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美好
2022-05-05
聚焦热点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仅各地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和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而且学生假期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今年寒假,不少学校减少学科类假期作业,增加了为家人制作美味佳肴、每日运动打卡等个性化作业……可以说,“双减”不仅减去了实实在在的负担,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如今上学时间不再人为提前,学生可以踏踏实实吃完早餐再去学校;学校布置的书本作业少了,不仅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还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多维解读
1.解决教育短视化、功利化问题。“双减”一方面扭转了“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将本该属于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幸福,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用“质”提起来,确保“负”减下来。有“负”可减的背后,往往有“质”可提。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教学质量跟上了,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自然“考的都是会的,做的都是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孩子压力大了,负担重了,都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减负就是提质,提质就是减负,减负从提质开始!
3.把“责任”放在“双减”的前面。万事都以责任为大,以行动为先。围绕“双减”,各方面都在积极行动。只要压实责任,扛稳扛牢责任,就能实现把负“减下来”。“双减”工作与推进素质教育相辅相成,需要学校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各方观点
“双减”减去的负担实实在在
◎吕晓勋
上学时间不再人为提前,孩子可以“踏踏实实吃完早餐再去学校”;放学时间顺应需求推后,困扰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缓解;学校布置的重复性作业少了,孩子们的睡眠更充足了,也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了……“双减”减去的负担实实在在,为家长的焦虑情绪打开了纾解窗口,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很多学校顺应“双减”后学生学习内容、时间分配的变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爱好,让更多孩子在减负担的同时增长知识、兴趣和能力。家长则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9日)
“双减”也是对社会心理的减负
◎范 荣
人为制造的内卷焦虑少了,高度紧绷的神经就能慢慢松弛下来,全社会的教育心态也会更加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仅是给孩子书包“减重”,给家庭支出“减压”,更是一次对高度焦虑的社会心理的必要校正。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每个年龄阶段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需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揠苗助长、填鸭漫灌只能是徒劳无功。这些年,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不能“唯分数论”,但教育领域“以分数论英雄”的倾向依然明显,这也使得在德智体美劳中,社会对学科教育的关注远甚于其他。超强的学习负荷之下,孩子们的世界也少了云彩花朵、鸟叫虫鸣,“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这显然有违教育初心。以“双减”为契机,让我们的教育回归本真,引导孩子在全面教育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格、持续学习的能力、探索未知的兴趣,善莫大焉。
(摘编自《北京日报》2021年8月20日)
借“双减”之力培养国之“栋梁”
◎游丽娜 武伟丽
回归健康向上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快乐成长“嗨”起来。落实好“双减”工作的根本在于扭转大众偏离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常年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已发生改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极端“短视化”“功利化”的思想让教育生态严重失衡。相关部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落实好“双减”政策,回归教育规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应从“国之大计”的角度出发,放眼未来,着眼长远,拒绝“唯分数”“唯升学”的错误教育评价导向,引导学生自由探索、挖掘兴趣,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培养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摘编自“中国西藏新闻网”2021年9月10日)
“双减”减的是负担,而不是责任和教育
◎李东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站在家长的角度,有空也该认真反思一下育儿观念,减少一些对孩子的学习焦虑,增加一些对孩子的身心关爱;减少一些盲目攀比,增加一些对规律的尊重。须知,靠“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如果上了十年八年的学,孩子连鞋带都不会系,饭都不会煮,跑几步就喘粗气,这也不是家长所乐意看到的。事实上,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品德、身心、审美、劳动等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要。教育是一项“静待花开”的艺术,让教育在有序轨道上运行,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
(摘编自《浏阳日报》2021年10月11日)
拓展延伸
“双减”不是目的,而只是让教育回归常态的手段,其真正用意是让孩子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家长也应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改变唯分数是举的错误思想,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1.注重家庭建设。家风家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家风家教,家庭成员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成长于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的良好家风环境,做人做事大多会忠厚老實、勤奋上进;一个家庭注重家教、严以治家,家庭成员为人处世往往讲道德、有品行,懂分寸、知进退。
2.家庭教育回归本源。家庭教育孕育在家庭的劳动、休闲、交往、相互关怀等生活之中,单调、不合理、不和谐的生活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敌人。因此,改善家庭教育就是要改善家庭生活,统筹好家庭的休闲、娱乐、健身、修心、交往、创造等生活形态,让孩子在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生活能力。
3.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提高学习力。比如通过环境设置和任务安排,提升孩子的专注力;通过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问题意识和对话能力提高孩子的思维品质;通过让孩子画知识树、思维导图、提炼作品关键词等,提高孩子的信息加工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