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优发展”评价助力主题活动型德育的实施
2022-05-05张波
【摘 要】学生“五优发展”评价是立体多元的评价体系,是引导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路径,它通过表现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修养品德。以“五优发展”为目标的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关键词】多元评价;五优发展;主题型活动;德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1-0018-04
【作者简介】张波,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江苏盱眙,211700)党委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检查、诊断、反馈、矫正的功能,不仅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发挥着教育教学管理的功能,“引导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充分的发展”[1]。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的主题活动型德育有效打通了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各类德育活动都可以通过“主题型活动”加以实施。基于一体化思考,学校构建了以促进学生“五优发展”为指向的立体多元的评价体系,推进主题活动型德育课程的实施,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课程评价的特点
1.评价是立体多维的。
主题活动型德育课程体系包括了思政课程、学科德育、校本德育课程等。从课程级别上,主题活动型德育课程涵盖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实施场所上,主题活动型课程涵盖了课堂和课后,校园、家庭和社会立体空间;从实施路径上,主题活动型课程确立了主体课堂、行为作业、社会实践等有机衔接、逐步扩展的活动载体,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形成了丰富、系统、开阔的德育课程育人场域。德育课程的立体多维决定了评价也是立体多维的。
2.评价是多元的。
首先,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课程实施主体涵盖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生活、校外活动中的所有组织者、参与者。其次,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在“五育融合”上,德智体美劳五育是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的,德育的实施离不开其他四育的支撑;在活动内容上,包括思政课内容、学科德育内容、班级德育内容、校本德育课程内容等;在德育内涵的组成上,涵盖了法治教育、理想教育、品德教育、环境教育、爱国教育、科学精神等诸多方面。所以,德育的内容是多元的。最后,评价的方式是多元的。一种评价方式不可能实现所有评价目的。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不同,评价可分为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主客体不同,评价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我们还可以把评价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3.评价是协同的。
立体课程、多元评价要求评价要素间具有协同性。立体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协同性,这要求从学校层面对多元课程进行跨学科整合,各类课程不能重复某些教育点而忽略了应该有的其他教育点,学科配合、学科融合应该成为未来学校科研与实践的重要领域。同时,立体课程实施的主体也要有协同性,他们通力配合、统一规划,实现整体实施、整体评价、协同评价。
二、学生“五优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1年12月31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A5是“学生发展”,它的二级指标是“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艺术素养、劳动实践”,在三级指标中进行了翔实的考查点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学生发展”指标是围绕“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思想构建的。我们把这一评价体系与我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出学生“五优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在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艺术素养、劳动实践五方面获得优质发展,即“五优”),并优化相应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调整相对应的评价方式。详见下页表1。
三、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品德发展
1.發展性——学生“五优发展”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理念。
我们把学生初中三年的发展作为整体进行评价,学生发展总目标是获得“五优”。我们把“优”定义为“A”、“良”定义“B”、“合格”定义为“C”,“五优”即为“5A”。学生在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艺术素养、劳动实践五个方面的表现,可通过日常评价加以细化,分类统计、核算,分类考核、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步。
以“品德发展”为例,班主任根据每位学生一周表现中获得A的数量(达一定比例),可认定学生周表现为A;根据一学期中有多少个周是A,认定学生本学期的综合表现为A,在学期末予以表彰并写入学生的个人素质报告书中;初中3年,6个学期,如果有4个及以上学期被评为A,毕业时就可以认定学生在“品德发展”方面为A。发展性还表现在,学生获得4个C可以晋级为1个B,获得2个B可以晋级为1个A,在周评价中获得A的评价达到比例,也可以实现晋级A的目标。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评价系统处于一个类似游戏晋级状态,让学生重视自己各方面的表现,从而严格要求自己,朝着“五优”方向发展。
学生的量化评价结果可以转化为质性评价,纳入“五优”评价体系。如将期中、期末考试量化成绩进行等级转化,具体做法是,把考试成绩转化为A、B、C、D4个等级,以百分制为例,85分以上认定为A,75—84分认定为B,60—74分认定为C,60分以下认定为D,转化后就可以与日常表现性评价一同纳入“五优”评价体系。
2.过程性表现——学生表现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以学生参与主题德育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的观察要点,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是主题型活动的重要评价手段。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实行A、B卡奖励的评价方式,即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品德、思维、任务表现进行综合评判(模糊评价),给予A卡或B卡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的积极表现,都有机会获得奖励,学习委员会对每一位同学每周获得A、B卡的数量进行统计,结果计入电子档案袋中,通过这种方式记录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表现性评价表”,进行相对较严谨的评价(如下页表2),这种评价的好处是可以对每一位同学的表现进行系统性评价,评价相对客观、公正。
表现性评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A、B、C”的评价,强化了过程管理。
3.成长档案袋——可视化评价应用的有效方式。
成长档案袋是学生管理与评价的重要评价工具,它可以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真实的、闪光的成果记录下来,成为学生、家长、教师查阅的档案和评价的依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成长档案袋成为可能。我们在学校网站平台上建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个人电子档案袋文件夹,设置密码,个人电子档案袋的管理者是班主任(或专职管理者),学生、家长凭密码可以访问档案袋,学生与家长可以参与个人档案袋的建设与管理,但要经过管理者的授权、审核。
学生的电子档案袋文件夹由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艺术素养、劳动实践五个部分组成,按学期逐步建立起6个子文件夹。记录内容包括学生的试卷、作品、获得的成果、有价值的反思,记录学校、班级的“五优”表现评价等;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像等。档案袋重视收集体现学生发展的作品样本、成绩证据等发生过的标志性的事实,以展示学生进步状况。[2]建立、建设学生个人成长电子档案袋,可以让平台真实、全程记录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就像农民关注自己的庄稼生长一样,让学生与家长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天,不断为自己加油、鼓劲,让成长变成可视化的关注过程。对于学校与教师的管理来说,它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管理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实践智慧的评价和评价实践的智慧——教师教学评价重心的迁升及智慧的追求[J].江苏教育,2021(91):7-10.
[2]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