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乳腺癌妇女的生存状况研究
2022-05-01葛鹏涛陈威霖戴坤朋
葛鹏涛,陈威霖,戴坤朋
(永城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河南 商丘 476600)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妇女死亡风险大大增加的主要疾病,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正趋向于年轻化,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妇女生命安全的重要威胁[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死亡率也有所降低,但患病率却明显上升,尤其是我国正逐渐上升中[3-4]。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癌妇女存在着不同的临床特征,而且年龄对于乳腺癌妇女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但多数都是针对国外女性进行研究,国内较少[5-6]。本次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年龄段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状况,为我国乳腺癌患者的科学治疗和筛查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8 月至2020 年10 月于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首次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236 例患者,所有患者的生存信息均完整保存。所有患者平均年龄(42.36±13.57)岁;平均病程(3.21±1.69)月。
1.2 诊断标准
临床分期和分子分型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进行判断[7],分子分型有luminal A、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以及三阴性四种类型。
1.3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确诊乳腺癌;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肾、肝等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疾病;②精神、意识等障碍性疾病;③血液性疾病。
1.4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身高、吸烟饮酒、绝经情况、体重等基本信息,以及疾病分期、孕激素水平、雌性激素水平、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9 例为<35 岁,133 例为35~54 岁,55 例为55~64岁,39 例为≥65 岁。
1.5 观察指标
①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状况比较。②不同年龄患者生存状况比较。③对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④对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不同年龄段患者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 岁以及≥65岁的患者肿瘤大小>5 mm 的占比高于35~54 岁以及55~64 岁年龄段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 岁以及≥65 岁患者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阳性占比、孕激素受体(PR)表达阳性占比以及HER-2 表达阳性的占比高于35~54 岁和55~64 岁年龄段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 岁以及≥65 岁患者中晚期(Ⅲ期、Ⅳ期)、HER-2 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占比高于35~54 岁以及55~64 岁年龄段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n(%)]
2.2 不同年龄患者生存状况比较
年龄<35 岁和≥65 岁的乳腺癌患者5 年死亡率高于年龄35~54 岁以及55~64 岁的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患者生存状况比较
2.3 对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表3 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BMI 指数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指标因素(χ2=9.865,P=0.032)。
表3 影响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2.4 对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表4 结果显示,发病年龄<35 岁和≥65 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35 岁<发病年龄<65 岁时,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发病年龄≥65 岁时,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
表4 影响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续表3 影响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乳腺癌是导致我国女性死亡的第二位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可以根治疾病,再加以生物治疗、内分泌药物以及化学药物治疗,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8-9]。但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面对癌症疾病的打击,同时需要接受乳房切除的事实,乳房作为女性的第二特征[10-11],一方面对自身形象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患者的母性、夫妻感情等,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和伤害[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患者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 岁以及≥65 岁的患者肿瘤大小>5 mm 的占比高于35~54 岁以及55~64 岁年龄段患者(P<0.05)。年龄<35 岁以及≥65 岁患者ER 表达阳性占比、PR 表达阳性占比以及HER-2 表达阳性的占比高于35~54 岁和55~64 岁年龄段患者(P<0.05)。年龄<35 岁以及≥65 岁患者中晚期、HER-2 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占比高于35~54 岁以及55~64 岁年龄段患者(P<0.05)。这提示了绝经前后的年龄段发生乳腺癌的风险较高,临床应重视对该年龄段妇女的宣传、筛查和治疗工作,且<35岁和≥65 岁年龄段的乳腺癌妇女往往预后较差[14-15],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伤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应发其他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16-17]。尤其是老年乳腺癌患者,目前临床上尚未有明确的针对老年乳腺癌的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而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意愿较低[18-19]。另外乳腺癌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化疗过程比较痛苦,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有限,患者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增加了不良预后的风险,同时对患者的生存时间也造成了影响[20-21]。因此临床治疗工作当中,除了要注重患者身体疾病的治疗以外,还要加强对乳腺癌患者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让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的疾病,建立科学的癌症防治理念,积极面对治疗,配合和医护人员的工作[22]。同时工作人员也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真实想法,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进行针对性安慰或治疗,以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35 岁和≥65 岁的乳腺癌患者5 年死亡率高于年龄35~54 岁以及55~64岁的乳腺癌患者(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BMI 指数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指标因素(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发病年龄<35 岁和≥65 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35 岁<发病年龄<65 岁时,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发病年龄≥65 岁时,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这提示我们,临床治疗工作中,应对注重对高风险年龄段患者病情的观察,对于临床分期处于早期阶段的患者,应做好预防治疗工作,防止患者病情进展,尽可能将肿瘤切除,同时也要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和护理方案,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23]。对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应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控制,尽量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4-25]。
综上所述,年龄<35 岁以及≥65 岁的乳腺癌妇女多数为中晚期,分子分型以HER-2 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为主,且该年龄段的乳腺癌妇女患者预后较差,死亡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应注重对绝经前后妇女的筛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