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广电媒体制作精品广播剧的突围之道
——以攀枝花台、苏州台、北京台为例

2022-05-05冯乃超

中国广播 2022年6期
关键词:广播剧广电苏州

☉ 冯乃超

广播剧是一种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的戏剧艺术形式,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广播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涌现出了很多广播剧精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播剧在网络逐渐兴起,出现了一批职业化的配音工作室和数量众多的广播剧作品。然而,在传统的广播播出平台,因播出需求的锐减导致广播剧产量越来越低。究其根本,地方广电媒体实际面临着创作资金不足、精品剧本一本难求、优秀配音演员缺乏、优质音效资源匮乏等现实问题。面对如此困境,笔者认为,地方广电媒体应当在提升广播剧内容质量和拓宽营销方式等方面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本文以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以下称攀枝花台)、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称苏州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以下称北京台) 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拓宽思路、集聚社会力量、市场化运营等手段,使地方广电媒体广播剧生产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一、联动文艺单位,弥补编剧力量不足问题

剧本是广播剧的灵魂,编剧力量的匮乏是各地方广电媒体面临的最大难题。攀枝花台通过与党政机关单位合作联动,有效弥补了编剧力量不足的问题。

2020年,攀枝花台创作了一部反映该市4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江城武汉的广播剧《星夜》,以致敬新冠病毒肆虐下这些勇敢的“逆行者”。创作之初,专业编剧人才的欠缺成为棘手问题,于是,攀枝花台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合适的编剧人选,最终邀请了曾荣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全国戏剧文化奖、四川省“五个一”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的攀枝花市文艺创评室专业编剧李骊负责广播剧本的编写工作,并由创作团队的编剧、导演从声音传播的角度对剧本进行微调、录制,配音演员再根据剧情进行二次创作,由此,广播剧《星夜》破茧而出。

图1:配音演员录制广播剧《星夜》

受此启发,攀枝花台和市文联、市文化艺术中心、共青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建立合作平台,以日常节目合作为契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挖掘真实故事,汇聚各领域人才力量,为广播剧剧本内容生产奠定了专业厚实的基础。

二、聚拢社会力量,弥补配音演员不足

目前,大多数广电媒体缺乏专业的广播剧配音演员,很多广播剧配音工作是由播音员和主持人承担的,其在录制过程中难免存在演绎不够生活化等问题。笔者认为,依靠媒体号召力,聚拢社会力量,让社会大众参与广播剧的录制,是解决配音演员匮乏的有效渠道。

以攀枝花台的做法为例,攀枝花台长期以品牌节目《麦克疯不停》为依托,组建社群平台,从庞大的听众资源中搜罗声音爱好者,包括退休职工、外卖小哥、大中小学生等,让他们参与广播剧录制,由于其不是专业演员,录制出来的广播剧反而更真实,也更贴近生活。

2012年攀枝花台创作的台庆剧《最好的未来》正是因为社会大众参与录制,才解决了声音之忧,达到了很好的播出效果。

《最好的未来》是一部反映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广播剧,编剧通过讲述留守儿童袁小军的一段离奇经历,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群体。攀枝花台利用其品牌少儿节目《910 新声代》举办的“我是小主角”选拔活动,最终挑选出十余位小演员进入广播剧录制现场。广播剧《最好的未来》首播后,社会反响热烈,听众通过短信、微信和电话的方式,肯定了故事的主题和巧妙的情节构思。

图2:小演员录制广播剧《最好的未来》

三、专业机构发挥引领作用,建立共享平台

广播是一个地域性极强的媒介,即便身处互联网时代,地方广播仍以本地市场为主,这就给广播剧创作生产提供了“共享”土壤。2022年6月9日,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广播剧艺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四川省广播剧专委会)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笔者认为,借助省级平台的优势,不仅能够聚合资源,同时可以增强广播剧的影响力。

1.资源共享

各地方台资源不够均衡,同时又存在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比如有的电台创作能力强,后期制作力量弱,有的电台策划能力强,演播力量弱,不一而足。四川省广播剧专委会成立以后,通过搭建共享和沟通平台,形成集体创作机制,将各台优势资源最大化。资源共享不仅弥补了创作方面的短板,同时其也成为广播剧创作的有力支撑。

比如在广播剧的后期制作当中,音效不足是困扰地方台广播剧生产的一个现实问题。四川省广播剧专委会成立之前,曾有数家地方台采取众筹的方式购置音效库,虽然摊薄了费用,但是平台方对使用单位数量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同时存在版权纠纷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类似广播剧专委会这样的组织机构可以将有能力采制音效的成员单位进行任务划分,分头采制环境音效,广播剧专委会进行把关审核后,打造专有广播剧音效库,所有成员单位按照具体下载量进行付费,以年为单位进行统一结算,反哺采制单位,由此形成良性激励机制,支付成本在地方台可承受范围内,版权问题也得到解决,一举多得。

2.播出平台共享

在当前的广播剧市场当中,供应商大多采取付费播出模式,然而,地方广电媒体很难通过广播剧实现商业价值,因为广播剧生产周期长、制作难度大,作品无法保证供给充足。因此,类似广播剧专委会这样的组织机构可建立统一播出平台,进行统一主题策划,共享制作,共享播出,这样,既满足了群众对于高质量声音产品的精神需求,也避免了各媒体在广播剧生产后“束之高阁”或“影响力不足”的窘境。

四、市场化运营思路,助力精品广播剧行稳致远

目前,大部分地方广电媒体创作的广播剧,市场认可度并不高,笔者认为,问题出在营销模式和推广思路上,“酒香还怕巷子深”,如果在创作之初就有全流程的营销策划,广播剧“出圈”将不再是难事。

图3:9集儿童广播剧《蓝小锐幻游记》首季进入苏州30所学校班会课

图4:9集儿童广播剧《蓝小锐幻游记》首季进入苏州30所学校班会课

比如2021年,全国广播原创活动IP 竞演大赛第五届广播超级碗在湖南长沙举办,竞演大赛上,两个广播剧结合商业模式运营的案例给人启发。第一个是苏州台的《蓝小锐幻游记》。2021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苏州台和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合创作了9 集儿童广播剧《蓝小锐幻游记》,除了开辟广播和新媒体宣发渠道之外,作为创作之初就设定好的“流量密码——“蓝小锐”这个剧中人物IP 也被全方位打造。广播剧落地宣发的同时,“蓝小锐”文创周边、“蓝小锐”舞台剧、“蓝小锐”人工智能(AI)等形式纷纷在苏州丝绸博物馆推出,赚足了苏州市民的眼球。因为内容创作精良,该剧在云听客户端和全国20 多家省市电台同步落地播出。因为策划前置,基于广播剧开发的博物馆沉浸式实景演出观众爆满,基于“蓝小锐”开发的文创周边热卖,仅线下活动就为苏州台创收80万元以上。该剧主创人员透露,此次为苏州丝绸博物馆策划的“蓝小锐”IP,精良的广播剧是其根基,全方位覆盖的营销方式是其精华,它们的结合,让主创人员的设想落到实处,也使得该剧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第二个是北京台的《恋爱吧!人类》。和苏州台的全方位覆盖不同,《恋爱吧!人类》专注于广播剧和舞台剧的结合。该剧是北京台联合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打造的一部广播舞台戏剧,由北京台交通广播中心品牌栏目《一路畅通》主持人作为主角参演,开心麻花专业演员参与演出。

为了配合舞台剧上线,北京台制作了广播云剧场《猫眼看世界》,并于开演前10 天独家上线,舞台剧参演人员为角色配音,从内容上反哺广播节目。广播+戏剧的全新展现形式,让用户提前感受本剧的魅力,进而购票进入剧场观看演出。该剧于2021年5月在北京地质礼堂连演10 场,首轮演出门票全部售罄,并得到观众的认可。

除了将广播剧和舞台剧相结合,落地变现,广播剧依托融媒体传播,在云听、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企鹅FM、猫耳FM 等音频平台进行收费播出,获取商业价值的模式也已经屡见不鲜。未来,如何让精品广播剧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经济回报,从而反哺广播剧创作,使其进入良性运作周期,除了提升剧本品质之外,针对市场进行内容研发,拓展传播渠道,为广播剧运营打造全链条、立体化的市场模式也应当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五、结语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理念的创新、科技的革新、体系的融合为广播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大大增强了广播剧应对新媒体挑战的能力。广播人只要潜心创作、开拓思路,广播剧的存在价值以及商业市场都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广播剧广电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苏州一光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苏州十二忆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