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播音的对象感
2022-05-06王宇俊
【摘要】“对象感”是播音员用来保持思想感情处于活跃状态的一种技巧。媒体融合时代大众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断提高播音员主持人对“对象感”的把握,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以适应和满足广大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成为当代新闻播音员的成长要求。“对象感”就像搭建在播音员和观众之间的一个枢纽,播音中娴熟的运用把握好“对象感”方能掌握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网络传播的“流量密码”。
【关键词】新闻播音;对象感;流量密码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4.073
媒體融合时代,各类节目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新闻类节目也在不断求新求质,力争充分满足观众群体对新闻日益增高的观看需求。优秀的新闻类节目势必要新闻播音员面对镜头时展现其最佳状态和稳定的播音水平。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全过程时刻把握好“对象感”,设想听众观众的存在,并且感觉真的和他们交流起来,做到有“对象感”才能真正赢得受众,将新闻宣传工作网络传播的“流量密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什么是“对象感”?正如张颂教授所说:“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对象感”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掌握的技能和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有其自身的特征,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播音主持实践经验对新闻播音对象感的一点浅谈。
1. 对象感的抽象性和特定性
新闻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录音间或播音室所面对的是摄像机或各种设备是看不到其传播对象的,但是在录播的时候还是要想象着和观众交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交流的对象”是想象出来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播音主持要做到“眼中无人,心中有人”。“对象感”是抽象的靠播音员的想象,但面对具体的稿件设想出的对象必须是具体的,那对象感就有了其特定性。
实际工作中,想象出来的对象必须有其特定性适当性。只有想象到合适的对象才会对播音与主持工作锦上添花。只有具体了对象才会对播音与主持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展开对对象的设想,必须从量和质两方面进行,质的方面又是最根本的。所谓量的方面,是指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所谓质的方面,是指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量和质两方面的具体设想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孤立对待。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将全方位的设想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中去。我们必须有特定的想象,这样的事件,这样的新闻,什么样的人比较关注,什么样的人感兴趣,什么样的人想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听进去,听了以后会在内心有所触动,播给什么样的人最能增强我们的播讲愿望,最有利于达到新闻的传播目的?这样才能引起共鸣达到最佳反响。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想象却不能毫无边际。
以《浮山新闻》节目为例看对象感的设想。这个节目的受众是该县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既有老年朋友,中年朋友又有少年儿童。既然观众如此广泛,到底还要不要想象具体的对象呢?答案当然是需要,因为无对象感的播讲容易导致播音无趣、传播无力。健康养生的新闻不能想象成儿童群体广泛关注;美妆时尚的新闻不能想象成大批为生活奔波的中年人深切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对收看特定新闻的受众进行估量,他们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不同,各自收看的目的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有共同的期待心理,希望得到未知的信息,新奇的知识,最新的精神。当播音员看到新闻的内容之后,及时在脑海里过一下,这些内容哪些人最感兴趣,最想了解。只有在了解、掌握了受众的心理及要求,找准了与受众利益密切的相关点,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而达到最佳的传播目的。
2. 对象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新闻播音员只要进入播音主持的工作状态,就需要带有“对象感”,对于某篇稿件而言“对象感”是稳定统一的,不能这一段设想对这些人播,那一段设想对另一些人播。设想的对象稳定,会使播讲更集中、更鲜明。并且对象感是一种持续状态,而不是时有时无的,也不是若有若无甚至消失。在备稿中,在播音主持节目前,具体对象的设想就要完成。开始播音、主持节目,具体对象就要在感觉上出现。形象也许十分清晰,也许并不明显,但对象感必须把握住,如果对象感时断时续,甚至消失,那就会“心中无人”,影响播音、主持节目的感染力。
为了时刻保持这种状态,我们可以尝试与更多受众真实交流,有了有名有姓的真实群体,就不会困于空泛的想象。基于这一点,作为一名新闻播音员,我们的神经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刻也不能没有“对象感”,这种“对象感”是一种稳定且持续的。进一步熟练这项技巧,方可迅速捕捉对象感,“呼之欲出”,只要往话筒或摄像机前一坐便精神焕发,双目神采奕奕,强烈的播讲欲望油然而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新闻播音创作才能取得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的理想效果。
3. 与对象真情实感交流的互动性
虽然播音员面对的是机器设备,不能亲眼见到电视机或手机前的观众,但是也不能自说自话。播音,不论播新闻还是主持节目,都容易出现“用声偏高”、“用力过猛”的情况。要产生“一对一”的心理距离,用真情实感让播音更入耳、入心,首先应避免用声偏高。“用力过猛”往往则是“表演”的痕迹太重,是在“表演节目”,不是在“主持节目”,没有真诚地在与人交流。所以,我们就用自己平时说话时,感觉最自然舒服的音高音量,观众听着就会亲切舒服。不然的话只会引起受众的反感,这是播音主持对象感最起码的要求和准则。
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海霞为例,她端庄大方的坐在那里,面带微笑专注的看着你,好像有好多话要和你说,这种犹如实质的“对象感”,热情的播讲愿望会深切的感染我们,使得我们愿意倾听,愿意相信。海霞在播报过程中,无论是重音的准确确定,还是意思的连贯表达,都建立在她对稿件的充分理解之上,建立在她与对象真情实感的交流,情感真实的运动变化之上。海霞在对待每一篇稿件的时候,都用自己非常真挚的感情在播读,把对稿件的理解、消化,非常负责任地传达给广大观众,声情并茂,充满热情,充分地表达了新闻内容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也正因为这样,海霞的播报,在众多主持人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良好地传播效果。
真诚的交流,才是播音员主持人正确的选择,这也被实践所证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乃至媒体信服,真诚的交流是对受众的尊重,也是对播音员主持人自身工作的尊重,是播音员主持人始终应该信守的准则。
4.对象感的把握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断提高播音员主持人对“对象感”的把握,不断提高主持人的素质,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以适应和满足广大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成为当代新闻播音员的成长要求。实践中发现,播音一旦具有很强的“对象感”,心里时刻装着受众,感觉到受众的存在,想受众之所想、急受众之所急地把握对象的心理要求、愿望和兴趣点,它已经融入传者对受众的真诚、尊重与关爱,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富有“对象感”的播音音色富于变化,语气上亦丰富,避免了长时间同一频率所造成的单调,从而保持受众心理上的兴奋状态,表现在播音语言上,语气显得更加亲切、有变化。
传统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是政府与群众联系的纽带,播音员主持人身处的是较为强势的媒体,是受众心中的“名人”,但随着移动端的快速发展,即便是央视播音员主持人也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电视里的人,逐渐成为接地气的新闻工作者,走下播音台和受众亲切互动。与传统新闻播音员相比,我们要及时掌握移动优先策略下的融媒体时代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不断提高“对象感”的把握,完善自身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高标准和新要求。
新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自身形象甚至会影响整个节目的传播效果。以央视新闻网络“走红”的王冰冰为例,让很多原本不关注时政新闻的群体对观看新闻产生了兴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央视新闻工作者在人们心中庄重严肃的刻板印象,网友笑称央视新闻掌握了网络传播的“流量密码”。王冰冰的“走红”有人认为这一切始于她的颜值,有人认为是扎实的主持功底、口齿清晰以及机敏的应变能力,其实央视自然是有很多更好看的出境主持人其中也不乏才思敏捷功底扎实的,她的脱颖而出在于亲和感,让人感觉没有距离,有了邻家小妹的感觉。央视的记者里,大多都很严肃,没有几个有她这么爱笑且活泼,别的记者也不是说从来不笑,而是那种笑显得职业性仪式性,很难打动观众内心。事实上网上也有她几年前的视频,你就可以发现,这些视频里她的笑很少很平淡,经过多年一线工作积累現在则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自然。在我看来这就是明显的“对象感”把握愈加娴熟,播讲语言愈加丰富,语气更加亲切。所以这不仅仅是颜值和口才的问题,而是“对象感”把握的问题。
新闻节目涉及范围较广,针对不同的新闻事件和受众,要求主持人对受众的把握水准更高。新闻主持人语言对社会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涉及舆论导向、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大众的语言水平。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能够在受众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为受众所喜爱,虽然有诸多因素、但主要还是靠个性的特征。新闻主持人只有在节目中凸显“个性”风采。才能充分展示自我魅力、取得他人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个性”不仅包括主持风格、语言、状态。更是其自身成长经历、情感感悟及知识阅历积淀的一种表现。
播音员主持人要不断丰富人生阅历,增加人生体验。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实践经验在学习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运用书本知识、还要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渗透其中。新闻播音工作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只有不断积累,才能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准确把握每一条新闻的价值。才能在播音时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感染观众的情绪,引起观众的共鸣。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一生的酸甜苦辣都会成为一笔财富,这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也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心桥。是增加主持人的真实感、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5. 结语
融媒体时代新闻播音的“对象感”拥有的特征很多,而且特征中是包含一定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就比如它是抽象的但又有其真实性,有变化但又是稳定的。因此,在运用和把握这一技巧的时候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因为交流对象的抽象性而忘了真情实感,也不能因为长期面对的是广泛的群体而忽视了对象感的特定性。只有时刻保持强烈的对象感,把握好“对象感”,播音员主持人才会有热情、有态度,观众也会更愿意听。拥有良好“对象感”的播音员主持人方能抓住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网络传播的“流量密码”,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3]杨启波,周向军.传者与受众间的沟通——谈播音中的对象感[J].理论观察,2003
[4]佟琳.浅谈电视新闻播音员对象感的把握[J].数字传媒研究,2018(04):31-33.
[5]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4
作者简介:王宇俊,山西临汾人,一级播音员,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新闻播音主持相关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