶段有了较大发展;随着道德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高中生明显地表现出从道德原则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并显示出较高水平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在自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要经历事实回顾——标准对照——自我评价——自我调控,最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自省的核心是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是一种原则性和批判性的评价。所谓原则,就是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行为准则。所谓批判,就是用辩证的思维进行全面的、深刻的自我评价,且往往伴随着自我批评。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是外铄的过程,也是自省的过程。德育中的自省行为能够让高中生开启灵魂的自我对话,通过对自己的内部世界的分析来调节自我,不断对自己的德行和学识进行积极有效的批判与重构,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更新,以及自我超越,从教育的客体转向成为教育的主体,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实现青少年阶段社会化的任务。

二、开展自省式德育活动健全人格的类型探究

自省的具体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反思的主题或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定,也可以由老师根据班情拟定。笔者在德育工作中对高中生自省式德育活动进行了一些探索。

1.独立型静思

静思是自省必不可少的方式。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学生写下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片段经历,写下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话语。

(1)反思周记

从内容上说,可允许学生对学习、生活进行漫谈式的反思,不限定格式,拥有充分的空间与自由进行反思。更多的时候,由老师确定事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比如,老师可以确定这样一些事项:

事项一:本周学习表现最优学科

事项二:本周学习表现最差学科

事项三:同学相处

事项四:家庭生活

事项五:校规校纪考评事项

事项一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努力确定自己在过去一周里表现最好的学科,这个“最好”不仅指取得了比较高的分数,也包括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学习行为。学生不仅要写出学科、具体表现,还要总结出一些自己的经验。一位英语成绩比较落后的L同学这样写道:“总体来说,英语水平已经提高了半个档次,也逐渐摸清了学习英语的方法,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要认为它不重要就不去管,英语是个分水岭,我已经认清了它的重要性。”言语之间可以看出,这位同学解决了自己思想认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也在努力摸索学科学习方法,非常难得。

事项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反思自己最差学科的学习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该事项紧随事项一之后,让学生自我借鉴,将好的经验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如S同学这样写道:“政治表现最差。考试得了25分,我感觉自己像吃了煤一样。上政治课的时候我慌极了,但是老师还是很给我面子,她并没有点我的名,只是看了看我的卷子,我好心虚。我得好好做题,不能再懒了!”本来政治是她的优势科目,但是这次考砸了,及时反思能够帮助她悬崖勒马,回归到正常的学科发展轨道

上来。

关于事项三,高中生的社交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对他们而言,与同学相处成为一个会左右自己情绪、影响学习与生活的大问题。Z同学这样反思道:“同学之间的情感好像只要有点过度(学生要表达的意思是过分亲密),就容易发生一些小矛盾。下午和自己不在同一个城市的初中朋友打电话,终于把很多事情看开了:你很珍惜的人未必会一直要好;做事情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在与同学相处时,高中生群体中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就是攻击行为,包括身体攻击(如打架)、言语攻击(如辱骂)、关系攻击(如散播谣言、孤立)。攻击行为会给被攻击者带来巨大、持续性的苦恼,也能反映出实施攻击行为学生道德缺失、性格冲动、法律意识淡漠等问题。对该事项的反思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批评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C同学在与同学闹了矛盾后写道:“这一周内自己的脾气有点不好,可能是压力大导致的。这种情绪无论是于他人还是于己来说,都不是好的表现,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关于事项四,很多高中生家长都会抱怨孩子跟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疏离感越来越强了,让人无法适应甚至感到失落。的确如此,科学研究表明,从初中到高中,亲子亲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不再把父母的观点看作是唯一正确的,不再一味地服从父母的各种命令,他们经常对父母的建议和要求提出质疑和反对,认为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知道的与父母一样多甚至超过父母。这必然导致亲子间冲突的增多和亲密程度的降低。但是,无论在哪一发展阶段,个体始终与家庭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子女同父母之间保留着强烈的亲情。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与父母疏离是个体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就不去关注这其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此外,高中阶段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成绩表现出超强的关注度,这往往会成为亲子矛盾的导火索。W同学写道:“家庭成员相处很不愉快。父母不理解我在学校的学习压力有多大,回家一味地要求我学习。关于心情方面,他们生气就是理所应当,我稍微表现出烦躁就是无理取闹,这样让我很有压力。周末回家我有我的学习计划,但总会被他们打乱。我对他们的体谅他们似乎感受不到,这让我感到被忽视。可能是他们最近工作上的事情太烦了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有一种体谅父母的自觉,言辞间透露出对父母的理解。而家庭生活的某些特殊时刻足以让学生产生直击心灵的感想。L同学在参加完奶奶的葬礼后写道:“心情悲痛之时同样有一些感触,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好好利用它,同时也要好好地对待身边的人,莫到失去后才后悔。”

关于事项五,校规校纪就是校园的“法”,学生应该敬畏它,遵守它。然而即便是非常合理的条款,也会遭到学生的无理质疑甚至突破。比如,在校期间学生需穿校服,个别同学深陷“校服丑”的思想旋涡中不能自拔。对于违纪,老师通常会在事后对学生做出处理,同时老师要提供适合的教育契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条款的合理性,实现思想上的自我转变,树立法的意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H同学顶撞老师后反思道:“在9月月考文综考试结束时,因选择题没有涂卡而和监考老师发生争执。我因个人错误惹怒了老师,这完全是我的过错,今后一定改过自新!”

(2)专题反思

当班级面临一些突出的,对每位同学都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开展专题反思。

一段时间,班上小团体问题严重,已经影响到很多同学的学习生活。L同学给我留言:“同学之间的情感过于复杂,使人难以能继续和某些同学再次相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恶习真的挺让人觉得恶心的。同学之间相处真的有必要那个样子吗?班上女生小团体真的有利于学习吗?这值得思考。请问班主任我们该如何处理现状?现在的班级真让人感到疲惫。”随后又收到了G同学类似的留言。文科班女生居多,而现在女生之间又结成了几个小团体,互相看不顺眼。对此问题,我拟定了相关主题和有针对性的问题,在班上开展了专题反思活动。

我对班级团结问题的思考:

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会推动你学习进步吗?为什么?(认真分析)

②你是团结友爱班级氛围的破坏者还是建设者?有何表现?(认真分析)

③当你不喜欢的同学学习退步,你能做到不在背后讥讽他(她)吗?为什么?(认真分析)

④高三对每位同学都很关键。你愿意放下或暂时放下与他人的敌对吗?为什么?(认真分析)

⑤为了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我们可以组织一些什么样的活动?

同学们对这些问题做了比较认真的回答。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在小团体这个问题上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样做的后果到底是什么。结合同学们对第⑤题的建议,班上又开展了能够促进团结、增强凝聚力的活动。其后,我又带着学生做了一次关于性格问题的反思,进一步解决同学相处问题。

性格问题反思:

①你最喜欢什么性格的人?

②如果你跟你最喜欢的性格的人做朋友,你们会相处得很融洽吗?为什么?

③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人?

④假定你最不喜欢的人为B,请你比较一下你与B的性格异同。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⑤如果你不得不与你最不喜欢的人相处,你会如何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可举事例说明。

2.表演型反思

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艺术化的演绎,是学生愿意做且能够做好的事情。表演者要去反思生活和学习,而观演者又能在观看同学表演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其中的深意。表演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当众反思或独立

静思。

曾经一段时间,住宿的同学对寝室管理员的管理方式有意见。事实上,这些同学是因为乱往厕所蹲位里倒垃圾碎屑、寝室熄灯后还在洗漱等原因被管理员批评后心情不满。她们觉得管理员过于苛责,态度让人无法接受。我请某个寝室的同学自编自演一次寝室管理员查寝,对她们的认真负责、艰辛、无奈进行情景再现。扮演管理员的同学是学校表演社的成员,近乎完美地再现了管理员查寝的典型场景,而其他寝室成员认认真真地进行本色出演,大家在观演的过程中时而大笑,时而沉默思索。这样的艺术再现给了所有人一个观察、反思的机会,大家感受到管理员的不易。

如前所述,亲子关系困扰着不少家长和学生。我请班上两位比较外向的同学扮演父子,表演父亲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儿子反呛父亲——二人吵成一团——儿子怒不可遏摔门而出的场景。二人演得太过投入,以至于其他同学起哄说扮演儿子的同学在家里就是那样做的。的确,在他摔门而出的那一刻,全班包括我都无比震惊。他们或许真的在演自己的生活,他们更可能映射出了其他同学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身处那种混乱情境中的人一时无法理清头绪,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对家人造成了怎样的伤害,而这样的艺术再现则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机会,观察“父亲”,观察“儿子”,相信他们必会有所反思。

三、应对自省式德育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认真自我省察,点燃育德热情

有些同学认为自省无用,浪费这个时间还不如做几道题实在。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通常会感到失落,自己辛辛苦苦提供的思想提升契机怎么不被學生理解呢?其实老师应该有这种预判,抱有这种态度跟学生的学业成绩无关,跟学生对自省作用的认识有关。因此,老师在进行自省式德育活动之前应该深入、生动地向学生解释自省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就成功了一半。此外,老师应当对学生的反思做出适当的回复,这种纸笔互动,一方面展现出老师对学生认真自省行为的认可,同时也能给学生指点迷津或者进一步点燃他们学习、生活的

热情。

2.引导自我评价,提升反思能力

有的同学反思能力有待提高,他们还缺乏一种原则指导下的自我评价能力,老师应当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适当点拨。

有的反思只停留在回顾事实或者发泄情绪上。比如Y同学烦躁地写道:“不好。身体不好。心情不好。成绩不好。我的心情全是消极的。我什么都不好。不想写了。”全盘自我否定,这意味着她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焦虑、困惑、不解,这很危险。这时,老师应当迅速开展面谈工作,及时联系家长,查找问题根源,帮助其顺利渡过思想上的难关。

3.激发深沉思考,落地豪言壮语

反思是一种深沉的思考,也可能是激情支配下的思考。比如,有的同学在考后反思中树雄心立大志,满怀豪情。学业成绩很差的X同学在诊断考试后写道:“2019完了,2020充满了新的挑战,在二诊我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为自己争一口气!”作为老师,对此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会担心他能不能做到,这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持续地观察和督促,努力让学生的畅想变成现实。

4.探寻负面原因,防范“反刍思维”

反刍思维,又称反刍式思考,是个体在经历了负性事件后,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地思考。反刍思维可能诱发抑郁等心理疾病。比如,个别考差了的学生在自省时一遍一遍地探究考差的原因,翻来覆去地想这对下一阶段复习带来的障碍,甚至由此觉得自己升学无望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他们深陷负面的循环思考中难以自拔,不断体验身体和心理上的持续内耗。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反刍思维出现持久且难以摆脱。当老师发现学生存在这种倾向的时候,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上的劝导,督促其多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对其自省的方式采取必要的变通。

习近平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方式一定不能粗放,而要拿出绣花的功夫来组织实施。对高中生而言,自省能带给他们以深沉的思考,对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的实施方式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熊珍泉.学校“自省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李静.是时候打破“反刍思维”了[J].心理与健康,2021(11).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塑造反思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