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外销瓷的金属重饰
2022-05-06何菁
何菁
摘要:中国瓷器销到海外市场后,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审美品位的差异以及瓷器的使用损耗,往往需要进行二次装饰,加装金属附件、配件及珠宝等。本文试图通过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归来丝路瓷典展”(以下统称“归来展”)中金属重饰的展品和国外各大博物馆的类似藏品来解析再装饰瓷器的原因、功能和特点。
关键词:外销瓷;重饰;功能;审美
17世纪以后,中国瓷器风靡欧洲,然而,自中国瓷器尤其是中国景德镇瓷器进入欧洲市场后,大部分都要在装饰及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精细的再加工,以凸显中国瓷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一、由生活习惯改变外销瓷的实用功能
由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巨大,外国人并不能完全了解和利用中国瓷器,便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改变了中国瓷器原有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种方式:
1、单件瓷器再装饰成具有全新功能的器物。
這种方式地再装饰是最常见的。16世纪的欧洲市民对中国瓷器的狂热,使得在中国瓷器上加装金属配件蔚然成风,最早的改装器是陈列于大英博物馆斐西瓦乐·大维德收藏中心的“伦纳德杯”,由青釉碗加装鎏金银支座而制成的高脚杯[1]。“归来展”中有很多单件瓷器的改装,其中一件由清代青花开光花卉纹瓶改装的钟表摆件(图1),其改装工艺主要是先在瓶肩腹部打孔,约直径十厘米,再镶上定制同等大小的铜钟表组件,在瓷器的肩部与底部加装铜托和铜支架。另外一件由清代初期古彩花卉纹海棠形瓶改装的台灯,瓶口部加装金属台灯支架,为了增加奢美感,又用玉石点缀,底足加装錾刻蔷薇花纹的葵形金属底座。英国维多利亚与埃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件由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动物花纹军持改装的英式托架执壶,瓶口加装的银塞与倒“S”形手柄相连,原短流口部加装银制虎首长流,底部加装银座。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的双流水壶由一件明代青花云龙戏珠纹方肩瓶改装,将方肩瓶倒置,口部与底部加装錾刻缠枝花纹的金属盖和底座,两侧相对位置钻孔,再装上带盖金属流,壶口四面留有金属圆孔便于系绳提拎。这一类的改装使器物不仅保留原有的陈设性功能,且增加实用功能,并更加奢华高雅,身价倍增。
2、一套多件瓷器再装饰成具有全新功能的器物。一套多件瓷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类瓷器中一套两件地再装饰比较多见,特别是对杯、对碗、对瓶、盖杯、盖碗、盖罐、盖瓶、盖盒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较高,所以一般都以小件瓷器为主,其范例甚多,如“归来展”中展出了一件由一对清代青花缠枝纹对杯改装的酒器(图2),两杯口沿加装银质箍并横向相扣,底足增加金属托连接对杯,一侧杯底钻孔加装银制水阀,将原有的简单造型改装成为复杂的橄榄形小酒桶。另有一对烛台由清初古彩开光人物故事图对瓶改装,瓶口沿和颈部加装了定制的金属烛台座,瓶身两侧及底部加装了錾刻莲瓣纹等金属配件。维埃馆藏有一件加装青花啤酒杯,是由清初青花山水人物纹的小盖罐加装银配件制成。罐,颈部配饰上刻有欧洲风格的人物花纹,并与倒“S”形手柄相连,手柄通过铰链连接盖罐,在罐底加装了錾刻缠枝花纹的喇叭形金属底座。这些器物进行改装后完全摒弃了原有的使用功能,成为新的实用器皿,并增强了精致美,可以看出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中国瓷器原有功能的影响。
3、两件瓷器或以上再装饰成一件具有全新功能的器物。这类改装的瓷器有一定的数量,“归来展”中有一件19世纪改装的合器,由两件清代青白釉刻花纹碗组成,下碗自口部至底足加装金属支架和配件,上碗口沿镶金属边饰,底足装金属盖钮,倒置于下方,改变了原有的形象而成为典型的宫廷巴洛克风格制品,既具陈设观赏功能,又有盛储功能。另有一些改装由不同器型、不同年代、不同装饰技法的瓷器组装,也包括完整器和非完整器。托普卡帕宫的一件元代青釉高足盘原本为青釉罐和青釉盘的组合,后来由欧洲金匠在罐与深口盘底部钻孔,再将罐倒置放在深口盘底部,以银钉将两者固定。还有一件青花熏炉(图3),是由一对清代白釉小碗和一件明代青花鹿纹碟组装而成,一碗倒置与另一碗相扣,上方碗底钻空加装宝顶形镂空金属配件,碗身有珍珠点缀的花瓣形配件,口沿镶叶形配件并上以金属铰链连结,金匠在下方碗底和碟面钻孔,以四脚金属支架固定碗碟。以上的诸如此类的改装在欧洲都比较流行,某些外销瓷在当地完全丧失实用功能,只起到一定的陈设作用,但在经过必要的加装后则变成符合当地生活使用习惯的具有异域风情的实用器具。
4、由一件瓷器分割为两件具有全新功能的实用器。这种现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生活使用习惯刻意分割一件瓷器;二是对已破损的瓷器进行再加工,废品利用,增强实用功能。西亚地区博物馆保存着元代数量众多且极其精美的青花瓷器,这些在景德镇定烧的大件瓷器如盘、瓶、罐等大多兼有实用器和陈设器的双重属性,但其中某类大件器对当地人来说更侧重于观赏性功能,实用性较低,因而在需要的情况下对此类瓷器进行改装。在维埃馆藏有一件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八角罐,在莫斯科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再装饰的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土耳其学者认为这两件器物是元青花缠枝牡丹纹葫芦瓶的上下部分(图4)。上半部口沿装铜饰并增加带纽铜盖,一侧把手上用铰链连结铜盖,另一侧附喇叭口形长流,底部加装铜制底座,改装成具有典型西亚风格的青花执壶;下半部以八角形黄铜扣装在葫芦瓶颈口处,成为一件完整的青花罐。大葫芦瓶在功能上更侧重于陈设观赏性,在对它进行一分为二的改装后,使其实用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更易于日常的方便实用。二、延长瓷器使用寿命和修补使用磨损
1、延长瓷器使用寿命。由于远销路途遥远和损耗率高,中国瓷器在海外市场价值往往甚高,为了延长瓷器的使用寿命,拥有者通常在瓷器易损部位特别加装金属配件,如杯、碟、碗等易损处加装金属饰物;瓶、壶、罐等器物一般增加金属盖,既保证内部盛储物干净卫生,也可以延长热食的存储时间,通常会用铰链固定盖与器身,降低丢失、破碎的概率。“归来展”中便有不少的此类展品,如清古彩仕女婴戏图盖罐,罐盖中心钻孔装蕉叶纹铜圆钮,罐口沿部位箍一圈铜边,底足加装铜座;清青花缠枝花卉纹盖罐,盖沿和罐口沿加装錾刻卷草纹及弦纹的铜饰,底部同样加装铜座;开光粉彩花卉纹茶具,盖钮为中心以铰链连接壶把手和加装的金属流;青花花卉纹酒壶,以银制铰链连接银盖和壶身。维埃馆的青花银托架执壶、英国巴特勒家族收藏的青花银扣壶等,流、口、把等部位都使用了银质配件来加装。德国卡塞尔博物馆的青花茶杯,于1453年加装金边和银边,而欧洲皇室女眷为了避免瓷质首饰的损伤,也纷纷在瓷手镯上镶金。
2、修补磨损。瓷器在运输和日常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磕伤、破损和部分缺失的情况,为了修补残器,以金属配件进行加装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配件质地一般有黄金、白银、镀金白银、铜锌合金及黄铜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瓷器本身的价值和审美喜好选择合适的金属材质。十七世纪旅行家与地理学家伊夫利亚·切乐比记述,伊斯坦布尔有二十五名精于修缮瓷器的匠师和十间瓷器修缮作坊[2]。说明瓷器的修缮和再装饰早已专业化。“归来展”中口部受损的清代绿釉双鱼花瓶加装了波浪海水形铜口;清代广彩人物故事图贴塑花卉对瓶口部加装葵形镂空铜金属饰物;清代青花花卉纹提梁壶,加装的金属花瓣形钮以铰链连接提梁,壶原有的受損瓷流口用金属流替代;另一个清代青花花卉纹提梁壶,在梁与肩部交汇处用银制饰物加以保护,损坏的瓷流以银制鸭嘴流替代。维埃馆的一对清代仿哥釉青花鹤鹿同春图瓶,由于瓶口部分破损,在19世纪初加装鎏金鹰嘴形铜嘴;大英博物馆的清代德化窑白釉贴塑梅枝纹茶壶,破损的流口用金属壶嘴替代;托普卡帕宫内一件明代青花象形军持,破损的瓷壶嘴在17世纪初用金属嘴替代。就欧洲人看来,金属制流、嘴的质地硬而薄,认为这样的壶嘴倒茶水时更容易流出[3]。
三、结合“中国风”的民族审美心理及品味
在欧洲普遍流行“中国风”[4],用附加奢侈鎏金附件的中国瓷器来体现金碧辉煌的室内装饰效果。有的改装会融入本国文化元素,如展出的一件仿哥釉杯,底部是两个小天使作抬举状的鎏金铜支架。另外,常利用增加边饰、把手和各种造型的支架、底座等,增强装饰性,如清代广彩开光人物故事图碗,口部加装如意云头形铜配件,两侧附飞兽形铜长耳,底足加装錾刻缠枝花草纹和兽面纹的四足铜支架;清广彩开光人物故事图碗两侧加装螭形长耳,底部加装镂空兽面铜支架;清红釉扁壶口沿与上颈部加装了铜饰,肩两侧立昂首的铜狮,底部增装嵌缠枝花草纹的铜底座。这些再装饰的器物作为室内陈设品,一般放置在客厅和卧室的显眼处,而另一些改装后的瓷器不仅具有审美性,还具有实用功能。维埃馆的一对法式座架香炉,是清代白釉罐和碗组成,盖顶和圈足在法国加装银配件,并在底部装置了铜座架。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的一对组合枝形吊灯[5](图4),由数件清代德化窑骑马人物塑像、酒杯和本土软瓷杯碟改装而成,造型华美精致。在西亚,君主尤爱在瓷器上镶嵌宝石等来显示身份和品位。据统计托普卡帕宫内收藏镶宝石瓷器273件,镶嵌于白瓷、青瓷、青花瓷的小件器比较多,浅单色釉和蓝色花纹为底可以凸显红绿宝石的颜色和光泽,如明代青花缠枝莲纹椭圆盖盒,在盖面中心的五朵莲花上嵌入花瓣形金托,再镶大颗红宝石,因为目光一般落在盖盒的显眼之处。上文提到的组合器熏炉,其相扣的两只小碗外壁和底部的盘壁镶嵌了数颗红宝石和珍珠。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装饰金属附件多用作修缮破裂的瓷器,或改变瓷器的原有使用功能,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的改装出现很多纯装饰,而销往地区的不同,再装饰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既展示了各民族的高超的工艺技术,也反映了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和审美心理。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瓷器的介绍,可以发现再装饰的原因是生活习惯、审美观的不同和修补破损,其中有四种形式的功能性改装:(1)单件瓷器再装饰成具有全新功能的器物;(2)一套多件瓷器再装饰成具有全新功能的器物;(3)两件瓷器或以上再装饰成一件具有全新功能的器物;(4)由一件瓷器分割为两件具有全新功能的实用器。而修补性改装或预防破损的改装一般特点是:(1)在瓶、罐、执壶等器型口部或流口加装金属盖,并以铰链与器身相联结;(2)瓷器口部、底部和造型转折易磨损处加装金属饰物;(3)碗、杯、瓶、罐等器型加装贵金属支架或高底座的较多见。总之,习惯决定功能,功能改变装饰,中国瓷器再装饰的产生,是海外社会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吕章申.瓷之韵[M].中华书局,2012(6):36.
[2]爱塞[土耳其],郁秋克.伊斯坦布尔的中国宝藏[M].土耳其共和国外交部,2001:131.
[3]吕章申.瓷之韵[M].中华书局,2012(6):68.
[4]陈昊武.广彩外销瓷与欧洲洛可可艺术的审美趣味互动.[J].中国陶瓷,2018.(07).
[5]柯玫瑰,孟露夏[著],张淳淳[译].中国外销瓷[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