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2-05-05邓小龙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预防诊断控制

邓小龙

摘要 牛结节性皮肤病俗称牛疙瘩病,是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呈地方流行。由于牛结节性皮肤病引起牛的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与黏膜的局部呈疙瘩性结节,造成奶牛和肉牛生产性能明显降低,且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疫苗接种和生物防控等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预防;诊断;控制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羊痘病毒属 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牛,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染性病,俗称疙瘩病[1]。1929 年在非洲赞比亚首次发现并报道该病,随后该病在非洲和中东等国家地区出现,2019 年在我国新疆首次 报道在中国牛群中发现了该病,给我国和世界部分国家的肉牛和 奶牛养殖业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发病牛发高热,体温可达41℃,发热 2d 后在病牛头部、颈部、肩部、乳房等部位的皮肤上开 始出现直径为 2~3cm 的结节,奶牛产奶量迅速下降,怀孕母牛出 现流产症状,公牛繁殖能力降低[3]。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差异较 大,即使在同一疫区的不同的养殖场也不同,发病率通常介于 10%~20%之间,个别疫区达 80%以上,死亡率通常介于 1%~5%,但 偶尔可达 20%以上,或更高。牛结节性皮肤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发现病牛应及时淘汰扑杀,而以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管理为主的 预防措施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

1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牛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易感动物主要为 牛,各品系和各日龄的牛均可感染,研究发现,羊、兔以及野生的长 颈鹿和黑羚羊等动物也可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该病主要通 过吸血昆虫,如蜱、蚊等节肢动物叮咬传播,易感牛接触被污染的 饲料饮水等也可感染,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行为也可造成牛该病 的发生和传播[4]。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该病发病率较高,因此在 预防该病时应及时进行牛舍中蚊虫的灭杀工作。动物的长途运输 和动物产品贸易是牛结节性皮肤病跨地区甚至跨国家传播的主要 方式。

2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应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 基于精准诊断为主的淘汰措施,另一部为是以生物防控和疫苗接 种为主的预防措施,两部分又存在交叉部分,可相互影响,在日常养殖中应结合两部分进行防控。

2.1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

准确的诊断出患有牛结节性皮肤病或带有该病毒的牛是防控 该病的基础。该病的诊断可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基于病牛的临床症 状或剖检病变的检测,可在养殖场进行,不需要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患病牛通常体温升高,身体躯干及四肢的皮肤会出现结节或溃 疡硬痂,偶见呼吸道症状和腹泻等症状,还可继发感染其他病原或细菌出现更为复杂的症状。剖检可见体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有结节,结节附近皮肤发红、水肿,渗出黄色或带血液体,淋巴结肿大, 肺脏、肾脏等脏器可出现出血点。有上述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判 断为牛结节性皮肤病,之后可进行实验室病原检测诊断。可采集病 牛皮肤结节、口鼻拭子、血液或病死牛的淋巴结等组织进行检测,常 用的检测方法有 PCR、荧光定量 PCR、免疫组织化学试验、血清中 和试验等[5]。

2.2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免疫接种

对于地区有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的地区应制定免疫接种计划,目前国内市场上尚无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常用羊痘疫苗预防该 病,可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6]。对于养殖地区流行有牛结节性皮肤病或出现过疫情的牛场,应每年定期接种疫苗,母牛配种前和 产犊前应接种疫苗,犊牛在一月龄后也应开始疫苗接种,若牛群中 出现患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牛可进行紧急接种。对于养殖地区未出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养殖场,可不接种疫苗以降低养殖成本,但应 注意引种引进新牛时避免将患病牛或带病毒牛引进,此外关注本 地区和周边地区牛养殖情况,若有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应做好预 防措施。

2.3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是预防牛感染病毒和疫 病扩散的重要部分,日常养殖中更应注意和应用。

1)驱蚊除虫 吸血节肢昆虫是本病主要传播媒介,所以在蚊、蝇、 蠓、虻等昆虫活跃的季节,要对养殖重点区域与养殖场周围喷洒驱蚊 除虫药物,同时做好雨水沟疏通,避免有积水,清除孳生环境,减少吸血昆虫的数量,从病毒的传播源头上防止该病。

2)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 在疫苗接种和治疗过程中,应尽量 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输液针头等医疗器械,防止病毒通过血液传 播。

3)安全引进新牛 养殖场最好设置有隔离养殖场或养殖区,引进 新牛时进行隔离饲养,时间以一个月为宜。引进前应了解引进地区是 否流行或出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不从疫区引进新牛。牛引进后 应隔离饲喂,入场后可进行消毒,同时观察牛临床表现是否正常,并进行至少两次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病原检测,期间也可接 种羊痘疫苗进行预防。隔离期过后方可进行混养或进入育肥养殖区等,但建议采用全进全出和分类饲养,有利于降低疫病发生。

4)加强牛舍消毒工作 应做好日常的清洁消毒工作。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对热、消毒剂、紫外线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因此,可通过清洁消毒工作消灭或降低牛场环境中的病毒量。牛养 殖场应避免其他人员或车辆频繁进入,在养殖场门口设置第一道 消毒池,进养殖区时设置有消毒间,人员进入前应更衣消毒,出牛 舍后应再次淋浴消毒。牛粪便、养殖废料等应及时清洁消毒,防止粪便堆积影响牛舍环境。保证牛舍有防风和保温措施,每日定期通 风。患有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牛使用的牛舍、养殖器械等应反复消 毒后方可再次使用,病牛尸体和粪便等分泌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污染牛舍环境。

5)提高牛的抗病能力 做好牛的各生理阶段管理,提高营养水 平,保证日粮品质,合理搭配日粮能满足牛的生理和生产需要,实现牛的体魄强健。加强饲养管理,营造适宜、舒适的环境,防止因物 理性、饲养性、生产性等各类应激,导致牛机体抵抗力下降。定期驱 寄生虫,做好日常保健,在春冬季节在牛饲料中添加抗病毒中草 药,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提高牛的抗病能力。

6)加强日常监测工作 应每日观察和记录牛群的精神和身体状 态,有利于发现患病牛或行为异常的牛。对于出现发热、皮肤结节等症状的牛应及时隔离,对病牛进行临床诊断,并及时上报当地相关部门,在官方人员的指导下采集病牛样品送实验室进行检测诊断,确诊后及时淘汰病牛。同圈舍的牛应进行隔离观察,出现症状 及时诊断和检测。同时可进行预防性治疗,如紧急接种羊痘疫苗、 饲喂抗病毒药物或增强牛免疫力的药物等。

3 结语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对牛养殖业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疾病,应重视对该病的防控工作。由于牛結节性皮肤病是近年才在我国发现,该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控工作可能还存在盲区,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该病的宣传工作,让养殖人员重视该病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金华,陈宇航,车从成,等.四川省一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1):20-21.

[2] 马晓艳,王文,苏晓慧,等.新疆伊犁州首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的诊断及处置[J].中国动物检疫,2021,38(4):102-107.

[3] 吴崇河.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预防与治疗[J].兽医导刊,2021(7):37.

[4] 王图雅,于建新,韩雪,等. 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抗体和病原学监测情况分析[J].兽医导刊,2021(7):126-127.

[5] 牙韩温.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技术[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4):52-55.

[6] 李青云.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 2021,23(5):37-38.

猜你喜欢

预防诊断控制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