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素材:怎一个“巧”字了得
2022-05-05
运用素材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观点,使文章有理有据,增加读者可信度。丰富的素材,让文章更充实,观点更深刻。化用,又称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句、段或作品,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化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化,二是用。简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事例及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素材的化用最终收到的效果是事例典型新颖,主题鲜明深刻,语言生动优美。化用素材体现一个“巧”字:
一、巧用典故,情深意长
化用典故是我国古代诗人、词人常用的一种手法,也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素材。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可谓是用典之翘楚,他的很多词作用典、化典可谓炉火纯青,引用精当,信手拈来。比如大家熟知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的五个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典),“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典),“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典),“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典),“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典)。而在《破阵子·为范南伯寿》这首词中,一开篇词人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越灭吴后,范蠡不受越封,复娶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写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作者之所以用这两个典故,主要是因为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范南伯)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而以二范比范如山,希望他能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个隐晦的开端,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从词的主旨来看也是很好的开端,有了这个开端垫底,下面正面劝勉的话就显得更有力量,更能打动人。“千古风流”应在我辈身上,不要轻抛建功立业(“万里功名”)的时机,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三百州”)啊!这两个典故的化用可谓“巧”中含“巧”。
二、巧用句式,文采飞扬
化用素材时,根据不同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使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增强表达效果,从而使语言富有文采。
1.巧用反问句,增添文采。如佳作《从善如流》中的一文段:
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为冷雨。还记得“黑色羚羊”鲁尔·玛道夫么?有谁能想象一个曾经身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的小女孩如今能站在辉煌的奥运颁奖台上享受着王者的荣光?然而她的确做到了,她用一次次的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艰辛地铺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这路上的障碍与荆棘,也许多到无法想象。可是,充满意气的她,何曾有过丝毫的退却?意气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坚韧的生命是如此伟大。
这一文段用反问句式化用素材,表达了非常肯定的语气,进一步补充论证了“意气”的重要性。读者看到这些文句,会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把一个多病的小女孩和一个享受荣光的领奖者这两种角色联系在了一起。答案就在这个问号里,是“意气”。
2.巧用因果句,增添文采。如佳作《从善如流》中的一文段: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盖因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盖因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孫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昇、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这一文段是一组由因果句构成的排比句。它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又具有因果分析句的说理特点。“之所以……是因为……”这一关联词的重点就在“是因为”上,它强调的是原因,进而就在一个大的面上突出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这个点,文段的重心也就顺理成章地显露出来了。
3.巧用对称句,增添文采。
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古文来举例。它通常用在两个对立论点的论述中。如佳作《从善如流》中的又一文段: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救刘伯温,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这一文段的论点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论述的时候,作者试用对称句来化用素材,分别从“兼听”和“偏听”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这能够让读者在对举的例证中,对两个对立论点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更加省力。
4.巧用古诗词,增添文采。
引用、化用古诗词,能使文意庄重典雅,语言流畅而不失华丽之风。如:
我们会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隔世之爱而感动;我们也会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为国捐躯而感动;我们还会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而感动。
5.巧用人文史实,增添文采。如佳作《不要轻易说“不”》中的一文段:
当全身瘫痪夺去了霍金活动的权利时,他还能运转的大脑却在新世纪物理天文史上写上辉煌神奇的一章;当轮椅成为史铁生余生的脚步后,他手中的笔却在文坛上画出一轮新月;当失明的双眼让阿炳看不到繁华的都市时,他的《二泉映月》却透心清凉般流动在人们心间……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们感叹和感动,只因他们从未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与困难说“不”。
这一文段化用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作素材,既增添了文采,又增添材料的丰富性,做到内容充实。
三、巧解新意,不同寻常
“旧材”新用,翻出新意,最需要的是学会辩证思考,学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如佳作《拥有童真,返璞归真》中的一文段:
一个亲切的背影,汇入北大燕园。她带着纯洁与稚气,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她是文坛中的一颗新星,照亮了众多读者的心灵之路,闪烁出霞光万缕。只因为她有一个朴素的追求:歌颂童心、母爱和大自然。她就是冰心,始终保持拥有一颗童心。因为拥有童心,与家人分别后,依然可以过着快乐独立的生活;因为拥有童心,即使与恋人隔海相望,也可以独自解忧;更因为拥有童心,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最终穿透“空虚与寂静”“迷惘与糊涂”,思想变得更加成熟,更明白表达爱的方式。所以童心值得一生追求。
这段话是以作家冰心的素材为论据,以“童心”为话题展开议论的,视角独特。
再如佳作《勇敢与高贵》中的一文段:
一个勇敢的背影,汇入三联书店。他以中国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与众不同的读书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激起波澜,扬起巨浪。他是文坛中的勇者,眼光独到,追求大胆,屡吃螃蟹。他有一个朴素的心愿:自己认为对的,就应该去做;他有一个大胆的做法:请求将《随想录》由三联书店出版,保证一字不改。他就是范用,要知道,这一切在当时屡受阻挠,并非易事。成就朴素追求,坚守高贵心灵,是需要勇敢者愤然前行。正如巴金所说:“他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这份勇敢与高贵岂是当今苟活之人所能知之?
关于范用的素材,可能有很多话题可以写,比如“先行者”“实践”“坚持”,而这段文字从“勇敢”这个话题入手来表达观点,体现其独特新颖性。D9FE4C0B-DDD0-4908-B0C8-5FD23F8CD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