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

2022-05-05李志明韩丹杞天付李丽莉邓洁高薇陈海燕陈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容积左心室纤维化

李志明,韩丹,杞天付,李丽莉,邓洁,高薇,陈海燕,陈伟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云南 昆明 650032;*通信作者 陈伟 chenwin2008@163.com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表现为左心室肥厚,患病率约为2‰,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多个编码心肌肌节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其潜在的特异性突变尚未确定[1]。HCM是年轻人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律异常、舒张功能受限等,病情严重时可引起心力衰竭、猝死等[2]。HCM的主要病理学改变包括心肌细胞异常肥大、核大深染、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和心肌间质不同程度纤维化[3]。纤维化的存在及程度与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相关[2-3],近年,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一站式”评价心脏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组织特征。CMR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成像通过与正常心肌信号强度对比反映局部心肌纤维化,但无法有效识别弥漫性心肌纤维化[4-5]。CMR T1 mapping技术结合细胞外对比剂可以定量检测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ECV与病理学量化的胶原容积分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定量评估弥漫性心肌纤维化[6]。本研究基于CMR T1 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HCM患者心肌纤维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HCM患者早期心肌组织特征改变,提供HCM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等的新技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CM 45例,纳入标准:CMR或超声心动图显示舒张末期左心室壁心肌厚度≥15 mm,或有HCM家族史的患者左心室壁心肌厚度≥13 mm;并排除其他可引起心肌肥厚的疾病,如高血压、主动脉狭窄、淀粉样变性等[7]。收集同期CMR检查结果正常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或心脏手术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正常;无心肌LGE。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体重指数、体表面积、血压等。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2)伦理L第8号],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西门子1.5T MR仪,扫描前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并训练其憋气吸气过程,采用心电门控加18通道心脏线圈扫描。先进行心脏常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再对标准两腔、四腔心、左心室短轴位层面扫描,短轴位扫描约6~8层。注射对比剂前,利用改良Look-Locke反转恢复序列在左心室短轴(心尖、中段、基底段)行增强前T1 mapping序列扫描,扫描模式为5(3)3,扫描参数:TR 3.4 ms,TE 1.3 ms,层厚8 mm,视野360 mm×270 mm,矩阵160×200,翻转角35°。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酸胺,注射剂量0.2 mmol/kg,流速2 ml/s,13~15 min后,在左心室短轴相同层面采集增强后T1 mapping序列扫描,扫描参数与增强前保持一致。注射对比剂10 min后,行LGE序列扫描评估心肌局灶性纤维化,扫描参数:TE 1.55 ms,TR 700~1 000 ms,层厚8 mm,视野360 mm×300 mm,矩阵256×140。在CMR检查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量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

1.3 CMR图像分析

1.3.1 心功能、结构分析测量 所有CMR图像传至Cvi42后处理软件分析。通过勾画左心室短轴位电影图像心肌的心内膜和心外膜边界(不包含乳头肌),计算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质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心肌质量指数(myocardial mass index,MMI)。测量最大室壁厚度、最大间隔壁厚度及有无延迟强化等。

1.3.2 心肌增强前T1值及ECV值测量与计算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心肌17段分法[8],在后处理工作站上通过勾画感兴趣区,并避开血池及心内外膜,分别测量HCM组和对照组1~16段心肌增强前T1值及增强后T1值,并获得心肌整体增强前T1值及增强后T1值。结合受试者近期HCT,计算相应左心室心肌段及整体的ECV值[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所有数据的正态性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为±s,两连续性变量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CMR参数对HCM的诊断效能。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CM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 HCM组中,男35例,女1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7例。HCM组与对照组心率、体重指数、体表面积、收缩压、舒张压及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组中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与否分为梗阻型14例(31.11%),非梗阻型31例(68.88%),非梗阻型中包括8例心尖HCM。HCM组中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分别有16例(35.55%)、5例(11.11%)、3例(6.66%)。

2.2 HCM组与对照组T1值、心功能及结构参数比较HCM组SV、LVSVI均高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01);HCM组心肌质量、MMI、最大室壁厚度及最大间隔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LVEDV、LVESV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HCM组肥厚段心肌(213段)分布:间隔壁79段(37.08%),前壁39段(18.31%)、下壁31段(14.55%)、侧壁27段(12.67%)、心尖37段(17.37%)。HCM组中26例(57.77%)LGE阳性,19例(42.22%)LGE阴性。

表1 HCM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及左心室心功能和结构参数比较(±s)

表1 HCM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及左心室心功能和结构参数比较(±s)

注:HCT为血细胞比容,LVEDV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SV为每搏输出量,LVEF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VI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SVI为每搏出量指数

项目HCM组(n=45)对照组(n=44)t/χ2值P值年龄(岁) 49±17 46±13 -0.74 0.45体重指数(kg/m2)24.6±2.9 23.0±3.2-2.42 0.24体表面积(m2) 1.80±0.22 1.70±0.18 -2.33 0.20收缩压(mmHg)127.1±13.7 128.0±10.8-1.23 0.31舒张压(mmHg) 80.0±8.8 76.5±13.1 -1.02 0.11 HCT(%)0.43±0.03 0.43±0.03 0.99 0.32心率(次/min) 78±9 76±13 -1.02 0.30 LVEDV(ml)136.9±46.3 128.9±22.3-1.01 0.31 LVESV(ml) 37.0±28.9 51.1±14.1 2.85 0.05 SV(ml)91.6±28.0 78.1±15.1 2.39 0.02 LVEF(%) 68.3±10.2 60.8±6.7 2.09 0.04心肌质量(g)164.3±81.6 85.8±23.5-6.08 LVESVI(ml/m2)25.5±15.4 30.0±7.0 1.75 0.08 LVSVI(ml/m2) 51.5±13.1 46.0±9.1 2.25 0.03心肌质量指数(g/m2)99.8±22.4 50.1±12.4-6.09<0.001最大室壁厚度(mm) 21.58±3.21 8.83±3.52 9.87 <0.001间隔壁最大厚度(mm)21.61±2.71 8.78±3.74 9.24<0.001

2.3 HCM组与对照组T1值与ECV值比较 HCM组左心室整体增强前T1值和ECV均高于对照组(增强前T1值:t=2.83,P=0.035;ECV:t=2.63,P=0.019),整体心肌增强后T1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P=0.63)。HCM组中,肥厚段及非肥厚段心肌增强前T1值和ECV均高于对照组(增强前T1值:t=2.92,P=0.024;ECV:t=2.76,P=0.008);HCM组中肥厚段心肌增强前T1值和ECV均高于非肥厚段心肌(增强前T1值:t=2.74,P=0.041;ECV:t=2.54,P=0.033),见表2及图1。

图1 对照组、LGE阴性及LGE阳性HCM患者心肌LGE和T1 mapping图。A~D依次为28岁男性对照组LGE图(阴性)、增强前T1(998 ms)、增强后T1(458 ms)及ECV(22%)伪彩图;E~H依次为45岁女性HCM患者LGE图(阴性)、增强前T1(1 068 ms)、增强后T1(436 ms)及ECV(26%)伪彩图;I~L依次为46岁男性HCM患者LGE图(阳性)、增强前T1(1 148 ms)、增强后T1(336 ms)及ECV(36%)伪彩图,左心室基底段前间隔肥厚心肌中层斑片状延迟强化(箭),相应部位心肌增强前T1(1 293 ms)及ECV(46%)明显升高

表2 HCM组与对照组T1值、ECV值比较(±s)

表2 HCM组与对照组T1值、ECV值比较(±s)

注:HCM为肥厚型心肌病,ECV为细胞外容积分数;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HCM组肥厚段比较,P<0.05

项目HCM组(n=45)对照组(n=44)总体肥厚段非肥厚心肌节段数 720 213 507 704增强前T1值(ms)1 075±67a 1 098±82a 1 067±41ab 1 035±27增强后T1值(ms) 454±61 440±57 435±54 455±61 ECV(%)31.1±5.2a 31.9±6.7a 26.5±6.1ab 23.7±5.1

2.4 HCM组LGE阳性及LGE阴性患者T1值与ECV值比较 HCM组LGE阳性患者左心室整体增强前T1值为(1 083±40)ms、ECV为(32.2±5.1)%,均高于LGE阴性患者的(1 056±43)ms、(28.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44);两者整体心肌增强后T1值分别为(438±51)ms、(447±68)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56)。

LGE阳性患者肥厚段心肌154段(37.02%),非肥厚段心肌262段(62.98%);LGE阴性患者肥厚段心肌59段(19.41%),非肥厚段心肌245段(80.59%)。LGE阳性患者肥厚段及非肥厚段心肌增强前T1值和ECV均高于对照组(增强前T1值:t=3.14,P=0.037;ECV:t=2.27,P=0.021);LGE阳性患者肥厚段心肌ECV高于非肥厚段(t=2.95,P=0.024)。LGE阴性患者仅肥厚段心肌增强前T1值和ECV均高于对照组(增强前T1值:t=3.08,P=0.037;ECV:t=2.51,P=0.035);LGE阴性患者肥厚段心肌ECV高于非肥厚段(t=2.65,P=0.028),见表3。

表3 HCM患者LGE阳性及LGE阴性心肌肥厚段及非肥厚段T1值及ECV值比较(±s)

表3 HCM患者LGE阳性及LGE阴性心肌肥厚段及非肥厚段T1值及ECV值比较(±s)

注:HCM为肥厚型心肌病,LGE为延迟强化,ECV为细胞外容积分数;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LGE阳性患者肥厚段比较,P<0.05;c与LGE阴性患者肥厚段比较,P<0.05

项目LGE阳性(n=26)LGE阴性(n=19)对照组(n=44)肥厚段非肥厚段肥厚段非肥厚段心肌节段数 154 262 59 245 704增强前T1值(ms)1 082±52a 1 070±52a 1 063±34a 1 037±27 1 035±27增强后T1值(ms) 435±57 439±53 445±63 434±57 455±61 ECV(%)32.6±6.8a 26.8±5.7ab 27.6±6.1a 24.6±5.5c 23.7±5.1

2.5 ROC曲线评估不同CMR参数对HCM的诊断效能 LGE、增强前T1值和ECV对鉴别HCM与对照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2、0.767、0.800,以上参数联合心肌质量后的AUC分别为0.845、0.877、0.879,其中ECV联合心肌质量诊断效能最佳,敏感度为73.52%,特异度为95.45%(图2)。

图2 不同CMR参数诊断HCM的ROC曲线

3 讨论

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HCM引起的心脏不良事件(如死亡、心力衰竭、卒中、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风险可能在具有致病性基因变异患者中更高,然而HCM相关基因变异复杂繁多,无法使用特定的基因型预测个体患者的预期结果[10]。作为多种心脏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心肌纤维化与疾病的临床病程和预后相关[11-12]。心肌纤维化是HCM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HCM患者常伴有收缩功能障碍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脏性猝死,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也是主要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因素[12-14]。传统的LGE技术能成功识别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肌纤维化。然而,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疾病引起的纤维化,尤其是弥漫性心肌纤维化,传统的LGE并非可靠的成像工具[15]。CMR T1 mapping 技术可以反映心肌各像素的T1值,从而对心肌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增强前T1 mapping及增强后T1 mapping[16]。尽管不同扫描仪的增强前T1值存在差异,但多项研究均表明在脂肪浸润和铁过载等疾病中增强前T1值降低,而纤维化、水肿、淀粉样变则使增强前T1值增高[15,17]。HCT联合T1 mapping对比增强前后心肌、血池T1值可计算心肌ECV,从而反映心肌细胞外基质扩张情况,并定量评估心肌间质弥漫性纤维化程度[9]。既往研究认为ECV与病理心肌纤维化定量指标胶原容积分数具有强相关性,作为无创评估量化心肌纤维化的生物学指标已得到广泛认定[16]。

3.1 T1 mapping评估HCM患者心肌纤维化 本研究发现,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及ECV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HCM患者存在心肌纤维化(包括弥漫性纤维化)。另外,本研究分别测量并计算HCM患者肥厚段及非肥厚段心肌增强前T1值及ECV,结果显示肥厚段心肌纤维化程度较非肥厚段显著,而与对照组比较,非肥厚段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纤维化,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8-19]。Thongsongsang等[19]通过分析1 188例患者的CMR结果显示,118例HCM患者中段间隔壁心肌增强前T1和ECV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HCM患者心肌纤维化。一项对HCM患者心脏性猝死风险研究显示,增强前T1值与HCM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提示增强前T1可以作为HCM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20]。

HCM动物模型的病理机制研究发现,参与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基因在早期显著上调[21],该基因通路在左心室肥厚或心肌纤维化发生前被激活,使细胞外基质增加成为HCM的最早改变。近期研究也表明,尚未出现左心室肥厚及LGE时,肌节突变携带者的心肌I型胶原合成显著增加[14,22],因而HCM最早发生的病理改变为细胞外基质增加。尽管LGE和T1 mapping均可以评估心肌纤维化,但T1 mapping技术的敏感度更高,且可以对纤维化进行定量评估。本研究结果显示,LGE阳性患者增强前T1值及ECV均大于LGE阴性患者;与对照组比较,LGE阴性患者心肌同样存在弥漫性纤维化,证实T1 mapping较常规LGE技术可以更早地检测和评估HCM患者心肌细胞外基质弥漫性扩张。以上结果与以往研究[23-25]相符。Wu等[26]对38例HCM患者的CMR进行研究,结果显示LGE阳性与LGE阴性患者增强前T1与ECV均高于对照组,且LGE阳性组ECV高于LGE阴性组,两组增强前T1无差异,提示与LGE相比,T1 mapping可以早期评估心肌纤维化。然而,既往部分研究未区分两组患者肥厚与非肥厚心肌节段。本研究根据两组患者心肌肥厚与否进一步分组,结果显示LGE阳性患者无论心肌肥厚与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纤维化(增强前T1和ECV升高);LGE阴性患者仅肥厚段心肌存在心肌纤维化,提示基于T1 mapping技术可以早期发现LGE阴性的HCM患者肥厚段心肌纤维化。本研究中LGE阴性患者非肥厚段心肌增强前T1值与ECV并无明显升高,可能与纳入LGE患者非肥厚节段数目相关,也提示尚未出现LGE的早期HCM患者非肥厚段心肌无明显弥漫性纤维化,该结果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3.2 CMR参数诊断HCM的效能 ROC曲线结果显示,基于CMR T1 mapping的增强前T1及ECV的AUC大于LGE,能有效诊断HCM,且ECV联合心肌质量后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其原因为增强前T1和ECV可以早期反映心肌细胞外胶原沉积,细胞外基质扩张,从而早期发现HCM患者心肌弥漫性纤维化[9]。另外,ECV的AUC大于增强前T1,其原因可能是增强前T1常受到设备场强和扫描参数的影响;并且增强前T1反映了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容积共同的T1弛豫时间,存在所测量增强前T1假阴性的可能:而心肌ECV是由T1弛豫时间衍生的生理学参数,与心肌细胞胶原容积分数有很好的一致性[27-28]。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后续研究需继续增加样本、完善研究结果;其次,本研究未进一步研究CMR T1 mapping参数与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这些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总之,基于CMR T1 mapping技术可以定量评估HCM患者的心肌纤维化。HCM患者心肌增强前T1和ECV升高,提示心肌纤维化,且肥厚段较非肥厚段心肌纤维化明显。此外,T1 mapping可以早于LGE发现HCM患者心肌纤维化,其中以ECV诊断效能较高,并且ECV联合心肌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HCM的诊断率。

猜你喜欢

容积左心室纤维化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液贮液罐设计
巧求容积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肝硬化肾功能损害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