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论视野下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索

2022-05-05罗莉

文教资料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系统论实效性

罗莉

摘 要:思政课教学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提高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主要在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环境四个基本因素之间及各基本因素自身都要协调和谐,形成有机统一体。其中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环境在该系统中分别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主要因素、必要因素和重要因素。

关键词:系统论 思政课教学 实效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1]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助于我们为民族复兴培养新时代人才,成为思政课实际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认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环境四个基本因素之间及各基本因素自身协调和谐,形成有机统一体。其中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环境在该系统中分别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主要因素、必要因素和重要因素。

一、教师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2],并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六个要”[3]的要求。思政课教师队伍肩负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是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际执行者,是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引导者。思政课教师参与整个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决定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要强

思政课教师要堅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只有有信仰的教师才能开展信仰教学,高度认可所教内容,并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这样,教师便有底气、有自信,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教育引导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信服和接受,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二)思政课教师职业情怀要深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需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心里永远装着党、国家和民族,把对党、国家、人民和学生的爱融合在一起,视思政课教学为自己的光荣事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满怀对思政课教学的执着追求,把强国志、爱国情和报国行自觉地融入日常的思政课教学中,在教学中充满激情和感染力。教师在教学中自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最能打动学生,甚至影响他们一辈子。

(三)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要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4]。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较高。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才能以理服人,把问题讲得清楚透彻,较好地对教学内容“解惑释疑”。同时,思政课教学内容不仅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而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内政外交等,庞大丰富的内容体系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素养。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其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法治两个专业方面的知识,而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大多是对其中之一较为熟悉。为了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储备。用渊博的专业知识、广阔的国际视野、智慧的历史思维及深远的战略眼光把教学内容讲得清楚明白,尽最大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同与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另外,思政课教学内容应紧跟时代。思政课教师需要及时了解最新国际国内的形势与政策,把最新的时政大事随时融入思政课堂,做到常讲常新,让学生不仅入脑而且入心,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四)思政课教师其他方面的业务能力要好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各项业务能力。如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认真研究提炼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思想境界和教学语言能力、精心准备和组织课堂教学等等,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二、教学内容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学实际效果的主要因素。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先生指出“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5],由此可见教材质量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全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课教材,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必修课。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思政课教材要紧跟时代,及时进行修订。各门思政课教材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全国统一编写与修订的。教材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何把思政课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每个思政课教师务必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思政课教师需要熟读所教课程教材的全部内容,对教材的内容要有深入全面的理解,从中提炼出重难点内容,并对全书和每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了如指掌,以便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次,虽然思政课教材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思政课教学却不能“照本宣科”地讲授,而应主要把重难点内容讲清楚讲透彻。为了使抽象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且有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案例、诗词、歌曲、漫画、视频等来帮助说明或阐释。这些被选入的内容需要具有典型性、启发性与穿透力,蕴含深刻的寓意和哲理,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触动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例如,在讲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爱国主义”内容时,为了引导同学们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教师播放了“利比亚撤侨”的视频,让同学们非常感动和自豪。尤其是其中一个中国公民下飞机后深情亲吻祖国大地的场面让大家都热泪盈眶,这一举动所呈现的爱国之情无疑触动了同学们的灵魂深处。

再次,鉴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使命和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及时融入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新思想、新观点,同时引入社会时政热点问题。例如,在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停课不停学”的情况下,韶关学院组织开展网络教学。教师们结合当时的疫情防控开展了网上专题教学,将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典型爱国主义素材融入教学内容中。课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如“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等,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都显著增强。

最后,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尤其是关注回应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理论学习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是为他们“答疑解惑”的,是具有现实关怀的。这样,同学们听起课来才会觉得内容熟悉且亲切,从而引起他们对思政课教学的兴趣。对此,本人在教学中受益匪浅,因为同学们经常会把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我交流,如恋爱、家庭、友谊、理想、考研和就业方面,等等。这些内容很好地丰富了我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也让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心理情况,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因素

教学方法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采用的“填鸭式”满堂灌输法,由于仅注重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唯一主体性,而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思政课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如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专题式和社会实践式等新式教学方法已被广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具表现力,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部通知指出:“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6]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7]。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非常重视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一直积极探索师生互动的方式。多年来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顺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最后,我们将学生主讲型作为主体性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则起到主导作用。本人在多年实践后调查表明,学生主讲型主体性教学的效果较为理想,它可以充分调动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政课教学对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抽象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果仅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难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身魅力。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发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育人作用,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8]。不仅要用科学理论来培养学生,而且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来教育引导学生立下鸿鹄之志,做好奋斗者。[9]可见党中央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务必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特色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任务。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到韶关市北伐纪念馆、韶关市博物馆、仁化双峰寨、广东省委旧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等地进行实践教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触摸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历史场景,感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历程。学生们在參观考察历史遗迹后深受感动,纷纷撰写实践论文分享感受和体会。为了巩固和提高实践教学成果,在每次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对学生们的实践论文进行评奖,并收集整理学生的获奖论文编撰成论文集《行动的课堂》,以供师生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四、教学环境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的建设,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证”[10],并强调“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1]。这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环境,全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有关思政课教学的各项工作制度,以便帮助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认为思政课与他们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不能为他们带来直接有效的实际利益,把思政课仅仅视作为学分而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想要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环境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常常几个专业或班级共同上课、人数相对较多的思政课堂,因为课堂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为了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教师需要在备课时精心准备,以便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感觉,从而改变他们之前认为思政课是“睡课”“水课”的观点。

其次,在彼此已经初步熟悉且有好感的情况下,制订较为严格的课堂教学纪律来约束和激励彼此的课堂行为,课堂纪律应该具体且合理。然后,师生共同遵守、相互监督、公平公正,共同营造一个严肃而温馨的课堂环境。师生之间“建立权威与平等的动态平衡,实现互动结构形式的内在张力”[12],从而确保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为进行高质量课堂教学提供前提保障。

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淵博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应具备把控和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能够偶尔插入些许幽默来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师生之间通过课堂教学建立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彼此信任,互相关心,在理论传播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不知不觉中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学生相信、认同和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有时并不完全是教师讲得多么完美,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彼此建立的情感交流、信任和尊重,从喜欢教师的人格进而愿意信服教师的观点。

五、结语

系统论认为“若使系统内的各因素之间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那么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形成既包括各因素的功能,又包含了各因素交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的整体效应”[13]。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环境是该系统中的四个基本因素,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体,而每个基本因素又各自成一子系统。要想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建构和优化系统中的每个基本因素,而且需要把各基本因素放到一个系统中去考量,使整个系统中的各基本因素之间和每个子系统本身都协调和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5):15-18.

[2] [3] [4] [7] [8] [9] [10] [1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5] 刘立德.陆费逵与中国近代教科书主权意识觉醒[N].中华读书报,2013-11-20.

[12] 张慧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结构形式转型—— 一种新模式探究[J].山西师大学报,2022(1):108-112.

[13] 肖琼.从系统论视角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6):278-280.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0年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双驱模式下高校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2020GXJK046),广东省韶关市201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系统论视野下的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调查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Z2017015),广东省2021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向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517)。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系统论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系统论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数字电视经营系统论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