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城新影:《1877年瓯海关贸易报告》中的温州城图

2022-05-05席会东高望祖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2年3期
关键词:温州海关商业

◎ 席会东 高望祖

中国历史前半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相较于中原以及关中地区,显得迟滞且缓慢,但从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又是最开放、最繁荣、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工商繁盛、文教发达、中外汇通的江南,成为了解近代中国的窗口,而温州则是近代江南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温州城的前世今生

温州古称瓯、越,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置郡于东晋太宁元年(323 年),据传,城址由训诂学家和堪舆大师郭璞选定,至今已近1800 年。在近代中国,温州是最早的通商口岸城市之一。在开埠通商的时代背景下,温州的海关管理制度发生重大变革,西方人开始主导温州海关贸易。瓯海关帮办代理税务司英国人马吉(Jas Mackey)收集整理温州海关贸易资料,编成《1877 年瓯海关贸易报告》(Report on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for the year of 1877),上交北京海关税务总司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反映了温州乃至清帝国被动进入世界近代化的沧桑巨变。

温州城图的绘制背景与内容

《1877 年瓯海关贸易报告》中附有一幅折页温州城地图,纸本彩印,图框高约45 厘米,长60 厘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采用平立面相结合的形象画法,清晰描绘了温州的城市布局,是近代温州开埠之初的城市面貌缩影。图中用形象绘法描绘温州城府衙、寺庙、城关、街巷等人文地理景观,以皴笔表现城中山脉。温州城的街道巷弄标注详尽,绘注“寺”“店”“田”“行”等不同城市功能区。

该图还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绘注瓯江渊源流向,略述瓯江上自青田、中接楠溪、东至大海的流程,并以立体形象绘出江心屿上的寺庙,将“谢公亭”“关帝庙”与“江心寺”连为一体,突出表现江心屿因祈求航行平安而产生的宗教意义。该图还突出标示西方租界及其重要建筑设施,如“大英租界”“大英教书堂”“美益洋行”“大英公所”等,反映了温州开埠设租,西方因素影响和改变温州城形态功能的历史进程。

图中的温州城水网密布,与瓯江、东海相连,随处可见小溪与河流相互连接,又与城市、街道融为一体,使得温州犹如一座中国式的威尼斯城。马吉在《1877 年瓯海关贸易报告》中也折服于温州河道的繁密与清洁,赞叹温州“灰暗的古老建筑搭建在河道边,从美学角度看,这卡纳莱蒂(Canaletti)风景画般的景象为水彩画家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温州少平原、多丘陵,古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语来形容可耕种土地的稀少,而这也应是温州商业较农业更为发达的先决条件之一,图中仅在城西内外与城东外绘出少数可供耕种的农田,反映了温州的经济结构特征。

温州城商业网络的图像再现

不论古今中外,交通对商业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1877 年瓯海关贸易报告》中,帮办代理税务司马吉指出:“多数情况下商人借水路就可从郊区运来商品挨家挨户进行买卖。”事实上,温州水运发达,不仅城市内部水运便捷,还地处江海交汇处的瓯江下游南岸,对外水陆交通都极为便捷。

宋人描述温州“江城如在水晶宫,百粤三吴一苇通”。明末清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形容温州“指顾明台、驰骤婺越、控扼八闽”。1861 年之前,温州更是唯一允许茶叶出口的口岸。温州商业的繁荣与交通、手工业的发达有着必然关系,更与温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1843 年前后,英国就曾派军舰测量温州港口南北水道,并绘制海图,详细掌握进港航道情况。《1877 年瓯海关贸易报告》中也记载道:“自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海军部最后一次勘测以来,进入温州港的水道似乎有所变动。”并进一步记载从咸丰九年(1859年) 到同治元年(1862 年)之间,西方商船和中国宁波、福州商人勾结,驶进温州状元场一带从事走私活动,贩入白糖等货物,运出明矾、茶叶等商品,从中谋取利润。在1859 年,同时锚泊状元桥江面的外国商船就有17 艘之多。1860 年,英国查获4 艘在温州走私的欧洲商船,并将其扣押数月后才释放。温州位于上海和厦门两个最早设立、运行良好的通商口岸的中点处,且港口能让大型商船驶近贸易现场,具有地缘和地形优势。在1876 年签订《烟台条约》时,英国侵略者将温州划入四个新设开放商埠城市之中,正是考虑到温州城的交通区位优势、商业贸易基础以及英国人早期勘测经营经验,并实现英国在苏、浙、闽、粤四省都至少有一个“良港”的规划。

图中标注“店”字的地方遍布全城,商业区域主要在图中划分为左上、右上和右下三大城区,表明温州城商业呈现一定产业化分工。北宋诗人杨蟠曾有诗赞叹温州商业繁荣: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

温州青瓷、漆器与茶叶、柑橘的销售,早在宋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元代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亦有对温州漆器的记载,在“欲得唐货”中着重突出“温州之漆盘、泉之瓷器”……

这一商业历史积淀在温州被增辟为通商口岸之时,被代理税务司马吉绘注下来,在其报告中着重提及茶叶和柑橘的出产和销售。

《1877 年瓯海关贸易报告》中的温州城地图

温州文教区的形象表达

在地理优越、交通便捷、工商业发达的背后,更存在着与之适配的思想文化为城市发展繁荣提供精神支撑,才能让偏居东南一隅的温州城长盛不衰。在图中右下方城墙的边垣,可以清晰看到“东山书院”这一浙东事功学派在温州城留下的建筑遗存。东山书院旧在华盖山,为北宋学者王开祖讲学之处。其后几经毁缮,书院移建于城东南积谷山麓。而它所代表的“永嘉学派”倡导的“事功”精神,不同于程朱理学及陆王心学,主张“通商惠工”,反对传统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工商业的发展保持积极鼓励态度。虽然宋代以来,事功学派所持理念的地位与作用没有与理学、心学一般,获得朝廷和官方的扶持继而成为治理国家的方略,但就温州而言,“事功”思想无疑获得了长久的发展,并对这一地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功”思想与温州商业繁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自然与文化两重因素的交织造就了温州商业经济的繁荣,也成就了温州在近代被动或被迫与各个通商口岸城市一起相较其他区域更早地开启近代化进程。海关贸易报告中的这幅折页地图,不仅是清朝光绪年间温州城市变迁的见证,也是清末地图绘制中现代与传统绘制方法交错的产物,能让我们对经历了清晚期近 代化变革大潮中的中国城市有进一步的了解。随着海关或租界中外国人士的进入,西方人绘制的中国城市图能让我们以中外两种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当时中国城市的历史变迁,穿越时空了解温州城的岁月沧桑。

猜你喜欢

温州海关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释疑解惑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手工艺·温州发绣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