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探析
2022-05-03洪志新
洪志新
摘要:土壤是各类农作物种植必不可少的载体,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决定有机农业种植成效的一大要素,可见土壤培肥的关键性,本文主要以安徽芜湖地区为例,从原则和方式两方面切入,就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展开探析。
关键词:有机农业;土壤培肥;农作物
随着民众对健康问题的愈发重视,有机农业种植更加受到关注,为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基于土壤培肥的具体标准,探寻科学可行的培肥方案,笔者着重就诸项要点加以概述。
1.1 优化培肥方式
培肥方式各有其差异和特征,相关人员在实际培肥时,需就具体的培肥方式加以整合规调,具体如下。首先,明确把握各种培肥方式的特点,如氮磷钾主要矿物质含量,和钙镁硫铁锌等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合理的配方比例,是植物健康生长和农作物增产的必要因素。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蓄含矿物质养分等。其次,在全面了解不同培肥方式的前提下,集合对应的土壤检测信息,选取最适宜的培肥手段,在此过程中,需明确一点,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方式来培肥,而要整合多种培肥方式,避实就虚、彼此搭配,凸显组合优势,加快培肥速率。
1.2 防范土壤污染
在对土壤进行培肥时,对相关污染物的防治是尤为关键的一环。土壤污染类型主要有施肥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抓好对污染源的防范和对污染物的清理十分必要。为此,在实际种植时,要避免使用未经处理过的粪便、有害成分高于规定的肥料以及遭受污染的水。因此种植地通常选在离市区较远、土层有害物达标的区域,还要严格设置好隔离地带,以防土壤遭受侵蚀。
1.3 检验培肥效果
培肥后,还需对培肥成果进行检验。一是要重新检测培肥过后的土壤成分,特别是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土壤酸碱度等,这些是评判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土壤能否稳产高产的关键因素。二是要将培肥后的检测结果同栽种作物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比,确定培肥之后的土壤能不能符合作物实际生长的需要,若是未能符合规定,还需要继续培肥,直到符合标准为止。
2.1 基于作物种植规律来培肥
不同作物对于养分的需求比例和数量参差不齐,在实际施肥过程中须基于作物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考量,遵循作物种植规律,把握好施肥的最佳时机,确定好施肥的类型及数量。其中,抓好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的施肥工作尤为关键。具体来说,前者一般集中在作物的生长初期,此阶段一旦土层中含有的矿物质不足,很可能会扰乱作物的正常生长,且后续也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因此,需要在播种期或移栽期抓好基肥的补充事宜;后者则主要集中在作物的生长中期,如开花结果阶段,此时作物必须补充丰富多元的养分,才能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可以整合种肥、追肥两种方式来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
2.2 矿物培肥方法的科学运用
在施行矿物培肥时,要遵循适量性原则,防止由于超量使用而引发的污染问题。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带来土壤面源污染,造成土壤板结、酸度提高、水质污染、微生物环境恶化、土壤疏松度下降等问题。因此在增施矿物质肥料的同时,要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微生物环境,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儲存和释放,提高土壤对水分的蓄含能力。同时促进土层中不同矿物质分布的平衡性,起到加快作物代谢生长,强化抵抗病害、虫害水平的多重作用;在做好矿物堆肥操作后,还需基于轮耕轮作机制的相关规定,不要在同片区域接连不断地栽种同种类型的有机作物,条件允许的区域也可以适时轮空,为土壤提供更多修复、保养的时间,如此,方能有效优化土壤环境,避免过重的负荷问题。
综上所述,抓好土壤培肥工作是助力有机农业高效种植的重要途径,相关人员一定要立足于实际条件,从多个角度切入,综合运用各项培肥措施,不断探索实践,保证有机农作物的长效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