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为不教”让课堂“活”“动”“实”

2022-05-05巴瑶

江苏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新课堂

【摘 要】叶圣陶提出“教为不教”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教”与“学”辩证统一的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主动情境,让课堂“活”“动”“实”起来,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自学素养、智慧和能力。

【关键词】教为不教;主动情境;创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6-0060-02

【作者简介】巴瑶,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5)党委书记,高级教师,苏州市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叶圣陶指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掌握方法“使人胜任”。叶圣陶的“教为不教”,要求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探讨主动学习的问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单纯的“教”到“不教”,“教为不教”概括阐述了师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学科学习和课堂建设建立起教学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也认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比较东西方两位教育家在教育认知领域的主动学习理论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加强教学主动情境设置,引导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才能把所教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因而,“教为不教”的课堂建设显示出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基于“教为不教”理念的课堂建设内涵与价值

1.基于“教为不教”理念的课堂建设内涵。

“教为不教”理念在课堂建设中的内涵有两层。其一,“凡为教”。从性质来说,它包括教育、教学与教养;从内容来说,它包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集中到一点,就是包括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的一切教育手段。其二,“不需要教”,即把“教”的最后目标境界明确化、具体化。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方法,才能够自学自励、终身以之,能够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2.基于“教为不教”理念的课堂建设价值。

传统的课堂建设,常常把课本内容作为主要对象,分化割裂、解剖分析,试图把课本内容中的知识结构细化,以便让受教育者易于接受,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也缺少对学生接受能力的培养。现代课堂建设和教改理念,更强调受教者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知识,更要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好习惯,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时间是一个定值,在这个定值里达到“不需要教”,就是教学的成功。

叶圣陶“教为不教”在课堂建设中的价值,表现为指明一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培养对象为主体,在课程设置中明确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完善方法。要达到有效的“教”,从而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置中,通过创新思维来有意识地强化主动情境设置,重视设计,寓教于乐,完成共情互动,把握教育核心元素,重塑课堂的教育功能。

二、基于“教为不教”理念的课堂建设实践策略

1.以“创新”让课堂“活”起来。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的自然本性得到健康有序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教师应在发掘创新潜质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问题启发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

素质和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让教师把“讲”变为“导”,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學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不断创新各种教学方式,努力让课堂“活”起来。

2.以“开放”让课堂“动”起来。

开放性课堂教学就是吸取已有的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以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

其一,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活动、课后作业以小组竞赛方式进行,每学期结束时进行评比,并为优秀小组颁奖。小组成员在学习中互帮互助,每个人都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其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将教材中的部分单元交给学生来“教”,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今天我当老师”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真正达到“不需要教”。

3.以“归纳”让课堂“实”起来。

认识是一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归纳是更高层次的认知。布鲁纳的归类理论,引出了他最重要的认知学习观——超越所给的信息。他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地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一要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整理。课堂学习的知识需要归纳整理,更要学会举一反三。如语文学科中文言文板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文言文学习本,每课要预习,课后整理课堂笔记。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整理,很好地消化了这些复杂的文言文知识点,并且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要引导学生制作并使用学习素材库。如进行语文学科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摘抄,将素材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素材资源库。

猜你喜欢

创新课堂
初中生化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创新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创新课堂让高中历史教学更加生动高效
基于问题驱动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与启示
新形势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探索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引导探究创建“新”的语文课堂研究
创新课堂设计激活课堂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转变
浅析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