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游走

2022-05-03张颖

星星·诗歌理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柏油路高山流水新诗

沪之雨夜

林 庚

来在沪上的雨夜里

听街上汽车逝过

檐间的雨漏乃如高山流水

打着柄杭州的油伞出去吧

雨水湿了一片柏油路

巷中楼上有人拉南胡

是一曲似不关心的幽怨

孟姜女寻夫到长城

《沪之雨夜》在文学史或者批评史领域,其命运正如废名《掐花》一诗,带有一点“边缘”诗人突入正统文坛的意味,却又出离其中,并不轻易向读者打开。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者的林庚,被人所熟知并经常拿来探讨的,往往就有这首处于传统与现代转换腾挪语境之中的《沪之雨夜》。

林庚的写作资源更多来源于中国古典诗词与传统文艺,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将一种悠远古邃的情绪(古乐加强了这种情绪)置于20世纪30年代的“沪上”,呈现的是一种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具有空间延绵感的现代诗人状态。如形容汽车在雨夜中行驶用“逝过”一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逝者如斯夫”的典故,突出了汽车行驶速度之快,同时也给人以“怅川流不息,直如逝者”的悲凉感,使人仿佛能听到雨夜中流水的声音。

《沪之雨夜》空间上纵横交错,内部自成一体。首句给出了进入诗作的时间,“沪上的雨夜”,季节不清,一个“来”字,带有极少出现在现代诗人笔下的主动性。继而一个“听”字,折射出诗人孤傲中渴求知音的心境,亦是对下文“巷中楼上有人拉南胡”的铺垫。檐间雨漏声,正如清冷的乐曲,“高山流水”一词出自《春秋》,指对音乐精通或知心好友,用在这里呼应了“来”和“听”所表达的唤友之意;另一方面,如只取“高山流水”的字面意思来形容屋檐滴落的雨滴,则又摒弃了“高山流水”在古典文学中约定俗成的含义。

“打着柄杭州的油伞出去吧”,明显地呈现出对话语气,“出去吧”可以给出两种解释:一是诗人对读者说,二是诗人劝自己。如果是诗人对读者说,意义与前文是连贯的,邀请读者参与雨夜之行的“来、听”;如果是诗人劝自己,则是对“窗下读书人”走向街市(社会)的期待。同时“出去吧”中的语气词“吧”,低音下沉,无论是对他人说,还是对自己说,都带有一丝决绝,微妙地反映出了诗人此时的精神状态。《沪之雨夜》出自林庚的诗集《春野与窗》,这部诗集隐现出一个独坐窗下读书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而“出去”,则是贯穿诗集始终的主题。这句诗放在《沪之雨夜》第一节的末尾,具有承上启下的效果,接下来一节就是诗人走上街市所看到、感受到的情景。

第二节第一句将名词“雨水”当作动词用,加强了主观性,从“柏油路”流转到“巷中楼上有人拉南胡”,则构成了一幅奇特的古今融合的现代幻境。南胡是改制后的二胡,相比于二胡用丝弦演奏,南胡减少了沙音,多了一份清澈明朗。正因为这种改制,使得孟姜女寻夫的幽怨被减弱了,余下的只是一种飘荡在街巷中的现代情调。全诗节奏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动词和语气词的运用与情绪的表达相得益彰。诗句中七字、八字、九字、十字、十一字参差分布,体式上并不匀称,但内在节奏却舒展自如。林庚日后提出的“九言诗”,以及“新诗创作一行最多不宜超过十一字”的观念,都在其中得到了具体展现。

林庚的本行是古典文学研究,他提出的“盛唐气象”“布衣感”等观念对后人理解盛唐文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林庚也是一位能写旧诗却坚持写新诗的诗人,一生积极探索新诗形式,创造了“九言诗”“半逗律”等形式概念,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多部诗集。林庚不像很多现代诗人一样充满了紧张的情绪,传统文化的滋养让他始终心平气和,他的诗大多文字优美、格调从容,其浪漫、积极的精神品格对我们理解他的诗歌至关重要。但这并不代表林庚的诗作就浅显易懂,相反,他传达出了现代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的复杂体验,这首《沪之雨夜》就是其中的代表。“汽车”“柏油路”与“高山流水”“杭州的油伞”“南胡”的冲突,以及“出去吧”这一姿态,形塑了一个横亘在20世纪30年代游走于摩登与传统之间的“沪上”诗人身影。

张颖,1992年出生,文學博士,现供职于西南科技大学,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研究。

猜你喜欢

柏油路高山流水新诗
遇秋红叶落新诗
张应弛
漆黑的柏油路
窗户的诗
昆虫符号
《2021年中国新诗日历》征稿
高山流水遇知音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