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下)
2022-05-05
用镜头宣传中国形象的陈贝儿
2021年,香港媒体人陈贝儿用12集高分纪录片《无穷之路》,记录下内地扶贫故事。在历时三个月的拍摄中,陈贝儿和拍摄团队由全国最南部的热带雨林,走到云贵高原大峡谷,踏进大西北戈壁沙漠,进入川藏高原,深入14个曾经处于深度贫困的地区,真实地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了解各地民生,向观众介绍各地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她“沉浸式”体验当地居民生活,亲身经历各种职业,感受乡村振兴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惊喜变化。她天生的亲和力也在节目播出之后饱受全国观众赞誉。《无穷之路》体现了国家扶贫工作为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注入了更强信心和动力。
陈贝儿表示,作为媒体人,通过镜头传递真实故事是自己的“天职”。2021年很难得有机会拍到《无穷之路》这部纪录片,见证并展示了祖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传递正能量给观众。未来将再接再厉,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颁奖辞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高原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
吴天一,高原医学专家,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卫生健康系统的杰出代表。2021年,他荣获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从此,吴天一开始了他六十多年的高原病学研究,而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项空白。为了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吴天一常常要一天骑行六、七十华里。在调研途中,吴天一遭遇过六次车祸,身体14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就戳入了他的心脏。然而100天后,他又出现在了马背上。在高低压综合舱的人体实验中,吴天一耳膜穿孔;阿尼玛卿山科考,他双眼白内障;长期高原奔波,导致他患上了慢性高原心脏病。身体屡遭重创,理想的火焰却愈燃愈旺,吴天一对于高原病学的研究也愈发深入、透彻。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他主持修建了45个高压氧舱、38个低压舱,建立了三级救援体系,以确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吴天一和医疗团队的目标是“不死一个人”,他们按照最高标准,制定了缜密周全的医疗救助体系。最终,5年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被国际医学界称为高原医学的奇迹。
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六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进了广袤的青藏高原。如今,80多岁的吴天一院士仍然坚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颁奖辞
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考上清華大学的失聪女孩江梦南
半岁时,江梦南因误用药物失聪,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的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在前26年的人生中,她都身处一个模糊混沌的听觉世界里。但江梦南借助她对声音震动的灵敏感觉以及读他人唇语的能力,不仅在念书时跳了一级,还考上了重点大学。2018年,她考入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博士生。
2018年到清华大学报到前,江梦南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布谷鸟的叫声、下雨时的哗哗声、晚上的蝉鸣……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文字和想象中的声音和整个世界一起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但她从未忘记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江梦南就读于生物信息学专业,她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颁奖辞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
彭士禄,革命英烈彭湃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65年,彭士禄携妻子儿女告别城市,走进大山,他要带领同事们建起中国第一座潜用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都是总工程师彭士禄要首当其冲面对的。历时五年,中国第一座自行研制、独立建造的压水型反应堆建成,1970年7月25日,反应堆发出第一度核电。35天后,模式堆提升至满功率,这颗核潜艇的心脏有力地跳动着。四个月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改革开放后,他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如今,中国核电已经因造价、安全、技术方面的优势而被世界认可。对于这些成就,彭士禄说:“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奉献一切”。
颁奖辞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的中国航天追梦人
30年来,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中国人正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伴随着一次又一次起飞,中国人在太空中走得越来越远。
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升空,我国终于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近三十年间,几代北斗人坚守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初心使命,建成了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奔向新时代,北斗人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舟逐梦、北斗环宇。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未停下探索宇宙的脚步,探索宇宙,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变的情怀与浪漫!未来,中国航天人必将走得更稳、更远!
颁奖辞
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