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2022-05-05宋鑫姚树密王昀
宋鑫 姚树密 王昀
摘 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和四史教育的主要内容,总结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可行性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四史”教育 高校思政课 路径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才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将“四史”学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从中得到有益的熏陶,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四史”教育和思政教育概述
(一)“四史”教育
“四史”教育是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展“四史”教育,从学生入手,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历史和改革开放史。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坚忍意志、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精神和中国革命的意义,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中指出,将“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师生增强“四个自信”。该政策提出后,各大高校广泛开展“四史”教育,并利用“四史”教育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的结构和框架。
(二)思政教育
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和政治内容,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尤其在全球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交锋,呈现错综复杂的面貌的今天。如何使当代大学生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如何切实把理想信念教育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二、“四史”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入的必要性分析
(一)重视“四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的优良传统
高校“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必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以民族救亡和复兴为目标,在新中国建设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无数的优秀党员代表,如王进喜、焦裕禄等,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些杰出人物和英雄事迹已经被记录在历史中,学生在学习“四史”过程中,能够更直接地受到熏陶和感召,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重视“四史”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
中国的教育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先进教育理念引导中国教育的发展。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针对当前教育提出的重要理论教育方针。为此,教育部门多次提出建议和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正式提出了加强“四史”教育的要求。
(三)重视“四史”教育是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锐利武器
“四史”教育可以避免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一些不良风气和低俗信息容易通过网络传播到高校中,历史虚无主义趁机一哄而上,造成部分学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误解、迷茫或者遗忘。历史是不容遗忘和歪曲的,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理应了解中华民族的發展历史,理应具有民族自信、历史自信和制度自信。在网络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正是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一)思政课课程教材内容与“四史”融合度有待提高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材设计及教材内容非常关键,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也会更高。但是,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教材内容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高校的“四史”教育教材内容大多为历史知识梳理,主要是带学生回顾历史事件,缺乏政治教育性质。换言之,相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传统的“四史”教育内容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对学生思想的深刻影响。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四史”知识储备和知识架构有待提升
当前,“四史”教育提出时间尚短,与大学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实践仍处于摸索阶段,有关研究成果较少,所以“四史”教育的开展缺乏足够的范例和指导,导致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以及知识架构缺陷也比较明显,影响了“四史”教育的融入效果。
首先,部分高校四史思政教师本身对于四史的研究不够深入,或者即使对“四史”了解较多,但是对于其核心把握不足,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政教师对四史的历史精神以及传承思想把握不足,导致“四史”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部分思政教师还存在知识架构的问题。由于“四史”的内容体系庞杂,并且彼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也,导致“四史”的总体知识构架也比较复杂。不少思政教师对于“四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之间的关系掌握程度不高,影响了“四史”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相对保守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是思想的教育,不能够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但是,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基本上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固化,以传统讲述历史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引导,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另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学生参与,没有以学生为主导,思政教育的实际意义没有达到。
(四)缺乏有效的实践路径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也是中国发展实践探索的思想累积。“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应该通过社会实践来完成。但是,目前高校开展的思政课鲜有设置实践课程的,大部分思政治课都是室内的文化教育课程,单纯的知识灌输效用有限,影响了到实际教学效果。[1]
四、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分析
(一)整合“四史”课程资源是基础
如上所述,“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是一大问题,为实现“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良好融和,首先要进行完成课程资源的整合。其次,预先完成教育资源的配置和设计,让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有章可循,利用课程资源优势加深学生对“四史”的理解,确保教学活动积极合理地开展。
1. 从目标环节入手,制订“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相融合的整合教育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用提升融入效果,确保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更加合理:① 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历史真实性,忠实还原历史,让学生能够了解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中国的改革发展历史;② 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应该具有思想引导性,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自身的思想深度和政治觉悟也有所提升,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2. 做好教学内容设计,形成合适的内容体系
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概论、法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逻辑、法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科目进行分解与综合。建立系统的学科体系,确保课程资源的融合更加合理,提升教学质量。将“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融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3. 注重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融入
课程思政也是当前备受重视的教学思路,即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他专业和学科的专业教学中,实现思政与教学的相辅相成。所以,进行教学过程中,可将“四史”教育融入各专业的教学环节中,促进“四史”教育与整体的高校教育实现融合,提升教学效果。[2]
(二)提升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
思政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在高校进行“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四史”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框架总结不够到位,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当前“四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应该从教师环节入手,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教师应该自主完成“四史”的学习。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达到对烂熟于心、信手拈出的程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四史之间的关联,在教学中能够举一反三,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学校也应该为提升教师素质提供支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四史”学习。学校党委也应重视思想教育与“四史”教育之间的互动和融合,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3]
(三)创新教学方法是必要保障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对教学效果的管控提升教学质量。在高校“四史”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参与“四史”学习的热情。
例如,应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的精细化管控,传统的思政课堂上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很难提起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视频资源和图片资源展现课程内容,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4]
(四)开展社会实践是重要环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史”教育不应仅限于知识的传播。在进行“四史”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注重社会实践教学,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四史”精神,感受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完成思想意识的提升。[5]
2021年10月27日,“感党恩、跟党走”广西红色故事大赛优秀作品暨“四史”学习教育巡回宣讲活动(教育工委专场)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广西党委教育工委、广西民族大学党委承办,全区36所驻邕高校师生代表参加。广西民族大学的《青春》、广西艺术学院的《青春向党,无问西东》、广西旅游发展集团的《刑场上的婚礼》等14个优秀作品参加了本次专场宣讲。[6]这次活动使很多师生受到“四史”教育的感召,升华了思想认识,可见实践活动的效用。
五、结语
高校“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应该完成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建立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并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良好的课程优势,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四史”教育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洋.“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路径研究[J].教育研究,2021(6):143-144.
[2] 穆标.关于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21(33):119-120.
[3] 石俊英.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研究[J].锋绘,2021(5):1.
[4] 晏红.新时期高校“四史”教育及其实践路径探析[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4):18-22.
[5] 王慎.“四史”教育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煤炭高等教育,2020(5):72-76.
[6] 贾钢涛,魏晨,赵普兵 .“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建设高端论坛综述[J]. 社会科学动态,2020(11):114-118.
基金項目:2021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ZC-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