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决策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2022-05-05苏广俊
苏广俊
随着中国经济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率的升级,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节能环保等也成为数字经济绕不开的话题。作为数字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的产物,智能决策是数据驱动下的产业“脑力”升级,是对数据价值的深层挖掘和利用,在统筹社会经济要素、优化企业供需关系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正在为数字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从数据到决策,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螺旋式跃迁的重要方向之一,是统筹多要素解决大规模复杂问题的过程,也是数字经济变革的重要关键点。
从技术层面来看,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要经过三次递进式跨越,每一次跨越都和数字经济的进程层层相连,我们称之为数字化转型的“三级跳”。第一级是数据描述阶段,即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基于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各类数据统计和管理系统层出不穷,我们描述和记录世界的方式越来越简单;第二级是通过数据进行规律分析,即利用机器学习和统计学技术了解事物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并对未来做出预测,基于算法的智能销量预测就是典型的应用;第三级是建模和求解决策,往往需要极强的建模及求解能力支撑,涉及机器学习和运筹优化等技术,所能解决的问题也扩展到大规模约束条件下的决策问题。简言之,数据描述+规律分析+决策分析=智能决策是我们逐步了解世界、分析世界并通过决策改变世界的过程。
智能决策技术为数字经济点亮了智慧之光,不仅延伸了数字经济的价值边界,有效提升了数据要素在核心决策层面的作用,也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助力,让各类经济主体在推进数字化时,可以兼顾政策、需求、能耗、成本、效益等多个因素,实现稳步高效增长。
全局思维和最优化方案是智能决策为数字经济带来的两大核心价值,不同领域的实践也表明,智能决策正在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积蓄力量。数字经济的一大特征是产品种类、生产和营销模式都极度多元化,各类资源配置日益复杂,无论是提升产业效率和效益还是调整供需关系,智能决策技术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来看,智能决策将从以下四个方向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
打造智慧供应链,促进供需平衡。数字经济的繁荣催生了多种新的商业模式,营销方式层出不穷,营销渠道多种多样,用户需求复杂多变,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化营销越来越重要,对企业供应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应对供应链上的各种变化,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基于市场需求的敏捷响应和调配能力,否则很容易出现供不应求或者产品积压的情况。通过智能决策方案,企业可以在营销高峰季之前,从需求预测、选品、定价、分货、物流等多个环节进行统筹计划和安排,以应对市场的大量需求变动。从整个消费市场来看,以需求带动营销和生产将成为大势所趋,智能决策方案可以打通从供给到需求全链条数据,通过协调拉动各类供应链资源,实现供需协同一致,从而优化供给结构,减少产品及资源浪费。
建设工业大脑,助力推进智能制造。随着工业数字化转型逐渐深入,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工业经济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制造业门类多、产业链复杂,面临着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智能决策技术通过全局统筹优化,可以实现面向设备、面向生产、面向运营、面向产业链的全场景赋能,从而调整生产结构和模式,帮助制造业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各方面成本消耗。面向设备端,智能决策可以助力视觉识别检测、参数优化、设备检修等应用,比如,与生产计划联动实现更合理的维修时间窗口安排,实现更高效的维修资源调度。面向生产,智能决策可以通过生产环节的智能排产、模拟排程等对各类生产要素的使用进行优化及弹性调度,指导采购备货及合理生产。面向运营,智能决策能够从全局优化视角出发,通过需求預测指导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实现端到端的联动互通,做到全局快速协同,达到企业经营收益最大化。面向产业链,智能决策在打通上下游企业信息流的基础上,可以将上下游产业链各种资源统一调配,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柔性生产,提升全产业链的协同效率。
灵活调度资源,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在交通运输、能源电力配置、航空航天等基础建设领域,全局协同运作、灵活调配资源、区域协调发展越来越重要,智能决策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交通运输方面,基于智能感知和数字化基础设施,智能决策可以实现对道路交通资源进行按需动态调配,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和通行量,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在能源电力配置上,通过构建多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计划,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同时降低不确定因素对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全局调控优化,助力实现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已是全球共识,我国也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双碳”工作中,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价值正日益凸显。“双碳”规划的落地涉及碳足迹的监测、碳排放的分析评估及决策管控等多个模块,智能决策技术的加持一方面可以助力供能端的各个部门全局统筹和管控,另一方面也能助力用能端的企业进行自我协调生产,合理控制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