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林融合”推深做实林长制
2022-05-05刘晓利
刘晓利
全面推行林长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衡阳市将以“科学育林、智能管林、产业兴林、法制护林”为主线,坚持“四林融合”推深做实林长制,推动衡阳林业实现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学育林”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
坚持把林业资源发展作为各级林长的重要职责,按照“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总体思路,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一是抓好国土空间绿化。以国土绿化作为推行林长制的重点,2022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6466.67公顷、封山育林5666.67公顷、退化林修復8733.33公顷、森林抚育14000公顷、人工种草100公顷。高质量开展交通干线两侧生态廊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纵横成网、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廊道示范样板。二是抓好生态功能优化。推动从单一化造林向造林、造绿、造景、造福、造富方面系统化转变,全面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退化林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着力提升亩均蓄积量、整体生态功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三是抓好城乡绿化美化。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引领,积极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拓展城乡绿化空间。结合乡村振兴,利用乡村房边、路边、水边等闲置土地开展植树造林,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着力建设一批森林乡村。四是抓好自然保护地监管。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大力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特别是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
坚持“智能管林” 不断厚植生态安全
坚持林业作为资源管理部门的生态保护修复主业,落实林长制“一长三员”网格化管护体系,真正做到“山有人护、事有人做、责有人担”。力争2022年蓄积量提升3.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7.8%。一是加强森林湿地资源管理。加强林地资源管理,扎实开展森林督查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森林督查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措施,压实地方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2%以上。二是加强森林灾害防控。压实筑牢各级林长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底线责任思维,提升森林灾害监管和联防联治能力,坚决防范重特大森林灾害。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普查防控,重点遏制松材线虫病蔓延势头。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监督,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植物行为,严肃查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案件。维护好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入整合现有林业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大力推广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全面加强林业资源动态监管,实现数据收集、资源监测和日常巡护全天候全覆盖,构建坚实有力的林长制信息化管理体系。
坚持“产业兴林” 积极培育生态产业
坚持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持续释放林长制“红利”,力争2022年油茶年产值增速不低于15%,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480亿元。一是重点发展油茶产业。持之以恒做大做强衡阳油茶产业,奋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规范茶油小作坊生产。加快“中国油茶博览园”“省部共建国家级(衡阳)油茶交易中心”“国家级油茶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三个国家级油茶产业平台建设,做优“衡阳茶油”区域公用品牌。二是统筹发展特色产业。将推深做实林长制与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探索推进“林长制+”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以林长助林业、以林长惠林业。统筹推进以城乡绿化、观光休闲为主题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优化全市竹木产业结构布局,加大竹木产业集群建设。围绕林药、林禽、林畜和特种养殖重点区,着力培育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打造林菌、林药、竹笋等特色林下经济产品。三是融合发展绿色产业。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发展“森林+”模式,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森林旅游景区景点和“森林人家”品牌。进一步发挥林业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行业优势,因地制宜、持续开展多模式林业乡村振兴,让农民因林而富、乡村因林而兴。
坚持“法制护林” 精准护航生态发展
坚持将林业法治保障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通过依法治林实现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一是注重依法治林。用法治思维推进林长制事业发展,发挥《森林法》赋予林业部门的督查权威,依法开展森林督查,依规开展林地监管、自然保护地监管。加强林地使用定额和森林采伐限额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改变林地草地用途、乱砍滥伐林木等行为。二是注重严格执法。强化基层权威,推动市县两级林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让基层林业执法“长牙齿”、带威慑、有权威。进一步充实基层力量,探索实现乡镇林长办新体制,管好基层林长队伍。三是注重创新驱动。逐步建立以林长制统筹林业投融资和利益联结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爱林护林兴林”,推出“志愿林长”“民间林长”“林区警长”等新制度,推动资金资本“进山入林”,充分激发全社会爱绿护绿植绿积极性,充分发挥林长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