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写作之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2022-05-05黄永红彭依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波澜故事情节误会

黄永红 彭依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说的都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似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记叙类文章尤其讲究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尺水兴波,这样才会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才能摆脱平庸,获得高分。

那么,怎样构思才能使记叙文的情节兴起波澜呢?同学们可借鉴以下写作技巧:

一、巧设悬念法

悬念法,又称“卖关子”,它是作者为了激发出一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事,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谓“解悬”,也叫“释悬”,就是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

二、情节突转法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唯一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如一个小故事:老师宣布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的时候,全班同学一阵欢呼,大家都兴高采烈。谁知情节陡转,最后老师说: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这意味着全班无一人及格,和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谓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结果出人意料,兴起波澜。

三、铺陈误会法

误会法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一方误会另一方或双方相互误会,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手法。误会往往表现为人物不了解事实真相,将事实上的因果关系错误地判断为另一种并不存在的因果关系。文章常会对误会做必要的渲染和强调,其结局,一般是情节陡转,误会解除,有时也可能是误会加剧。

四、抑扬交错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抑扬”通常是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侧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以达到引人注目、突出要点的目的。以抑显扬,则扬得更高;以扬垫抑,则抑得更深。有抑有扬,作品就会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抑扬一般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扬中有抑、抑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多种方式。在运用抑扬交错这一艺术手法时,一定要顾及所描述对象内在和外在特征,注意抑扬的比重,使抑扬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如:

这时候爸爸回来了,妈妈满脸兴奋地迎上去:“德子(爸爸的乳名),本夫人的衣裳如何?”

爸爸懒懒地眨了眨眼:“简直不是人。”妈妈听到这话,那个脸呀,红得无法形容。“好比仙女下凡尘。”爸爸悠悠地补了一句。妈妈破怒为笑。

爸爸对妈妈衣裳的评价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否定,让妈妈听后很生气,然后,说妈妈是仙女下凡,妈妈马上转怒为喜,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妈妈心理变化的过程。

五、设计巧合法

巧合法是利用生活的偶然事件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巧合处处皆是,因为巧合,生活才变得更精彩,精彩的叙事作品便是精彩生活的写真。常言说:“无巧不成书。”作文要善用“巧合”,“巧”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巧”可以揭示主题,“巧”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用巧合法时需要把条件写足,巧合得真实,巧合得合情合理,让读者感觉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身份兼职”。如《巧遇》一文中,男青年買了项链高高兴兴去送给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人,并谩骂老人,谁料这位老人正是那位姑娘的父亲,真是巧合,男青年追求那位姑娘的美梦就断送在了自己不文明的言语中,主题鲜明突出,情节曲折起伏,读来令人回味。

猜你喜欢

波澜故事情节误会
波澜
误会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寻找失踪的少女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你误会了》等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