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美学视角下陶瓷纹饰的功能性表现

2022-05-06杨柳

景德镇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设计美学功能性

杨柳

摘要:陶瓷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纹饰的设计经历时代的变迁和流传,记录了中国广大手工艺者和艺术创作者的思想和追求,更体现了中国劳动者的智慧和民族的特征。本文从设计美学的视角下,将陶瓷纹饰在多种功能的表现上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除了装饰功能外的不同作用,以此启发在今后进行器物设计时,应综合考究纹饰设计的目的和含义。

关键词:陶瓷纹饰;设计美学;功能性

陶瓷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和智慧。陶瓷艺术的载体包含日用器皿和艺术用瓷,在此基础上,图案纹饰作为陶瓷的一层“外衣”经历时代的更迭和发展,蕴含了我国丰富且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从简单的几何纹饰到植物纹、动物纹、山水纹饰等等,它的变化和发展都体现了人类文明和艺术审美意识的进步。纹饰是一种图像和符号在视觉上的展现,不同的图案纹饰一定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含义。在我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文化长河中,所属时代的统治阶级、社会制度、艺术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崇尚的艺术风格也各具时代特征,因此纹饰就不仅只作为器物的装饰而存在,更涵盖了更多的功能需求和社会价值的意义。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在对传统艺术文化进行探究时也运用了多种的审美和艺术视角。以设计美学中的理论发掘陶瓷纹饰设计的多种功能性表达,用其他学科的视角来分析和探讨纹饰设计的艺术价值,使得我们能从更多角度了解认识它,进而更好地继承和创新。

一、设计美学概述

“美学即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规律的学科[1]”。美学以审美感受为考量,反映了客观事物在美学审美价值上的高低。“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富于形而上追求和思辨色彩;作为新兴人文学科,美学不断吸收着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使它的研究更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1]”。人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通过每个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力对客观对象做出审美程度的评价,判断它是否满足大众审美的一般性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艺术文明的迅速发展,兴起了众多的学科门类。“设计美学是现代理论研究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一门学科,设计美学将美学的思想与设计理念结合,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一门新的学科[2]”。设计美学是设计的一个分支,它用理性的、科学的、合乎人美的需求的客观理论来探讨客观事物的审美要求和发展规律,并能够以客观的角度支撑设计及一切美的活动。在这个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美的展现方式多种多样,审美的标准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我们应把握基本的方向,在此范围内做到对艺术的设计合乎审美的要求。

二、陶瓷纹饰的概述

陶瓷纹饰发展到现今其装饰门类、技法和风格极为多样,在当今世界艺术文化交流频繁的浪潮中,更是出现了多元化的艺术装饰风格。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装饰的萌芽,通过最原始的打击和磨制石器,制作出简单的生活日用工具,随着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进而一步步地能够制作出彩陶。彩陶上的彩绘装饰为后世陶瓷纹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推移,制陶制瓷工艺技术的进步、烧造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新原料的尝试和改变,在陶瓷纹饰上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可按照不同的图案题材归纳为以下几类: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纹、吉祥图案、神话故事题材等等。陶瓷纹饰在我国经历了各朝各代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的纹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陶瓷纹饰是丰富多样的,不论是陶瓷器物或是陶瓷绘画,纹饰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它通过图案的不断变化及组合,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装点器物,使其具有不同的风格,表现创作者的不同思想情感以及民族历史文化等,它有着文字的记载功能,却也多了一份艺术美感。

三、纹饰的功能性表现分析

1、认知的作用

认知是人作为主体对客观事物类别的一种识别,它要求客观事物能清晰的展示其特征,以达到对具体事物的识别和认知作用。“任何符号都是一种约定俗成,它利用一定形式、色彩或材料质地来表征一定意义。这种传达可以是图像的、标示的或象征的,使人们在形象的直观中获得某种意义的领悟[3]”。陶瓷纹饰不仅具有装饰的功能,它的图案设计和布局的形成都是在设计者有艺术创造目的的作用下创作出来的有意识的活动。纹饰是一种图案符号的象征,不同的纹饰的特征代表了某一陶瓷器物的具体年代、窑口、风格等。如马家窑型彩陶纹饰大多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在器物上运用了曲线和直线的组合方式,巧妙地将点和螺旋纹运用进画面中,构图装饰得十分满(如图1)。而半山型彩陶的纹饰大多以曲线为主,也运用了锯齿纹,其纹饰的彩绘线条已开始用红色和黑色交替绘画处理画面,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如图2)。这两种类型的彩陶纹饰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我们凭借纹饰的内容和绘画风格就能判断该器物所属的文化类型和时期,它们以纹饰自身的时代特点就提供了识别的功能。这就是纹饰作为一种时代符号元素存在的认知功能,是器物间互相区别的一个重要因素。

2、指涉的体现

各种图案纹饰在被运用到器物表面之初就已赋予了它不同的作用和内涵,纹饰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主要就包含了其指涉性和器物的不同使用场所的体现。其第一种指涉功能表现在对于身份和社会阶层的区分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等级的高低和礼仪的尊卑,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各阶层的等级区分明确。皇权统治下的等级制度,在各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维护统治地位。《礼记》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从服饰、车马、器物等等方面都有等级的区分和规定。从器物的纹饰上来看,官僚阶层和平民百姓所处的社会阶层不一样,前者社会地位较高,则需要制作精美,富有宫廷华贵的风格器物来彰显自身的地位和势力。器物则设置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为宫廷制作和生产精美的瓷器,其纹饰满足这一阶层的需要,追求严谨细致精美的装饰风格。如明代景德镇就设立了“御窑廠”,即是官窑,生产的瓷器供皇室使用或作为赏赐,形成了宫廷工艺美术的特色。“宫廷工艺是为少数封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它的做法细巧严谨[4]”。而与之相反是民间工艺美术是为平民百姓所服务,其纹饰是自由、豪放、质朴的,充满了生活和自然的气息。第二种社会功能表现在器物的使用场所上,纹饰具有语言的表达和渲染能力,瓷器在不同的使用场所中需要纹饰为其渲染主题的含义。如国宴用瓷需要在使用的场景中表达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纹饰的运用应当尽显国家和民族的风范,做到大方且具特色。又如婚宴用瓷,对于我们国家的民俗风格来说,它所要表达的就是喜庆和幸福,因此许多婚宴用瓷都设计得十分喜庆,以中国红为色彩装饰,使用了许多蕴含吉祥幸福的图案,以此来传达热闹幸福的氛围。由此可见,纹饰作为一种图像符号,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并传达了不同社会的历史文化。

3、审美的表达

纹饰中的“饰”就有装饰、打扮的含义。陶瓷艺术的美以造型为依托,用图案纹饰作为造型的修饰,使其达到造型美和装饰美的统一。纹饰绘于器物表面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审美,给使用者除实用功能外视觉的美感享受。从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就从简单的几何纹饰对器物进行装饰,由简单到复杂,到今天已发展成有系统的装饰法则和审美体系。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纹饰的审美也不尽相同。如秦汉时期以几何纹、人物纹、动物纹作为陶器的纹饰,发展到六朝时,不仅装饰的技法增多,且纹饰题材更加丰富,流行用莲花纹和忍冬纹作为装饰。这是纹饰经历时代审美要求和其他需求之下的变化,也体现了纹饰是美感表达中最直接的图案符号。

纹饰的美不仅仅在于图案的变化和丰富,能满足人类视觉审美的需要,更在于它所包含的形式法则和意境的美。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以点线面的纹饰构成了器物表面的装饰,是最初的装饰萌芽。那些看似简单而原始的图案中,蕴含了点线面的对比,点与点之间、线与线之间、面与面之间,都有各自的组成方式。这些图案构成了早期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的形式法则绘画关系。它们的图案也形成了富有节奏韵律的、秀丽精巧的、旋动流畅的、刚健粗犷的艺术风格,一直到现今依旧值得学习和欣赏。它以简单的纹饰表达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单纯质朴的审美。我国从陶器时代发展到瓷器时代,其纹饰随着时代的需要逐渐有了个人审美意志的体现。以陶瓷彩绘来说,明清时期陶瓷彩绘有了高度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彩绘门类和装饰技法,使得纹饰的题材和画面的表达也丰富了许多。更重要的是,艺术创作者对于绘画的构图法则、意境及个人思想情怀的表达更突出了,这就会在另一方面加强了纹饰的审美功能的表达。如明代成化时期的斗彩鸡缸杯,绘以子母鸡题材的装饰纹样,画面中母鸡带着小鸡在觅食、玩耍,表现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个人的情感意志。在构图和色彩的表现上也是颇具心思,有个人的艺术特色,纹饰的装饰性和审美性也有了充分的表达。除此之外,在纹饰的题材选取上,个人风格和所传达的含义也越来越强烈,其审美功能随着文人艺术的发展逐渐达到新的高度。

四、结语

陶瓷纹饰的不同功能反映了人类对于器物及艺术的各种价值需求,认知功能是纹饰区别于其他器物的基本功能,能帮助我们识别和认识一件器物。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后,由于社会阶层和等级的不同,各类阶层对于价值和需求的不同,反映了纹饰背后代表的等级、阶层和使用场所的不同而导致的纹飾风格的变化。对于任何纹饰,其最根本的功能价值就是审美的需要,它以图案形式的变化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境界,也以赏心悦目的纹饰让人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真真切切的给人以美的感受。陶瓷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纹饰的变化和进步,它由简入繁,由粗糙到精细,每一步的变化都是人类意志和文明的体现。它的功能性反映出人类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不止停留于视觉审美,它表现了装饰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1.

[2]赵学强,胡贞贞,任鑫鑫.设计美学视角下徽派传统民居建筑的砖雕艺术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J].大众文艺,2021(6):61-62.

[3]徐恒醇.设计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63.

[4]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2010(4):223.

猜你喜欢

设计美学功能性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
设计伦理与现代设计美学的构建
论设计美学在动画中的价值体现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