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下)
2022-05-05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清明节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泼水节为傣族的新年,起源于印度,约十三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初经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开始互相泼水,泼出的清水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明亮晶莹的水珠也象征着甜蜜的爱情。
泼水节全面展现了傣族的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等传统文化,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中展示的章哈演唱、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也能展现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
瑶族盘王节
盘王节定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每逢这天,瑶族人民都会汇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以纪念盘王。
“盘王节”又称“还盘王愿”,其仪式主要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请圣、排位、上光、招禾、还愿、谢圣”,整个仪式中唢呐乐队全程伴奏,师公跳《盘王
怒族仙女节
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三大类别。
仙女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原始崇拜,另一说法是该节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的一种遗俗。怒族信奉仙女,以祈求安泰。为了纪念传说中的仙女阿茸姑娘,在她死后第二年的农历三月十五,人们举行了祭拜活动,后逐渐演变成了仙女节。在仙女节仪式上,一般由主祭人念祝辞,大家口头献贡。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祀仙女的仪式已渐渐淡化,歌舞求福和体育竞技成为仙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
怒族仙女节的社会基础相当广泛,它体现出了怒族人民对于自然的崇拜,仙女节对于怒族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价值。
藏族雪顿节
“雪顿”意为酸奶宴。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藏戏节”。传统的雪顿节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
关于雪顿节的起源有这样一种说法:相传,由于夏季天气变暖,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时难免会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戒律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僧人只能在寺庙念经修行,直到六月底方可解禁。待到解禁之日,僧人们纷纷出寺下山,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便酿好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
藏戏演出是雪顿节的主要内容,据记载,参加雪顿节演出活动的是扎西雪巴、迥巴、降嘎尔、香巴、觉木隆、塔仲、伦珠岗、朗则娃、宾顿巴、若捏嘎、希荣仲孜、贡布卓巴等12个藏戏团体。
雪顿节是藏族的重要节日,也是藏族文化传承绵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藏族人民传承这一节日,对展现民族文化独特性、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着积极意义。
维吾尔族诺鲁孜节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对维吾尔族人民来说,每年3月20日到22日的諾鲁孜节是最重要的节日,这一节日也叫迎春节(开春节)。
诺鲁孜节仪式从3月20日的黎明开始,男女老少都要身穿民族盛装,各家长辈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点燃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小辈头上绕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平安快乐。然后,长辈要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牲畜们从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牲畜膘肥体壮。接下来,人们要做“诺鲁孜饭”(小麦、大麦、米、面粉、肉、酸奶疙瘩、牛奶等食物混合后加水煮成的稠粥)。从当天午时起,维吾尔族人开始成群结队相互拜年。到日落以后,家家户户都会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尽情唱歌跳舞,表达迎接新春的喜悦之情。
诺鲁孜节不仅是维吾尔族的传统佳节,也是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的节日,是缅怀前人、对后人进行道德教育的节日,是废陋扬善、崇尚进步的节日……正因为这些属性,它才能延续几千年之久,一直维持至今。9FBDB9B9-6593-4BB5-99E6-9D91AE8782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