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鸟护生态
2022-05-05吴振明
吴振明
每年4月第一周为湖南的“爱鸟周”。每至此时,各级林业部门都会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鸟类保护宣传,其中鸟儿们的精美视频和图片总能第一时间吸引眾多关注的目光。然而,在欣赏鸟儿们美丽可爱的外表之时,不妨将关注点聚焦得更深入一些。本期“科技长廊”,特邀您走进一个具有科普意义的鸟类世界。
春燕归来,大雁北去;伴随着春意的涌动,湖南的四月又到了冬候鸟北迁、夏候鸟回归的季节,三湘大地,鸟语花香,生机盎然。近年来,湖南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山更青、水更绿,生态更美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了新成就。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洞庭湖时,对湖南的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完善,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得到了修复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显著改善了鸟类栖息环境,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省候鸟种类和数量稳中有升,鸟类分布新纪录不断刷新,鸟类分布记录由2013年的446种增加到现在的504种。2022年1月,省林业局组织开展洞庭湖区域水鸟同步调查,记录到洞庭湖区域的水鸟74种40.4万只,水鸟种数和数量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
湖南省林业局重视科普宣传工作,积极开展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已连续开展了40届“爱鸟周”、11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9届“世界野生动物日”和5届“护鸟飞”活动。通过鸟类摄影展、观鸟赛、知识竞赛、科普宣传栏、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开展鸟类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很多人成为保护鸟类的志愿者,生态环境的维护者。
2013年以来,湖南省林业局在全省候鸟迁徙通道、重要栖息地、停歇地建立了43个候鸟保护站。湖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积极协调、支持志愿者队伍建设,与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合作搭建湖南“候鸟守护者”行动网络,全省现有31个护鸟团队,建设了31个在地护鸟营、11座候鸟守护站、14支村级护鸟队,联合聘请的省级候鸟守护者达119名,在地候鸟守护志愿者5000余名。政府部门的“候鸟保护站”和民间志愿者的“候鸟守护者”行动网络初步构建形成覆盖湖南省内14个市州及四大湖区和四大山脉的候鸟巡护保护网络体系,创建了全社会参与的候鸟保护新模式,积极开展各项保护行动。近年来我省危害鸟类违法案件数量显著减少,保护成效显著,走在了全国候鸟保护工作的前列,开创了候鸟保护新局面,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充分肯定。
按照国家林草局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要求,湖南省开展了7次志愿者“护飞”行动,先后有59支志愿者队伍在全省各地开展宣传、巡护、拆除鸟网、举报非法捕鸟等行动。出动志愿者巡护人员3000多人次,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协助林业部门解救并放生违法捕捉的鸟类。“护飞”行动为鸟类迁徙保驾护航,人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潇湘晨报等10多家媒体对我省“护飞”行动进行了报道,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鸟类的救护工作是鸟类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对野外受困、伤病以及执法查获的鸟类进行救治,康复后放归野外。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积极开展鸟类等野生动物救护工作,2005年至2021年累计救护放归鸟类187种、8773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6种4500多只。
雉鸡类鸟类是濒危程度很高的动物类群,很多种成为濒危种、易危种或受威胁种,其多样性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的雉类种类多,分布广,特有种比例高,濒危程度高,环境敏感度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开展珍稀雉类种源繁育工作,建立人工种群,对于保护珍稀雉类具有重要的意义。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开展珍稀雉类的科研攻关,开展了黄腹角雉、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白鹇、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等珍稀雉类的人工繁育和野外再引入技术研究工作,累计繁殖珍稀雉类7种3008只;从2010年开始,先后6次将人工繁育的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珍稀雉类200余只个体再引入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山冲森林公园、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对放归野外的个体进行了追踪监测,对其适应野外的过程和习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为恢复壮大上述物种野生种群提供了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