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长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2-05-01林志美
林志美
低年级学生受识字量和朗读能力影响,读一遍长课文就要用去不少时间,再加上长课文中信息多,内容复杂,因此长课文成了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以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为重点进行取舍,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学好长课文。
低年级学生受阅读习惯影响,常常读到哪儿就关注什么,不容易与前后内容形成联系。這就是低年级学生学习长课文学到后来不知道文章整体上讲什么,只是眼睛看到什么或者想起什么就认为那是文章的内容。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适时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搭建学习支架。
如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算得上长课文,出场的人物很多(有黄狗、鼹鼠、长颈鹿、松鼠、狐狸等),互相之间你来我往,学生读课文时喜爱追着好看的故事情节,往往忘了关注前后之间的联系。学生读完故事后,就难以做到有效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一位教师提醒学生——每读到一个动物出场时,就用笔圈出该动物,再用横线画出动物做的事,用箭头标注它与其他动物的联系。这样不断圈画、标注,学生对故事中的动物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当教师提及课文中的一种动物时,学生不仅能够想起它在故事中做的事,而且能够想起与之有联系的其他动物。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教师再提供学习支架:“邮递员( )为鼹鼠先生送来了( )寄来的包裹单……原来( )寄来的礼物是花籽。”学生就能够借助支架轻松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关键语句是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句子能够帮助学生在长课文学习中有效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如教学《棉花姑娘》,课文有六个自然段,讲棉花姑娘生病后来了四位给庄稼治病的医生,棉花姑娘请他们帮忙治病的情形。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这显然属于又长又复杂的课文,如果抓不住文本表达上的特点,学生只是一次次地读棉花姑娘求人帮忙治病,就难以读懂课文讲了什么。在教学时,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棉花姑娘的三次请求中有共同点,都向对方提出“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而燕子、啄木鸟、青蛙在回答棉花姑娘时,虽然内容上有一些区别,但使用的句式是相同的,都是“对不起,我只会捉( )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抓住课文中这三次相同的请求和三个相同的句式,学生就能够把棉花姑娘生病后求人帮忙治病的情形说清楚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三位捉虫高手与他们喜欢捉的虫对应上,就理清了棉花姑娘求医治病的复杂经过。
针对长课文教学,教师要走出贪多求全的习惯,根据课文承担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把一课一得作为长课文教学的策略,合理取舍教学内容,选择能够凸显文本特色的关键点设计教学方案。
如教学《雾在哪里》,课文以拟人的方法,写雾从出现到消散的过程,课文分10个自然段,其中出现了用复句形式表达的长句子。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算得上长课文了,这就决定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教给学生就会出现什么都教不好的局面。有位教师根据课后练习要求,抓住最能体现雾孩子特点的词语“淘气”,提出了一个教学主问题:“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先后来到哪里,分别把什么藏起来了,结果怎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跟随雾孩子的脚步,抓住雾孩子的想法,明确雾孩子的做法以及结果。这样的主问题有触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学生以此理清了课文表达的思路,轻松完成了学习长课文的任务。
总之,在低年级长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点开展学习,提高教学效率。